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918:红星闪耀德意志 > 第70章 视察工厂的见闻

第70章 视察工厂的见闻


今天起来的早,多更几章,把昨天的补上,昨天就更了一点点,今天应该能多更一点。

仅仅睡了不到四个小时,生物钟就将韦格纳从短暂的深度睡眠中唤醒。

窗外,天色已经大亮,冬日的阳光苍白而清冷。

韦格纳用冷水用力搓了把脸,驱散了最后一丝睡意,穿上那件半旧的军大衣,只带了少数几名随行人员,悄然前往位于柏林郊区的一家大型机械制造厂——曾经的“博尔西希”工厂,如今已更名为“红星”机械厂。

工厂的大门紧闭,由两名持枪的工人赤卫队队员严密把守。

就在这时,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旧轿车驶近大门,车辆的发动机声引起了哨兵的警觉。

一位年轻的哨兵立刻上前,举起手掌示意停车,表情严肃。

车窗摇下,哨兵看到了一张熟悉而又意想不到的面孔。

他一下子愣住了,下意识地并拢脚跟,脱口而出:“主席同志!您……您怎么来了?厂部没有通知……”

韦格纳已经推开车门走了下来,他伸手轻轻拍了拍年轻哨兵的胳膊,用带着莱茵口音的德语温和地笑道:

“哦,没有通知就不能来啦?”

“那我这个主席岂不是要被关在办公室里,成了聋子和瞎子嘛?”

“下来走走,呼吸点工厂的空气,听听机器的声音,人才能精神嘛。”

韦格纳看着哨兵依旧有些紧张的脸,又指了指大门,幽默地补充道:

“再说了,来看看工厂,还要层层通报,那不成了客人了?我们这里不兴官僚主义那一套。”

哨兵脸上的紧张神色缓和了不少,甚至露出了一点不好意思的笑容,他挺直腰板回答道:

“是,主席同志!我明白了。请您进……”

哨兵的话还没说完,忽然想起自己的职责,连忙从口袋里掏出登记本和一支短铅笔,有些腼腆地递过去:

“呃……主席同志,按照规定,还是请您……登个记。”

韦格纳接过本子和笔,一边写一边说:

“嗯,好,做得对。规矩就是规矩,谁也不能例外。”

“你这叫坚持原则,是个好兵!”

韦格纳签完字,把登记本递回去,顺便关切地问:

“柏林的天气很冷,站岗辛苦,多久换一次班?棉大衣够厚吗?”

“报告主席同志,我们两小时换一班,大衣挺暖和的!”

哨兵大声回答,脸上充满了光彩。

“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注意保暖呦,小同志。”

韦格纳点点头,这才迈步穿过大门,脚步不停地走向最大的总装车间,几名随行人员迅速跟上。

韦格纳迈步穿过大门,工厂空地中央那面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的红旗仿佛在向他致意。

韦格纳站在厂区入口处驻足片刻,仔细打量着眼前的景象,空气中煤烟与机油的味道让韦格纳的精神一振。

“嗯……”

韦格纳满足地叹道,转头对紧跟在身旁、神色略显紧张的年轻秘书诺伊曼说,

“诺伊曼同志,你闻闻,这味道,是不是比柏林办公室里那些文件和墨水的气味,更让人觉得踏实,更有力量?”

诺伊曼吸了吸鼻子,老实地回答:

“主席同志,味道是挺……挺有工业感的。”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先去厂部办公室,让保卫处的同志……”

韦格纳不等诺伊曼说完,便笑着打断,同时伸手指向那高耸的、正吐着持续烟雾的烟囱:

“去办公室?去了办公室,还能看到这些吗?”

韦格纳巧妙地避开了诺伊曼的话题,将诺伊曼的注意力引向了生产的景象。

这时,车间里传来机床的轰鸣、蒸汽锤有节奏的撞击和天车移动的嘎吱声。

韦格纳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听,诺伊曼,还有各位同志,你们都仔细听!这才是我们共和国真正的心跳声,比议会里那些无休止的辩论都更真实,更有力!”

负责韦格纳安保的负责人,魏斯终于忍不住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说:

“主席同志,您说得对。但这里人员复杂,流程也多,为了您的安全,我们至少应该让厂方派个向导,或者让我们的人先清……”

“清什么?清场吗?”

韦格纳转过身,脸上带着淡然的笑容,他拍了拍魏斯的胳膊,

“魏斯同志,你的责任心我知道。”

“但是,你想想,如果我下来一趟,工人们看到的不是他们的主席,而是一个被层层包裹、需要‘清理’才能见的‘大人物’,那我和以前的皇帝、总理还有什么区别?”

