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不成亲的缘故
“砚青,竟是在此得遇嫂夫人,实在是巧。”
唐砚舟从容打断姚丽蓉未尽的话语,特意将“砚青”二字咬得清晰缓慢,随后后退一步,向她施了个端正的书生礼。
“砚青……?”
姚丽蓉下意识地跟着念出这个名字,脑中已飞速运转起来,试图理清眼前这突如其来的局面。
“怎的,丽蓉你与唐先生竟是旧识?”
站在一旁的张氏难掩惊讶,出声问道。
“是……”
姚丽蓉心思电转,面上却已挂起得体的笑容,
“这位唐先生,与我家相公是故交。”
“实在没想到会在沈家庄遇上,一时惊讶便有些失态,让婶子见笑了。”
“那真是巧了!”
“不过说来也是,你们都是从京都来的,相识也属正常。”
张氏先是感叹,随即又觉得合乎情理。
她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临清镇,京都于她而言,不过是个更大些的镇子罢了。
既是同乡,相逢倒也不算稀奇。
她自然不知,那京都之大,百倍于临清镇不止。
在这偏远的沈家庄偶遇故知,实是微乎其微的机缘。
碍于张氏在场,两人不便多言。
几句客套寒暄后,唐砚舟便告辞离去,沈君仁恭敬地将他送至大门外。
方才他正是在书房中为沈君仁的新作指点文章,离去时恰遇随张氏同来的姚丽蓉。
目送那道背影远去,张氏收回视线,轻声叹道:
“唐先生年纪轻轻便中了举人,真是年少有为。”
尚在震惊中的姚丽蓉默然不语:
您若知道他十六岁便已高中状元,又该作何感想……
“对了,丽蓉,听说唐先生至今尚未娶亲,你可知是何缘故?”
张氏忽然转过头来,眼睛一亮。
眼前这女子既是女儿好友,又与唐先生相识,岂不正是一个打听的好机会?
她忍不住凑近些,压低声音问道。
“这……不成亲的缘故嘛……”
姚丽蓉一时语塞。
这缘由,叫她如何启齿?
虽说唐砚舟才名冠绝京城,出身百年世家,又生得惊才绝艳,本是京中世家联姻的首选,连圣上都曾动过指婚的念头。
可随着年岁渐长,亲事却始终未定,渐渐地,京中便流传起他“好男风”的传言。
姚丽蓉知道得这般清楚,除了因唐砚舟名声太盛,更因她那相公宋之言,确与唐砚舟自幼交好。
二人一为宋家嫡子,一为唐家天才,又皆心思深沉。
当然,这“心思深沉”四字,自然是姚丽蓉私下添上的。
有一阵子,那传言甚嚣尘上,甚至有人揣测唐砚舟心仪之人,正是自幼一同长大的宋之言。
只因宋家表面风光、内里衰微,宋之言为振兴门楣,不得不娶了天齐朝最善经商之女——也就是她姚丽蓉。
而唐砚舟见此生无缘,遂心碎断情,立誓不娶。
那谣言说得有鼻子有眼,连二人之间说了什么话、是何神情姿态,都描绘得如同亲见。
于是宋之言与唐砚舟,便被编排出一场缠绵悱恻、爱而不得的断袖情深;
而她姚丽蓉,则成了拆散一对璧人、满身铜臭的恶毒女子。
不过姚丽蓉对此向来嗤之以鼻,
她早将宋之言手中那冰山一角的宋家祖产纳入囊中,哪来的“门庭衰微”?
只是夫妻拌嘴时,她仍爱拿这事揶揄宋之言。
“砚舟有心仪之人。”
有一回宋之言被逼急了,终于透出半句实话。
可再追问下去,他却也说不出那女子究竟是谁——唐砚舟若不愿说,任谁也撬不开他的嘴。
宋之言只隐约知晓,好友年少时曾遇一倾心之人,却因故未能相守。
这一点,他倒也理解。
当年他娶丽蓉,不也历经波折?
虽说如今她已得宋家认可,可当初她商女的身份,确也费了他不少周折才让长辈点头。
“许是缘分没到吧。”
姚丽蓉想了个通用的理由应付了张氏。
张氏闻言点点头,
嗯嗯,对,她的小禾这般好不也没有成亲。
也是因为缘分没到。
两个人都是缘分没到。
诶??不对!!
丽蓉识得唐先生,那岂不是小禾也很有可能识得唐先生!
而这唐先生又偏偏千里迢迢从京都跑到她家隔壁建房子!
世界上哪有这般巧的事??
这唐先生莫不是为了她家小禾来的啊!!
想到这里,张氏心头一热。
这岂不是话本里才有的“千里姻缘一线牵”?
不过,现在没有千里,但有几百里之外的安禾正苦命的做着那帮山匪的善后工作。
只因为那李王爷一句:
“这奖赏即是沈姑娘想出来的,那后面的处理本王便交由沈姑娘负责吧。”
于是安禾便成了“关于黑山寨山匪英勇护卫昭王的奖励落地执行小组组长”。
全权跟进黑山寨山匪的奖励执行工作。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15/432160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