02书屋 > 大秦:始皇帝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234章 此神农非彼神农

第234章 此神农非彼神农


章台殿上。

早朝开始。

因为刚刚练完武艺的缘故,嬴疆显得很有精神。

他目光灼灼的看向百官:

“诸卿,钱袋子、菜篮子,始终是天下黎民最为关切之事,同样,也是孤最关心的事情。不知道百姓们昨日领到地瓜秧之后,是如何安排的?”

上卿蒙毅立刻走出班列答道:

“禀殿下,在婚宴上品尝到考地瓜美味的数万百姓,回到家中之后,当晚便按照殿下所说的种植之法,将地瓜秧种了下去。”

“这数万百姓的举动,在咸阳城内引起了一股热潮。许多百姓听到消息后,四处打听地瓜秧的消息,盼望着自家也能种上地瓜秧呢。”

嬴疆笑着拍了拍手:

“好!这是个好消息。有了容易繁殖的地瓜,百姓们就再也不会挨饿了。”

笑声中,嬴疆转头看向徐福:

“你手上还有多少地瓜秧?只要是能培育成长的,全都散出去,分发给百姓们。”

徐福歪着头计算了片刻,竭尽所能给出了相对可靠地数据:

“在不损害原始种植的那批地瓜秧情况下,微臣能够在已经成熟地瓜中,精选出2万左右的薯种,完成催芽后发给百姓们。”

2万这个数字,显然不能让嬴疆感到满意。

但是他也知道,徐福培育出成熟的地瓜不容易。

绝不能杀鸡取卵,把最原始的那批地瓜给毁了。

何况,这只是第一次推广地瓜种植。

前前后后加起来,能有4万多颗催芽薯种,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等来年收获的季节,百姓们种下的地瓜秧进入成熟期之后。

可以催芽的薯种便不只是4万了。

到时候,尝过地瓜甜头的百姓们,一定会集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力量与智慧。

让这个数字翻上好几倍。

“那就先这样的吧,把催芽薯种都发到民间,并且告知百姓们培育之法,此事事关重大,不容有误。孤要你亲自盯着,把这件事办好。”

面对嬴疆的殷切目光,徐福立刻拍着胸膛做出了保证:

“殿下放心,微臣一定会办好这件事。”

嬴疆笑着收回了目光,重新看向百官:

“地瓜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改良小麦的事情必须要提上日程了。诸卿有什么好建议吗?”

改良小麦,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自从嬴疆提出这个想法之后,百官们一直在思考具体的办法。

可是,隔行如隔山。

百官们虽然各有各擅长的领域,可毕竟不是专业的农作物专家。

想来想去,也没想出改良小麦的办法。

由此,大殿上陷入一阵沉默之中。

一分钟后。

左丞相李斯上前一步,从百官之首的位置上走出了班列。

这就是三公的特权了。

别的大臣需要走好几步,甚至十几步,才能来到大殿正中。

李斯只需要一步即可。

谁让他是“一人之下”的左丞相呢。

“禀殿下,臣斗胆向殿下推荐一人,此人或许可以为殿下分忧。“

李斯也没有改良小麦的能力,但是他人脉广呀。

当初嬴疆要锻造百炼钢,就是他推荐的章丘和徐贞。

现在嬴疆遇到问题了,又是他站了出来。

目光投向李斯,嬴疆笑着说道:

“看左相的样子,想必是胸有成竹了?究竟是何人,竟然值得左相如此推崇?”

李斯不再拿捏嬴疆和众人的胃口,开门见山的道:

“昔年,楚国郢都有位奇才,此人不善于治国理政,亦不善于领兵作战。但他在耕种方面却有独到的见解,还提出了‘君民并耕’的主张。”

“只可惜当年的楚国国君没有意识到这位奇才的能量,以至于这位奇才背离楚国,辗转抵达腾国,得到腾文公的重视。最终,在腾文公的支持下,此人依靠双手开辟了另一番天地。”

“为腾国的农粮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得腾国上下丰衣足食。这位奇人,便是留下著作《神农》20篇的许行。”

李斯说的这段历史,朝堂上的百官大部分都知道。

毕竟,许行活跃的年代,距离现在并不算遥远。

也就五、六十年而已。

只是,时过境迁。

五六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许行恐怕已经老的走不动路了吧?

李斯如此大张旗鼓的推崇,就是要推荐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

不少大臣们用质疑的目光看向李斯。

认为李斯多少有点敷衍的意思了。

龙椅上的嬴疆却不这么想。

李斯这个老狐狸,怎么会无的放矢呢?

他一定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在大殿上广而告之的。

十成把握缺两成,他都不会吐露一个字!

“左相,你就不要卖关子了,直说吧。你若再绕来绕去了,恐怕诸卿之中就要有人提出质疑了。”

嬴疆含笑说着,似乎是为了配合他。

武将那边,不少人的目光锁定在李斯身上,一副摩拳擦掌的姿态。

李斯也知道吊胃口这个事,尺度得拿捏的到位。

不多不少,刚刚好才好。

一旦尺度过了,很容易成为全民公敌呀。

“呵呵,还是殿下慧眼如炬,一看就看穿了臣的心思。”

李斯不着痕迹的先给嬴疆拍了一记彩虹屁。

以此来稳定武将们的心态。

然后紧接着说道:

“许行其实早已不在人间了,不过,他把自己一身所学以及《神农》20篇,全都留给了他的孙子许衡。”

“如果说,当今世上有谁能像当年的许行一样,靠脑子和双手就能喂饱一个国家的,非许衡莫属。”

“说来也巧,半月之前,许衡游历天下,刚好去了三川郡,被犬子李由邀请入府中盘桓,至今尚未离开呢。”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

李斯在推荐许衡、讲述许衡本事的同时。

似有意似无意的提到了李由的名字。

他什么意思?

分明是变相的提醒满朝文武:

我的儿子李由,你们没忘记吧?

就是当初舍身为国,顶住了陈胜、吴广暴乱的三川郡守。

如今,他又因为殿下一句话,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许行的孙子许衡。

你们说,我的儿子李由,忠诚不忠诚?棒不棒?

“哈哈哈……”

大殿上响起嬴疆欢畅的笑声:

“左相啊左相,你可真够狡猾的。也罢也罢,李由在三川郡锻炼一年时光了,也该回来为孤分忧了。明日,就让他带着许衡一起回咸阳吧!”

李由的忠心和能力,早已在铁与火之中得到了证明。

嬴疆当初把他下放到三川郡,就是让他积累基层经验的。

然后用积累的经验,更好的为大秦效力。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即便李斯不说,嬴疆迟早也会让李由回来的。

“殿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才还谈笑风生、吊人胃口的李斯,直接跪了……

在对待亲生儿子的偏爱态度上,就连千古一帝嬴政都不能免俗。

何况是李斯?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45/111109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