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始皇帝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235章 突破历史的三大课题

第235章 突破历史的三大课题


数日之后。

李由带着许衡来到了章台殿上。

“臣李由、草民许衡,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圣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意气风发的李由,李斯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相比于自身而言,李由可是太子殿下亲手提拔的嫡系。

未来数十年,地位必然会比他这个当爹的更加稳固。

李氏家族今后的百年荣宠,就要着落在李由的肩上了。

李斯岂能不开心?

当然了,嬴疆也很开心。

李斯人脉广、能量大,心思机敏。

能用李由作为桥梁,把李斯和整个李家牢牢捆绑在嬴疆的战船上。

大秦左相的位置上,30年之内不用发愁无人可用了。

即便李斯以后日渐老迈,无法承担重任了。

不是还有李由呢吗?

这小子的潜能巨大,未来的成就肯定不会在他老爹李斯之下。

而且和李斯相比,李由身上少了一份圆滑。

但却多了一份果敢和血性。

让嬴疆越看越顺眼!

不过,今天的主角暂时不是李由。

而是他身边的许行嫡孙,身怀《神农》20篇的许衡。

“孤安,平身吧。许衡,抬起头来。”

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落下嬴疆的声音。

许衡连忙抬头看向了那位至高无上的太子殿下。

受到李由的影响,许衡对嬴疆充满了敬佩之情。

在他眼中,嬴疆座下的龙椅固然是至高无上的。

但是嬴疆这个人,更加至高无上!

没有他,就没有大秦如今的繁荣昌盛。

没有他,就没有大秦现在的边疆安定。

没有他,就没有天下万民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

而许衡今天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成为嬴疆的助力。

让大秦子民的美好生活,变的更美好一些。

“孤听说,你传承了你家祖父的一身绝学?还身怀《神农》20篇这样的奇书?”

嬴疆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开门见山了。

许衡从背上取下两个包裹,打开其中一个,呈献到龙椅前的台阶下:

“禀殿下,草民的确是传承了家祖所授,但万万不敢称是绝学。这边是家祖所著的《神农》20篇,请殿下过目。”

樊哙快步走下台阶,取过《神农》20篇。

然后重回台阶之上,递到了嬴疆手中。

嬴疆好奇的仔细翻阅了几页。

发现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此《神农》非彼《神农》。

并不是记载神农本草经的那本,而是专门讲述农田知识的。

其中涵盖了谷物、水稻、麻桑等11种农作物的种植之法。

并且针对每一种农作物在种植到成熟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读。

甚至连成熟之后的收割、储藏、运输等环节,也做了详尽的描述。

不夸张地说,这本《神农》20篇,虽然没有后世的《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四大农书那么出名。

但却是四大农书的开山鼻祖。

要知道,《氾胜之书》著于西汉。

除了必要的实操经验之外,当时为数不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便是《神农》20篇了。

就好比是课本,第二代课本肯定是在第一代课本的基础上生成的。

以此类推,比《氾胜之书》还要晚的《齐民要术》,当然是以《氾胜之书》为蓝本的了。

由此可见,把《神农》20篇比作许行本人的话,《氾胜之书》就是儿子辈的。

而《齐民要术》就跟许衡一样,妥妥的孙子辈了。

当然了,不是说爷爷就一定比孙子强。

也不是说孙子就一定比爷爷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特色,代代相传的农书也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书中的内容随时在产生着变化。

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以及和时代的契合度不同罢了。

就目前阶段来说,《神农》20篇显然更有价值一些。

因为这本书和大秦现状的契合度更高。

可以说,就是为大秦量身打造的。

限于时代的限制,后世的《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再好,对大秦而言却并不适合。

最主要的是。

嬴疆暗戳戳表示,《齐民要术》一整部书,他只能背下来“齐民要术”这四个字。

根本没办法拿来做大秦农作物的指导书籍使用嘛。

“果然是部当世奇书,许衡,你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多少?”

嬴疆满怀希冀的看向许衡。

许衡似乎是早有准备,打开了两个包裹的另外一个。

“殿下,这是草民多年来研究的手稿,包含小麦、水稻的改良,以及麻的进阶增产之法,请殿下过目。”

嬴疆连连挥手,轻声催促着樊哙:

“快呈上来。”

樊哙一路小跑,把许衡的手稿转交到嬴疆手中。

这一次,嬴疆看的比刚才还要仔细。

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他都要仔细品味一番。

越品越是惊喜。

一品就是半个多小时。

不怪他如此仔细,要是到与天下万民关系最深的。

无外乎“衣食住行”四字诀。

而许衡增产麻的方法,对应着四字诀中的“衣”。

改良小麦、水稻,便是四字诀中的“食”了。

衣食住行四字诀,许衡的方法能解决其中一半!

难怪说,许衡的祖父许行,是靠脑子和双手喂饱一个国家的能人呢。

得到了祖父传承的许衡,不也是一样?

如此人才,堪称大秦瑰宝啊!

给许衡几年时光,让他放开手脚,在“衣”和“食”上下功夫。

不久之后,大秦子民的生活水平,肯定能登上新的台阶。

而且。

嬴疆虽然开设边贸互市,用来牵制匈奴人的经济发展。

但大秦和匈奴之间,早晚必有一场决战。

打仗打的是什么?

归根结底,打的是资源。

假设,大秦有足够的军装铠甲,用之不竭的粮食军饷。

还愁没办法让匈奴人灭族吗?

不事生产的匈奴人,拿什么来和大秦死扛?

就算是用粮食去生拖硬耗,也能把匈奴人给拖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许衡,如果孤给你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你用多久时间能完成小麦、水稻和棉麻的改良?”

这是嬴疆最为关心的问题。

许衡不假思索的说道:

“多则三年,少则一载。草民虽是底层出身,也知道军中有军令状之说。”

“草民愿立下军令状,超过三年而不成,草民提头来见!”

嬴疆大手一挥,当场拍板了:

“封许衡为太仓令,集合人手,全力研究三大农作课题!”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45/1111091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