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十八年前
上次刘县令来沈家时,这衙役便随行在侧。
当时眼疾手快、拿布塞住沈春花嘴的,也正是他。
因此,姚娘子是何身份,他自然心知肚明。
此番沈春花与孙猴子的罪状一定,刘县令便将他唤至跟前,低声嘱咐了一番。
衙役领命,快马加鞭,直奔沈家庄报信。
至于沈家十八年前丢失女童一事,则完全是审问沈春花时的意外收获。
刘县令虽不关心沈家是否曾丢失过孩子,却料定姚娘子必然在意。
因此特意叮嘱衙役,见机将此事一并提起。
“十八年前??”
衙役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如同惊雷一般,震得在场众人神情骤变。
他们明明在说沈春花与孙猴子的事,怎么突然扯到十八年前?
难道……
“官爷,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我小妹十八年前走丢,也是沈春花干的?!”
沈安茹一步上前,语气急切地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惊疑。声音里满是震惊与不敢置信。
安禾也没想到,这事竟会牵扯到自己身上,不由讶异地抬头望向衙役。
十八年前,沈春花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姑娘,
拐带孩子?她怎么敢?
再说,就算她真拐了,一个没见过世面、尚未出阁的乡下姑娘,
连私自出村都难,又哪有机会把孩子卖出去?
安禾心中迅速盘算,很快得出结论: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根本不可能。
果然,衙役接下来的话印证了她的推测。
“那倒不是她拐卖的。”
见众人都紧盯着自己,衙役不敢怠慢,连忙继续道:
“不过,这事虽不是她亲手所为,却也与她脱不了干系。”
见姚丽蓉也神色凝重地望来,衙役不敢再卖关子,
赶忙将从沈春花那儿拷问出的实情,一五一十地道来。
原来,十八年前安禾被拐那天,
沈春花因失手打碎一只碗,被她爹赶出家门。
无处可去的她,想起了沈安茹一家——
想起沈安茹那爽利和善的母亲,
想起她那学识渊博、端方有礼的父亲,
想起脾气温和、待妹妹极好的大哥,
更想起那一对聪明乖巧、活泼可爱的龙凤胎弟妹。
当然,最让她念念不忘的,还是张氏那天给她的两块糕饼——
香甜软糯,好吃得让人恨不得连舌头一起吞下。
她家过年时偶尔也有类似的点心,虽不如沈家的精致,却也香气诱人。
可那样的美味,从来轮不到她。
小时候,那是大哥和小弟的专属;
后来小弟夭折,便成了大哥一人独享。
她曾偷尝过一次,却被父亲绑在树上,用扫帚狠狠抽了一顿。
自那以后,她再也不敢碰大哥的任何东西。
可那块偷来的糕点滋味,却始终萦绕心头。
没想到,她只跟着沈安茹去了一次沈家,张婶就舍得给她这样的好东西。
想到这里,沈春花几乎要流下口水。
沈安茹家,可真好啊……
说不定这次去,又能吃到什么好吃的?
于是,一时无处可去的沈春花,畏畏缩缩地蹭到了沈家门口。
她轻轻敲了几下门,无人应答。
伸手一推门栓,“啪嗒”一声,门果然开了——
村里人家白日大多如此,门只是虚掩,并不从内插死,方便来人自入。
“安茹?”
“婶子?”
“你们在家吗?”
沈春花一边轻声唤着,一边轻手轻脚地迈进沈家院子。
她在院里转了一圈,不见人影。
“莫非出门了?”她暗想,却仍不甘心。
毕竟出了沈家,她也无处可去。
她性子内向沉闷,与村里同龄人格格不入,也只有开朗的沈安茹愿与她说几句话。
这么想着,她便沿着沈家墙根,一边慢悠悠地走,一边朝里张望。
因从小在打骂与轻视中长大,沈春花走路总是轻手轻脚,身子习惯性地缩着,透着一股怯懦。
却也正因如此,当她在外轻声走动时,书房中埋头苦读的沈明德竟丝毫未曾察觉。
沈春花一路羡慕地透过窗缝窥看沈家屋内的情形,
忽然,她脚步一滞——屋里有人!
是沈安茹的父亲,那位村里最有学问的秀才老爷。
此刻他正坐在书桌前,专心致志地捧着一本书,眉头紧锁,口中念念有词。
忽然,秀才公抬起头,目光似乎朝她这边扫来。
沈春花心里一慌,连忙猫下腰,快步溜出沈家大门。
直到跑出老远,她的心仍怦怦直跳。
沈安茹的爹看着和善,可毕竟是秀才公,读的是考举人的书啊……
日日被父兄骂作“赔钱货”的沈春花,自觉卑微,对这位“厉害”的秀才公,总存着几分畏惧。
“糟了……刚才忘记关门了……”
她在林子里呆立半晌,忽然想起这事。
沈家人回来若发现门开着,岂不就知道有人来过?
万一疑心她做了坏事,可怎么好?
思前想后,沈春花决定返回沈家,把门掩上。
然而,就在她走到沈家门外转角处时,
远远看见一个货郎,一手拿着彩绘木偶,一手举着插满麦芽糖的棍子,
正对着沈家虚掩的大门,满脸堆笑地诱哄:
“来,来,乖孩子,快过来。”
“来了就给你糖吃。”
他一边哄,一边警惕地四下张望。
沈春花定睛一看——
只见那虚掩的门后,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小身影,正循着货郎的声音,
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
正是沈安茹那年方五岁的小妹妹,小安禾。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15/4321595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