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始皇帝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459章 小黑屋暗无天日

第459章 小黑屋暗无天日


小黑屋中,张良度过了此生的至暗时刻。

他不知道自己在这里究竟待了几天,甚至感受不到外面的日月交替。

他只知道,自己快要崩溃了。

不是因为黑暗而崩溃,是因为他一身才华无处施展而崩溃。

他很清楚自己面临着什么。

这段小黑屋里的难忘时光,很可能就是他此生最后一段路程了。

一旦小皇帝那边失去了耐心,或者一直等不到张良低头服软。

小皇帝很有可能一个心情不好,就下令砍了张良的脑袋。

到那个时候,张良就不是身处小黑屋那么简单了。

而是,将会陷入永恒的黑暗。

再也见不到光明。

过往不知岁月的这段时光中,张良思考了许多。

或许因为遭遇人生滑铁卢的缘故吧,张良看到了以前许多看不到的问题。

他认识到,自己选择刘邦,或许并非最佳的方案。

刘邦是个什么性格,张良太清楚了。

小富即安,外加一点暴发户心态。

有朝一日若是让刘邦接管了大秦江山,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功高震主之人。

诸多名字中,张良必然是第一个要被划掉的。

因为,刘邦不允许有比他威望更高的人存在。

其实张良早就清楚这一点。

他之所以选择刘邦,也是无奈之举。

自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有能力稍微和暴秦掰掰手腕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

刘邦已经算是其中比较有前途的了。

只不过,刘邦不是最佳方案,小皇帝就是了吗?

当然不是!

张良走上这条路的初衷,就是想方设法推翻暴秦。

为灭亡的故国出一口气。

无论怎么选择,他都不会选择站在姓嬴的这边。

谁让暴君嬴政当初屠刀一挥,便让张良的故国灰飞烟灭了呢?

父债子偿。

嬴政造的孽,自然要由嬴疆来承担!

排除掉投效小皇帝的选项之后,张良内心中更加迷茫了。

就像此刻所处的小黑屋一样,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

复国,显然已经无望了。

建立新的王朝?

可在建立新王朝的过程中,不免会有流血牺牲。

将天下百姓重新置于战火之中。

和当初秦灭六国,又有什么区别?

张良甚至迷茫到,不知道自己坚定的推翻大秦,究竟是为了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还是为了一己私欲了。

要说拯救百姓的话。

平心而论,如今的大秦对天下百姓着实算不错了。

张良建议刘邦主推“约法三章”,不就是从大秦的国策中复制出来的吗?

要说为了一己私欲,张良又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国仇家恨摆在眼前,他想推翻大秦有什么错?

聪明如张良者,在黑暗中陷入了迷茫。

找不到标准答案。

越是如此,他的内心就越是茫然。

从坚定到质疑,一次次推翻之前自己定下的宏愿。

又一次次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试图为自己找到新的前进方向。

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因为他无奈的发现,小皇帝似乎已经堵死了他全部的道路。

让他无路可走了。

自从小皇帝成为大秦的监国太子之后,推行科举制、改革兵马制、广修72孔院、大力推广农作物生产、以身作则的倡廉……

桩桩件件,看似对天下格局的影响并不大。

但这些政策串联到一起,所迸发出的能量却是无穷的。

小皇帝用种种推陈出新的国策,把秦与六国的人全部串联在了一起。

再也无分彼此。

许多六国的遗老遗少,安心接受了大秦子民的身份。

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家园中安居乐业了。

甚至,当匈奴这样的外敌入侵边疆的时候。

小皇帝并没有放弃曾经的燕、赵两国百姓,而是真情实意的把它们当做了大秦之人。

御驾亲征,为边疆百姓浴血奋战。

先后发动“长城之战”、“白狼山之战”,挽救了多少百姓的生命啊?

这样的人,这样的天下共主。

张良把他拉下王座之后,让谁坐上去合适?

刘邦吗?

一想到这里,张良更加头疼,也更加迷茫了。

就在他最迷茫的时候。

吱呀——

小黑屋的门忽然从外面打开了。

一缕强光,顺着敞开的门照射进来,驱赶着张良眼前的黑暗。

陡然见到了光亮,张良下意识的眯起了眼睛。

多日来身处黑暗之中,他有些不适应如此的光亮了。

模模糊糊的,张良看到率先走进来的,是2名虎背熊腰的禁军精锐。

身披大秦制式的鱼鳞甲,腰悬百炼钢剑。

挎着五连发的秦弩,背上还有一把突火枪。

全副武装到了牙齿里。

张良抬起一只手,遮挡住眼前的强光。

艰难的开了口:

“是小皇帝让你们来送我最后一程的吗?”

尽管早已做好了心理建设,可是当这一刻真正来临,张良还是对死亡充满了未知的恐惧。

他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胸怀坦荡,无所畏惧的拥抱死神。

但在这一刻,他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敞开胸怀,去接纳死神之吻的勇气。

“徒儿,你这些日子受了不少苦吧?看上去消沉了许多。”

熟悉又陌生的声音骤然响起,吸引着张良放下了遮挡在眼前的手掌。

惊疑不定的向小黑屋的房门之处看去:

“老师?”

自从学有所成之后,张良已经多年未曾见到过自己的老师了。

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

有些人一旦分别,此生便再也没有重逢的机会。

听说老师在分别后,一直隐居于曲阳。

怎么会跨越千里之遥,来到阆中?

随着对光线的适应,张良的视线恢复了清明。

他清晰地看到,一位须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者,正站在房间门口处,关切的看着他呢。

不是老师黄石公,还能是谁?

承受了人生巨大挫折,又在黑暗中反复质疑人生的张良,在看到黄石公的那一刻。

所有的心理防线瞬间崩塌。

就像离家多年的孩子见到了族中长辈,流着热泪扑了上去。

一把抱住了黄石公的双腿。

“呜呜……老师……”

不管他在外面表现的多坚强,成就有多高。

在黄石公面前,他仍然是当年为黄石公捡鞋的那个稚嫩弟子。

黄石公轻轻伸出一只手,落到张良的头上:

“哭吧,哭吧孩子。哭出来就好了,把所有的不顺心、委屈,都发泄出来吧。”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45/1111069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