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不同的声音
上卿蒙毅走出班列,面向文武百官。
在嬴疆的眼神示意下,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了一遍。
得知玉漱公主的母族遭受巨大危机。
以项羽为代表的勇战派将领们,立刻怒火中烧,战意写满在了脸上。
不管对手是谁,这些热血将领表示,从来不带怕的。
谁闹事,就干谁!
相反,老成持重的文臣们,反而显得有些顾虑。
李斯暗中看了一眼萧何,两人简短的完成了眼神交流。
迅速统一了思想。
在想法相同的情况下,自然是由萧何先开口最为合适。
毕竟,他是嬴疆的绝对嫡系嘛。
于是,右丞相萧何站了出来:
“殿下,前一阵子冶炼镜铁山与铜川矿石,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加之殿下大婚的花销,以及大婚时宴请百姓的费用,之后又锻造大批量的新式农具。”
“几番消耗下来,国库中的钱粮恐难以维持旷日持久的战争。此战即便要打,我们必须要谋定而后动,以雷霆之势打垮东胡,尽量避免陷入胶着的持久战中。”
李斯紧跟着作出补充:
“而且,东胡位于长城东北方向,我军即便要大规模出兵,也不能轻动长城军团的将士,否则,很容易让匈奴人有机可乘。”
“匈奴人击败东胡之后,获得了大量的土地、战马、物资;堪称强盛,长城军团若稍有移动,匈奴人必定会趁火打劫。”
“至于岭南军团……先帝留有遗诏,明令岭南军团不得提一兵一卒北上,以防百越暴起发难。更何况,五岭那边现在又多了一个刘邦,不得不防呀。”
“算来算去,我军能动的便只有咸阳军团了。可即便是咸阳军团,也不能倾巢而出。必须要留下足够的力量拱卫帝都,以确保宫中太子妃以及城内百官的安全。倾巢而出的话,危险自不必多说,军饷恐怕也难以支撑。”
行人署典客顿弱思索片刻之后,跟着走出了班列:
“殿下,太子妃贵为我大秦的太子妃,她的母族便是我大秦的姻亲之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大秦肯定是要出兵相帮的。”
“但两位丞相言之有理,微臣刚才计算了一下,此次交战,我大秦适宜出兵5万,且必须在半年之内结束战斗。方能不动摇江山社稷之根本。”
顿弱,当初是和上卿姚贾、太史令胡毋敬一起支持嬴疆的三人组之一。
嬴疆监国以来,他很少有表现的机会。
但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想法。
能被嬴政重用的人,手上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况且,顿弱的嘴是出了名的硬。
仅次于史笔如刀的胡毋敬。
他既然公开表了态,就绝不会做出太大让步。
当然了,嬴疆知道他也是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着想。
就跟李斯、萧何一样。
只是这样一来,嬴疆有些为难了:
“5万兵……半年时间……”
要知道,从咸阳到图安,一路上千山万水,千里迢迢的。
光是用在路上的行军时间,便要一个月之久。
这还是在日夜兼程的情况下。
换做战斗力稍弱一些的部队,根本不可能在一个月内抵达战场。
也就是说,留给秦军将士的战斗时间,最多只有5个月。
东胡近数十年来,屡屡遭受燕、赵两国的打压。
势力大不如前。
可瘦死的骆驼比马打,东胡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图安能否顶住东胡一个月的狂攻,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而且以东胡的战斗力来计算,如果他们决意要和大秦撕破脸的话。
5万秦军即便赶到了战场,恐怕对图安的帮助也不大。
勇战派的代表,霸王项羽雄声怒喝:
“5万兵虽然不多,也得看是谁来指挥!殿下若允准末将带兵出征,末将保证,即便东胡有20万大军,末将也能将之打垮!”
听到项羽的豪言壮语,嬴疆顿时双眼一亮。
没错,项羽在历史上屡屡创造以少胜多的神迹。
最出名的一次,便是以3万兵马,杀的刘邦56万大军丢盔弃甲。
逼迫刘邦最后只带领着数十名随从,仓皇狼狈的逃离了战场。
史称:
彭城之战。
东胡的实力再强大,也不可能比的上刘邦56万大军。
兵力少的问题,在项羽面前根本不是问题。
更何况,嬴疆致力于打造最强秦军。
训练士兵的方法古今结合,令将士们战斗技巧飙升,是效率最高的。
提供给将士们的饮食,三餐有汤、顿顿有肉,是待遇最好的。
为将士们配备的兵器战甲,大把大把的金钱投进去,是品质最佳的。
多重因素相融合,大秦将士的战斗力提升到了新的台阶。
远不是历史上项羽的5万雄兵能比的。
带着这样的大秦将士去打仗,项羽几乎没有失败的理由。
唯一的障碍,便是粮草了。
嬴疆托着下巴,将目光看向了徐福。
徐福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自然明白自家主子在想什么。
一咬牙、一跺脚,徐福干脆梭哈了:
“禀殿下,臣近日以殿下设计的铁犁铧,收获了一大波地瓜,完全可以作为5万大军的主食。”
“此外,秋刀鱼和雪花牛也还有些剩余,加紧制作成鱼干、肉脯,只需要数日时间。混合其他的粮食,完全可以解决粮草问题。”
太仓令许衡也站了出来,慷慨解囊:
“禀殿下,军中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放在臣研究的领域,亦是如此!臣最近收获了一些小麦、稻米,愿意全部拿出来,作为大军出征之用!”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徐福和许衡的手头上,已经没有多少存货了。
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支持嬴疆。
哪怕因此而倾家荡产!
大不了,培育秋刀鱼和雪花牛,以及改良三大农作物的事情,从头再来呗。
只要原种还在,其他都不是问题。
第一个走出班列的上卿蒙毅,忽然开口说道:
“殿下,咸阳附近的上千亩良田中,也有不少成熟待收的红高粱,同样可以充作军粮。”
在出兵捍卫大秦威严、救援太子妃母族的事情上。
蒙毅毫不犹豫的抛弃了高粱美酒。
他当然知道,用红高粱充作军粮,必然会导致四款高粱酒来年减产。
可那又如何?
归根结底,品尝美酒不过是满足口腹之欲罢了。
就算这辈子再也喝不上高粱酒,蒙毅也不会允许大秦的威风落到地面上。
同仇敌忾的氛围,逐渐在大殿上蔓延开来。
果然。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而且……
嬴疆之前改革兵马制、善待群臣、推广农作物等种种举措。
在这一刻开始发挥效用了。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45/1111088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