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云深禾自安:被拐小妹归乡记 > 第400章 记下这书生

第400章 记下这书生


因为沈君仁这次参加的春试,首先要在本县参加县试。

县试本身就要连续考五场。

一旦通过县试,便取得了“童生”的资格。

县试通过后,才有资格前往州府参加府试。府试同样要连考四场。

府试合格,才能参加院试。

只有院试也顺利通过,才能成为秀才。

所以,“秀才”这个名头听起来平常,

可真正能考取的,真可谓百里挑一。

沈君仁之前因家中变故,

这次春试必须从头考起。

加上他为了养家,曾停学三年在外做工,因此这次春试,

沈家人对他的最大期望,就是能中童生。

只要通过县试,成为童生,这次就算是成功了。

另外,沈安怀在村里的事务也确实繁忙,

所以家里早就商量好:沈安怀陪沈君仁考完县试,

就先行回村。

如果沈君仁顺利通过县试,

之后的府试就由王力父子陪同前往。

万一没通过,大家就一起回来,继续努力。

“君仁书读得那么好,这次肯定能考上秀才!”

孟冬喜对科举制度并不太了解,

也不知道一场春试竟有这么多场考试。

她只觉得这个外甥从小聪明,这回一定没问题。

孟氏虽然清楚春试的难度,

但她对自家人总有种盲目的信心。

因此,她毫不犹豫地摸着肚子,

语气笃定地说道:“肯定没问题!”

孟氏这边盘算着考试日程,

沈明德那边更是算得一丝不差。

今天一早,沈明德就有些坐立不安。

虽然明知就算今天放榜,

山高路远,消息也不可能当天就传回来。

可心里就是控制不住地紧张。

就连安禾一早起来,

也忍不住惦记起侄子的考试结果。

说什么放平心态——事情真落到自己头上,

又怎么可能真的不在意。

就在沈家人紧张不已的同时,

身在县城的沈安怀一行人却是欣喜若狂。

沈安怀一眼在榜上看到“沈君仁”三个字时,

高兴得直接原地跳了起来。

“这儿,在这儿!我看到了!”

“君仁,过了,过了!”

今天一早,沈安怀就和孟子言、钱坤等人守在县衙放榜处。

官府的榜文一贴出来,人群立刻涌了上去。

沈安怀眼疾手快挤到最前面,

才看第一页,就找到了“沈君仁”的名字。

他激动地朝人群中的沈君仁大喊。

听到父亲那声“过了”的瞬间,

沈君仁长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县试他自觉有些把握,

可万一呢?

你看旁边那些把榜单从头到尾反复查看、

始终找不到自己姓名而捶胸顿足的花白长者,比比皆是。

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一半,

沈君仁还是在旁人羡慕的目光中挤到前排,

直到亲眼看到榜上清晰的“临清,沈君仁”

几个大字,这颗心才彻底落回肚子里。

紧接着涌起的,是难以抑制的兴奋与喜悦。

他是童生了,

他终于成了童生。

这本该三年前就得到的身份,

在三年后的今天,终于还是属于他了。

他真的重新走上了科举之路。

尽管他已经重回学堂近一年,

但直到这一刻,沈君仁才真切地感受到:

自己的人生,真的已经迈入新的轨道。

一条仿佛铺满希望与未来的路。

“太好了!”

“君仁过了县试,咱们就能一起去考府试了!”

“‘临清三剑客’勇闯府衙!”

钱坤拉着沈君仁挤出人群,

高兴地一巴掌拍在同样兴奋的孟子言肩上。

那语气,倒像是他自己也考中了童生,要继续赴考似的。

“一会儿我就给阿禾捎个信。”

“想来她们在家也等急了。”

一直坐在旁边马车上的姚丽蓉也走了下来,

轻轻拍了拍沈君仁的肩,

赞许地说:“好样的。”

她最近生意上有些事要处理,一直在附近奔波。

这几天正好在这县城,知道今天放榜,

就也赶过来看看情况。

“谢谢姚姨。”

沈君仁有些腼腆,又掩不住兴奋地说。

一行人说说笑笑,

沈安怀高声提议去县里最好的酒楼庆祝。

于是几人陆续上了马车,准备出发。

“咦?姚娘子?”

正要步出县衙的县令刘大人,

远远瞥见一个侧影像是姚娘子,立即停下脚步。

再仔细一看,还真是。

刘大人第一反应是想快步上前打个招呼,

可想了想,又看看左右的人群,收回了迈出的脚步。

“快去打听一下,刚才那书生叫什么名字,这次名次如何。”

刘大人转头,低声对身旁的师爷吩咐。

得知这书生不仅过了县试,名次还颇为靠前,

刘大人这才重重松了口气。

还好,过了就好,过了就省去不少麻烦。

毕竟县试是他主考,

要是这人没过,他岂不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罪了人。

“沈君仁,姓沈啊……”

刘大人嘴里念叨着,又想起之前去过的沈家庄,

猜想这书生应该就是那户沈姓人家的子弟。

“记下这个人。”

“回头把他的答卷再仔细审阅,若真有才华,”

“府试的推荐文书里,就把他列在第一个。”

“若是才学一般……就发一份‘宾兴银’以示嘉奖吧。”

刘知县沉吟片刻,转头对师爷吩咐道。

县试虽已结束,他这县令的作用看似已尽,

其实不然。在向府衙呈送本县通过考生的名册和保结文书时,

县令还可向知府推荐本县才子。

虽不能保送通过府试,

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的成绩。

不过,推荐也不能随意。

若推荐的人府试表现不佳,

对刘县令在上司眼中的形象也会有损。

因此,刘县令才要细看沈君仁的答卷。

若确有才华,他自然乐意卖姚娘子这个顺水人情;

若才学平平,就以县令身份发一份奖励银两,

此事便就此揭过,也算处理得滴水不漏。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15/4321590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