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贾府起开,黛玉他哥来了 > 第142章 江南混乱起

第142章 江南混乱起


林如海闻言,不敢耽搁,忙道:“我这就随公公入宫。”

李德全又道:“事出紧急,宫车已在门外候着,侯爷暂且委屈与奴才同乘一辆马车吧,事毕后奴才再派人送您回府。”

“无妨。”林如海转身看向林珩玉和黛玉。

他目光沉了沉,“珩玉,看好妹妹,侯府诸事暂且交由你打理,遇事多与管家商议,莫要冲动。”

随后又看向黛玉,语气放缓了些,“玉儿,勿怕。在府中安心待着,等我回来。”

黛玉连忙点头,眼眶微红:“父亲放心,我会乖乖待着的。”

林珩玉也肃容道:“父亲放心,儿子定会照看好妹妹和侯府。”

林如海深深看了他们一眼,转身跟着李德全快步出门。

马车轱辘声迅速远去,林珩玉站在阶前,望着马车消失的方向,眉头微蹙。

皇帝急召,还需与太监同乘一车,可见事态绝非寻常。

他低头看向身旁的黛玉,见她小手攥着衣袖,便拍了拍她的肩:

“别怕,父亲自有分寸。我们先回屋,等消息吧。”

黛玉点点头,跟着林珩玉往里走。

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扬州。

黛玉一路心事重重地跟着林珩玉往内院走,脚下的青石板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可她的思绪却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忽忽地落在了江南——

父亲刚从扬州调任回京不久,难道那边又出了什么乱子?

可这些都只是她的猜测,没有任何凭据。

如今能做的,唯有等父亲回来才能知晓结果。

直到林珩玉停下脚步,轻声开口:“到了,快进去歇一会儿吧。”

黛玉这才回过神,发现自己早已站在听竹轩的院门前。

她抬起头,看着林珩玉温和的眉眼,眼底的忧色尚未完全散去。

林珩玉见状,放缓了语气,温声安慰道:

“莫要多想。陛下突然急召父亲入宫,虽说必然是有大事发生,但未必就与父亲有关。你想,父亲如今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各地若有什么要紧事,他自然是要参与商讨的。”

他顿了顿,见黛玉的眼神松动了些,又继续道:

“而且,父亲这个位置,关乎国计民生,轻易是不会被陛下调离京城的。你放宽心,好好歇着,等父亲回来了,一切自会有分晓。”

黛玉听他说得条理分明,心里压着的那块石头果然轻了不少。

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还有些发涩:“我知道了,多谢哥哥。方才……方才是我太过担心父亲,所以一时间胡思乱想得多了些。”

说到底,她还是怕父亲卷入什么是非之中。

这些年,她见多了官场的风波,深知伴君如伴虎,哪怕父亲一向谨言慎行,也难保不会被意外牵连。

林珩玉笑了笑,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

“傻丫头,担心父亲是应当的,但也别熬坏了身子。你这几日本就有些咳嗽,再熬夜胡思乱想,仔细又添了病。”

“我晓得的。”

黛玉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哥哥也早些回去歇息吧,府里还有许多事要劳烦你。”

“嗯,你进去吧。”林珩玉看着她走进院门。

直到那抹纤弱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才转身往自己的书房走去。

他脸上的温和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凝重。

他怎么可能不担心?

庆安帝突然派李德急召,还要与林如海同乘一车,这般急切,绝非寻常的议事。

他想起宁国府里那对搅局的一僧一道,还有他们口中那些疯癫话语,眉头不由得又皱了起来。

尽管知道《红楼》这本书里本就带着几分玄幻色彩。

可他毕竟来自现代,骨子里从未信过什么鬼神之说。

再说穿到这书中世界这些时日,这二人也从未露面。

他便渐渐将这些玄幻情节抛到了脑后,只当是故事里的虚笔。

可今日一见,那两人言行间的诡异,还有那句直指父亲的“命数”之言,却让他心头莫名沉了沉。

想到此处,林珩玉眼神一凝,心念微动。

下一刻,他的身影竟在原地悄然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

皇宫……

御书房外,林如海刚到不久,几位身着官袍的大臣也陆续赶来。

众人相互拱手问好,脸上都带着几分凝重,显然都猜到是出了大事。

李德全在一旁催促:“各位大人,陛下已在里面等着了,快请进吧。”

几人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袍,迈步踏入

御书房内,庆安帝端坐于龙椅之上,脸色沉郁。

案上摊着几份加急送来的奏折,里头的字写的因写的急因而笔顺有些乱,显然是刚收到的急报。

“陛下。”众人躬身行礼。

“免礼。”庆安帝挥了挥手,声音带着几分疲惫。

“江南出了乱子,盐枭勾结漕帮余孽,在江州一带聚众暴乱,劫掠官船,阻断漕运,地方官府已控制不住局面。”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江南乃赋税重地,漕运更是关乎京城粮草供应。

如今出了这等事,难怪陛下如此急切。

“陛下,当务之急,是派兵平乱,稳住江南局势。”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沉声道,“只是派谁去,还需慎重。”

庆安帝点点头:“正是为此事召你们来。说说看,谁去合适?”

户部尚书率先开口:“镇国将军赵毅素有威名,麾下将士勇猛,派他去,定能迅速平定叛乱。”

“不妥。”吏部尚书摇头,“赵将军正在北疆防备匈奴,此时调他南下,恐北疆不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几个人选,却都因各种缘由被否决。

御书房内一时陷入沉默,气氛愈发凝重。

林如海站在一旁,眉头紧锁。

江南是他曾任官之地,民风民情他颇为了解。

那一带势力盘根错节,盐枭与漕帮勾结,背后怕是还有更深的牵扯,绝非轻易能平定的。

就在这时,庆安帝的目光落在了林如海身上:

“林爱卿,你曾在江南任职多年,对那边的情况熟悉。依你之见,谁去合适?”

林如海沉吟片刻,道:“臣以为,宁远侯李如松可担此任。李侯爷久在南方练兵,熟悉水战,且与江南官场无太多牵扯,行事可放开手脚。”

庆安帝思索片刻,点了点头:“李如松……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好,就这么定了,传旨下去,命李如松即刻点兵,奔赴江南平乱。”

李德全连忙应下,转身去传旨。

此事一定,众人都松了口气。

庆安帝却话锋一转,看向林如海:

“林爱卿,朕打算让珩玉随李如松同去,一来帮着处理粮草后勤,二来也让他历练历练,你看如何?”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11/432129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