“我们和人民群众之间,不该有一道‘清场线’。”

韦格纳目光扫过墙上“工人管理工厂,工厂属于人民!”的标语,语气诚恳而坚定:

“我们的力量来自于工人,信任也要给予工人。”

“在这里,在工人阶级中间,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难道你们还怕工人同志保护不了我?”

说着,韦格纳不再给随行人员劝阻的机会,信步朝最大的总装车间走去。

总装车间内,老钳工弗里茨·鲍尔正全神贯注地用千分尺测量着刚刚手工刮研好的主轴箱导轨。

突然,鲍尔感觉周围的声音似乎有些异样,夹杂着一些压抑的惊呼和急促的脚步声。

鲍尔不耐烦地抬起头,正想呵斥那些打扰他工作的家伙,却看见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正站在不远处,微笑着看着他们。

鲍尔愣住了,手里的千分尺差点掉进油盘里。

那张脸,鲍尔在报纸上、在街头巨大的宣传画上见过无数次——卡尔·韦格纳,共和国的主席!

他怎么会在这里?就像个普通人一样站在那里看着他们。

“主……主席同志!”

终于有人先喊了出来,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

这一声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瞬间在车间里激起了波澜。

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难以置信地望过来,随即,热烈的掌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越来越响,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

韦格纳微笑着摆手,示意大家继续工作。

他径直朝着鲍尔的工作台走来。

鲍尔下意识地想立正,想找块干净布擦手,却发现自己手上、工装上全是油污。

“老师傅,辛苦了。”

韦格纳已经走到了鲍尔的面前,目光落在正在组装的车床上,语气自然而亲切,带着莱茵兰人特有的口音,

“这机床,是咱们自己攒出来的?”

鲍尔激动得有些结巴,他用沾满油污的手背胡乱擦了把额头的汗,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些:

“报告主席同志!”

“底座和床身……是战前的老库存,那些……那些老爷们逃跑时没来得及破坏,我们把它们从废墟里扒出来,清理、翻新、刮研,一点一点弄出来的!”

鲍尔说着,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几个月前车间里遍地狼藉、机床被故意损坏、图纸被焚毁的惨状。

那些旧政府的官僚和工厂主在逃跑前,恨不得把整个德国的工业基础都砸烂。

鲍尔深吸一口气,指着主轴箱,自豪感压过了紧张:

“主轴箱和变速箱的齿轮,是我们用炉子,自己想办法浇铸、加工的!”

“精度……精度肯定比不了战前蔡司最好的货色,但我们敢保证,它能用,耐用!”

“好!太好了!”

韦格纳用力拍了拍鲍尔结实的肩膀,

“就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把那些混蛋故意砸断的链条,一扣一扣地重新接上!有什么困难没有?”

旁边一个叫库尔特的年轻学徒抢着说,脸上还带着刚才奔跑过来的红晕:

“主席,工具!尤其是高精度的量具和刀具,磨损太厉害了,新的又难搞到!”

“有时候明明能加工出更好的零件,就因为工具不行,干着急!”

韦格纳认真地点点头,对跟在身边、同样一脸激动的厂工人委员会主任说:

“记下来。工具问题,要列为优先解决事项。”

“国内能生产的,立刻组织技术攻关,就用我们现在这种‘土法子’也要上;暂时不能的就打个报告给工业部的同志们让他们帮忙。”

韦格纳又信步走到几位正在工间休息、围着一个用废铁桶改造成的小火炉烤土豆的女工身边。女工们慌忙站起来,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韦格纳拿起一个烤得焦黑、却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土豆,在手里掂了掂,仿佛在掂量它的分量:

“伙食怎么样?能吃饱吗?”

名叫伊尔莎的中年女工,拘谨地搓着围裙回答:

“比……比前几个月好多了,主席同志。”

“至少每顿能分到两个土豆和一块黑面包,偶尔……偶尔还能见到一点罐头肉。就是……”

伊尔莎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声说了出来,

“就是孩子们还是缺牛奶。以前哪怕日子紧,总能弄到一点……”

韦格纳的神色严肃起来,他将土豆轻轻放回炉边,目光扫过周围一张张带着期盼和些许疲惫的面孔:

“粮食问题,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敌人。”

“那些逃跑的老爷,不仅想饿死我们,还想饿死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孩子。”

韦格纳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正在全力解决。很快就会有一批粮食运到国内,打破现在的局面!”

“春耕也马上就要开始了,去年,政府分了土地给农民,只要风调雨顺,明年情况一定会好转!”

“孩子们的口粮,我们会想办法优先保证!”

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501/432189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