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空手套白狼
经过半个月紧张的计算之后。
这一日在章台殿早朝上,李斯与萧何带领着六部尚书,送上了一份奏表。
“陛下,臣等经过衡量与考算,最终拟出了这份章程。里面详细记载着我朝开辟丝绸之路所需要的款项、物资,征调民夫的数量,以及支付给民夫的款项等等。请陛下过目。”
虫达走下台阶,把奏表接了过去,转递到嬴疆手中。
嬴疆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抬起头来,指着奏章说道:
“款项与物资都没什么问题,可是一口气征调16万民夫,这是绝对不行的。如今眼看要入冬了,过了冬天便是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百姓们家中少了主要劳动力,来年拿什么吃饭?尽量再往下压一压吧。”
“而且,支付给民夫的薪劳,定的稍微有点低了。以朕看,在你们拟定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加50半两钱吧。有了这笔钱,他们家中父母、儿女也能安心了。”
“不过,还是要告诉各地的军屯,帮着被征调的民夫家中进行来年的耕种,一定不能让他们的良田变为荒地。否则,有违朕修建丝绸之路的初衷,那就本末倒置了。”
李斯由衷的感慨着:
“陛下心系天下万民,乃我大秦万民之幸啊。”
嬴疆掂量着手中的奏章,看着李斯说道:
“你们说,修建丝绸之路的费用,还差了一笔开支,这笔钱从哪里出最合适?”
李斯思索了片刻,掰着手指头计算着:
“运营司那边出了大头,再从国库中调用一部分可流动的款项,再加上太上皇的那张图,基本上费用就差不多了。剩下的这一小部分,臣已经百官们商量好了,臣等愿效仿皇后和两位夫人,用俸禄把这笔钱……”
不等李斯说完,嬴疆断然否定:
“不妥!你们是我大秦的臣工,拿大秦的俸禄乃理所当然。国家要修路,岂能动用你们的俸禄?”
听到嬴疆不愿让百官们自掏腰包,善理财政的萧何站出了班列:
“陛下体恤臣下,臣等十分感激。若陛下不愿动用臣工们的俸禄,臣还有一个办法。”
嬴疆转头看向萧何:
“朕知道你是调控财政的专家,有什么办法尽管说。”
萧何把一笔账摆到了嬴疆和百官们面前:
“陛下,修建丝绸之路的大部分款项已经到位,缺的只是最后这一点。臣以为,可以将这项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从咸阳到玉门关为第一个阶段,再从玉门关到西域最东边的边界为第二个阶段。”
“目前,朝廷可动用的资金,足以支撑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而这两个阶段的工程,绝非一蹴而就、一日之功,臣估算至少也要用上大半年时间。”
“这大半年时间,便是缓冲之机。臣以为可以再请陈尚书前往西域,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不再是以国与国之间的互通为主,而是代表我大秦,去西域和诸国做生意的。”
“以我大秦的丝绸、锦缎、瓷器、洗石等物品,从西域换来一笔钱财,用于支撑第三阶段的工程,也就是从西域边界,到西域核心区域的这段路。”
“与此同时,为确保万无一失,不让工期延误。臣觉得还可以同步派人到北边去,利用互市从北边异族手中换取钱财,以备不时之需。”
嬴疆一听,双眼顿时亮了起来。
好个萧何,不愧是治国、理财的一把好手。
他这个套路,不就是后世的快速套现吗?
用最短的时间进行融资或者是财产变现,然后兑换成真金白银。
把真金白银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
后世一些名誉不佳的富豪们,在跑出去之前都是玩的这一套。
与那些居心不良的富豪,本质上不同的是。
他们祸祸的都是本国的老百姓。
而萧何锁定的目标,却是西域和北边异族。
不祸祸大秦的老百姓啊!
采用萧何的这个套路,朝廷就能快速积累起一大笔资金。
不但能支撑丝绸之路第三阶段的工程,还能为后续可能进行的战争,攒下一笔军费呢。
萧何这一招,简直是套现的升级版——空手套白狼!
“好!就用这个办法!运营司正副司使何在?”
嬴疆兴奋地拍了板,并且在百官们的身影中,搜索着卓氏、程郑。
两个不经常参加朝会的人,连忙从文官班列的中下游处走了出来。
“臣卓氏、程郑,参见陛下。”
嬴疆摆着手笑道:
“接下来一年时间内,你们要多多辛苦了。运营司现在步入正轨,你们定好大的经营方向之后,便可以撒手了。朕决定,卓氏跟随陈尚书去一趟西域,为修建丝绸之路换取资金。”
“程郑,你就到北边辛苦一趟吧,从北疆匈奴、东胡、柔然等部落手中低买高卖,收拢钱货。对了,图安国就不必了,保持正常贸易就行。”
“总而言之,朕就一个宗旨,不必对他们客气,把该薅的羊毛统统给朕薅来!”
薅……羊毛?
陛下这个词用的……恰如其分!
做生意的,本质上不就是薅羊毛吗?
最好能把西域和北疆都给薅秃了,用他们的东西,供养大秦更加繁荣昌盛!
百官们会心的微笑声中,卓氏、程郑双双领命:
“臣二人一定会薅的彻底、薅的绝对,争取雁过拔毛,兽走留皮,只给他们留下一层底裤。”
刚刚还是微笑的百官们,瞬间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蚌埠住了!
大笑声过后,萧何再次从班列中走出,来到了大殿正中心。
“陛下,我朝重臣出使西域也好,还是便于史官记事也好,为彰显陛下英明、圣德,臣以为应当以年号而论。后世子孙通过年号,便能领略到陛下今日之风采。”
嬴疆闻言一怔:
年号?
对呀!
从后世的汉武帝开始,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有年号的。
把年号弄清楚了,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比如说。
大秦传承至今,已经数百年之久了。
可是老头子开朝称帝以来,不过是数十年而已。
但人们在习惯上,总是称做始皇帝多少多少年。
把他做秦王和做秦始皇的岁月混为了一谈。
再比如说,陈驰即将二度出使西域了。
后世史官会怎么记载?
当然是,秦二世3年,户部尚书陈驰奉诏出使。
听上去一点都不威风。
如果有专属的年号,那就不一样了。
假设年号定为贞观、洪武什么的,史官便会记载:
贞观元年或者洪武元年,秦帝嬴疆遣户部尚书陈驰远赴西域!
听上去就要威风多了,至少不必再戴着秦二世的帽子了嘛。
这个事可马虎不得。
朕是千古一帝之后的又一位千古一帝,可不是什么秦二世!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45/111105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