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始皇帝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236章 君民并耕

第236章 君民并耕


“老六……又作什么妖?他越来越胡闹了!我大秦的官职,是他想封就能随意封的?那个叫什么许衡的,一点真才实学也没显露出来,靠着几封手稿和一部破书,就能成为太仓令?”

“朝廷重臣又不是路边的大白菜,何时沦落到如此不值钱的地步了?说什么改良小麦、水稻和麻桑,这不是开天大的玩笑呢吗?”

“三种农作物从古至今,已经绵延数百年了,真要能改良的话,还轮的到他老六?他以为朕每天只想着打仗,进而一统天下,就没想过改善粮食产量的问题?”

“朕不但想了,还试着去做了……朕没有做到的事情,老六想逆天改命?他做梦!朕看他简直是被猪油蒙了心,自以为搞出什么地瓜秧来,就能玩转一切了?狂妄!”

帝王陵内,嬴政被气的不轻。

鼻孔里都要冒出青烟来了。

太仓令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原本这个级别的官儿,还不至于让嬴政如此动怒。

可太仓令不一样。

它事关百姓碗里那点吃食,更关系到大秦各部将士们的军饷口粮啊!

碗里没有吃的,百姓们能不造反?

陈胜、吴广是怎么忽悠人揭竿而起的?

军中没有粮饷,将士们能不心寒?

将士们心寒了,嬴政日后还怎么征讨匈奴、百越?

嬴政的愤怒是有道理的。

无论是嬴疆嫁接的红高粱,还是广泛推广的地瓜秧。

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以前没有的东西,嬴政自然无法做出对比。

可嬴疆现在想改良数百年传承下来的小麦、水稻,嬴政便无法接受了。

毕竟,对标的标杆在那里摆着呢。

嬴疆一旦搞不好,改良失败的话,没准会降低三大农作物的产量。

小麦和水稻是大秦的主粮,而棉麻则是重要的织造物。

搞砸了的话,势必会对大秦江山造成不可逆转的重大影响。

没经过嬴政的同意,嬴疆就这么胆大妄为的胡作非为。

他这是拿大秦的前途和稳定开玩笑呀!

秘密贴身侍卫之首领,当初受领越往八剑的却邪,低声劝说道:

“陛下,听说太子殿下特意调拨了几块农田,加起来约有八百亩地。用来让许衡先试试水,不如,等他的试验结果出来了,陛下再定夺此事?”

嬴政因为对嬴疆的不充分信任,以及对胡亥的过度宠溺。

导致他当局者迷。

一时之间被愤怒占据了理智的高地。

可却邪则是旁观者清。

太子殿下搞出来的事情,每次都被陛下说成是作妖。

但事实证明,每次的结果都是好的。

换句话说,太子殿下从来没有搞砸过任何一件事情。

无论是远征匈奴、平定大泽乡等军事行动。

还是大力改革兵马制、推行科举制等政治风暴。

乃至推广地瓜秧、红高粱等农作物。

哪一件,不是让大秦越来越繁荣昌盛的富强之路?

甚至组建运营司,以国企的形式出售各种稀缺商品。

不一样为大秦赚的盆满钵满吗?

陛下就是太偏心十八公子了,总想着让十八公子来继承大秦江山。

所以,一叶障目。

选择性的看不到太子殿下的优秀,对太子殿下的偏见太深了。

不过这也难怪,当年张良主导了博浪沙刺王杀驾。

太子殿下因此而流落伊阙山8年之久。

即便是陛下的亲儿子,8年时间未曾环绕膝下。

父子亲情自然会淡上许多。

哪里比的上十八公子整天变着花样的哄陛下开心?

心里明白嬴政的想法,但却邪还是委婉的劝谏了一句。

因为他很清楚,坐在章台殿龙椅上的人,如果换成十八公子的话。

未必能比太子殿下做的更好。

太子殿下为了大秦殚精竭虑,做了这么多的好事。

却邪出于公道,忍不住就想为嬴疆稍微转圜一下。

他甚至在想:

既然没有人能比太子殿下做到更好,龙椅上又何必换人?

只不过,却邪是嬴政的贴身侍卫。

一腔热血只因嬴政一个人而流淌。

立场太过鲜明的话,他是不会说出口的。

嬴政让他做什么,他就会去做什么。

哪怕是错的,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听到却邪委婉的劝谏,嬴政沉思了片刻,略有些不悦的说道:

“也罢,朕就给老六和许衡一个月时限,他们要是搞砸了,别怪朕翻脸无情!”

搞砸了翻脸无情,搞成功了怎么样?

嬴政一个字都没说。

在他心中,监国太子就应该为大秦百般操劳。

承受点委屈,承担些压力,那也是应该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阿房宫中的嬴疆自然不知道老头子的想法。

此刻,他兴致勃勃的挽起裤腿,正在和许衡埋头于泥田之中。

大汗淋漓的苦干实干呢。

“殿下,您歇歇吧,这里泥泞不堪的,有损于您的形象。”

许衡擦了一把脑门上的汗珠子,在额头上留下一片污泥。

好心的劝说着嬴疆。

嬴疆不以为意的笑道:

“形象这玩意虚无飘渺的,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钱花,不要就不要了吧。”

“还是尽快把水稻和小麦改良出来,孤心里才能踏实。这可是天下万民能不能吃饱、吃好的先决条件啊。”

就这两句话,让许衡内心颇为震动。

昔年,他的祖父许行提出“君民并耕”的思想。

主张君王要和百姓们一起进行劳作,进而和百姓们打成一片。

受限于时代的局限,当时没有一位君王肯接受许行的建议。

楚国国君甚至还因此把许行赶出了郢都。

没想到数十年之后,大秦还真就出了个愿意“君民并耕”的监国太子。

不仅下大力度改良水稻、小麦和麻桑。

还在自己的东宫开辟了50亩田地。

亲自耕种实操起来了。

而且看他的样子,丝毫没有做戏的意思。

实打实的把拯救当成了农民,一点监国太子的架子都没有。

许衡的眼眶忍不住有些湿润了。

他扭头看向家乡的方向,内心声嘶力竭的狂呼着:

祖父!您老人家看到了吗?

您盼望中的明君终于出现了,他便是大秦的监国太子!

您老人家放心吧,孙儿一定会秉承您的遗愿。

倾尽全力辅佐太子殿下,把您老人家当年的心愿全部实现。

让这天下,再无挨饿受冻之人!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45/1111091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