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错啊,李云龙办事效率真高,够麻利的!
只是,李云龙并没有看过《向着炮火前进》这部电视剧,所以对这些人物的背景经历以及能力水平一无所知。
八路军女战士?
上官于飞?
李云龙点了点头,心里暗道:“看来总部首长为了寻找那密码本和密码机,安排了不少人分头行动啊!”
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情报来分析,狐牙峰山寨的土匪,比黑云寨的土匪更难对付。
但李云龙并没有打算对狐牙峰这伙土匪采取消灭行动。
毕竟,这伙土匪也算得上是讲义气的。
要是能把他们收编到自己麾下,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
要知道,新一团眼下正准备攻打平安县城,正是急需人手、紧缺武器装备的关键时候。
结合当前掌握的情报和线索进行判断,日军飞机的坠毁地点,肯定就在飞狐岭区域内。
只要能成功控制住飞狐岭的土匪势力,不仅能顺利找到飞机上携带的密码本和密码机,还有机会把雷子枫等人的队伍收编过来,这对新一团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兵快步跑进屋内,他双脚用力并拢,向李云龙敬了个礼,随后说道:“报告团长,刚刚收到总部发来的电报,请您查阅!”
李云龙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一遍,接着转头对通讯兵吩咐道:“立刻给总部回电,就说我已经大致确定日军坠机的位置了,现在正等待进一步核实确认。”
“是!”
通讯兵高声应答,声音洪亮而坚定。
这封电报的核心内容,正是总部老总询问李云龙是否已经找到那架坠毁的日军飞机。
既然现在已经大致确定坠机地点在飞狐岭,李云龙便开始琢磨起来,该怎么前往飞狐岭开展后续行动。
……
滴滴滴……
没过多久,一封回电就从新一团的团部发送到了红军总部。
红军总部里,一名通讯兵迅速来到老总面前,敬了个礼后报告:“报告老总,新一团的回电到了!”
“哦?”老总立刻接过电文,仔细查看起来。看完电文后,他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笑着说道:“哈哈哈,李云龙这小子,果然没让我失望。”
终于有了密码机和密码本的下落,这可是至关重要的线索啊。
恰巧在这个时候,129师的师长走了进来。他看到老总笑得这么开心,忍不住开口问道:“老总,什么事让您这么高兴啊?”
老总晃了晃手中的电文,回答道:“之前让李云龙寻找的日军密码机和密码本,现在有消息了,哈哈哈。”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师长也满脸笑容地说道:“不错啊,李云龙办事效率真高,够麻利的!”
老总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是啊!他确实没让我失望。”
“老总,您知道李云龙办事效率为什么这么高吗?”
“为什么呢?”
“因为李云龙那小子带领的新一团,人数都快达到一万人了!”
“什么?一万人?”
老总听到这个数字,顿时惊呆了。
什么?
一万人?
老总彻底愣住了!
要知道,李云龙所率领的部队,按照编制来说,还只是一个团啊!
可实际人数竟然已经达到一万人了?
这个扩充速度也太惊人了吧?
老总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双眼瞪得溜圆,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神情里满是惊讶,整个人都有些发懵。
师长看到老总这般震惊的模样,笑着说道:“老总,您也觉得很意外吧?”
“我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也特别震惊。没想到李云龙的部队发展得这么快,仅仅过去两个月的时间,就又扩充了将近五千人,这个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老总渐渐缓过神来,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个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
“上次李家坡战斗的时候,他的新一团也才五千多人,现在居然已经突破一万人了。”
按照红军的编制体系,通常实行的是三三制。
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是由三个旅组成一个师,一个旅的人数大约在 7000人左右,所以一个师的总人数大概能达到 20000人。
但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时期,很多部队都存在编制不满员的情况,这就导致不少部队的实际兵力远远达不到标准编制人数。
就拿 129师来说,除了新一团之外,目前的兵力大约在 16000人左右。由此就能看出,新一团的发展速度有多迅猛,难怪老总和师长都会感到如此震惊。
老总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不错不错,李云龙这小子真的没让我失望,能把部队发展到这个规模,相当了不起!”
这一次新一团的人数规模,确实让老总感到极为意外。
毕竟,一个团能拥有一万多人的兵力,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情况,很难再找到第二支这样的队伍。
这个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老总内心充满了喜悦,对于李云龙的表现,他感到十分满意。
师长看向老总,开口说道:“老总,我觉得当初决定给李云龙放权,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不然新一团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迅猛的发展速度。”
“是啊!”老总点了点头说道:“这个结果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料。”
当初,总部之所以会给李云龙的新一团放权,主要是因为那时候部队正遭遇日军的扫荡,各个部队都损失惨重,整体陷入了极为艰难特殊的时期。
在这样艰难特殊的时期发展部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如果所有部队的资源都由总部统一调配,不仅不现实,而且各种流程手续十分繁杂,沟通起来也很不方便。
从另一角度来看,当初总部决定赋予李云龙自主管理权时,曾提出明确要求——让他带领新一团的剩余兵力重新发展,打造出一支强大的队伍。如今,李云龙显然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
不过,为了更有效地对新一团进行管理,避免李云龙因行事风格张扬而引发不必要的事端,总部首长特意为新一团调配了政委赵刚。
赵刚不仅对革命组织有着绝对的忠诚,还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是一位兼具思想觉悟与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
有赵刚在新一团协助工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约束部队纪律,防止新一团及李云龙本人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最后,凭借多年的革命经验和敏锐直觉,再加上对李云龙性格与能力的深入了解,总部首长十分清楚,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局势复杂的特殊年代,给予李云龙充分的自主权,才是推动新一团发展的最佳选择。
而且他也坚信,尽管李云龙平日里偶尔会因冲动惹些小麻烦,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绝对不会做出背叛革命队伍、背叛国家与人民的事情。
正是基于以上多方面的考量,当初总部首长才最终拍板,决定赋予李云龙自主管理权,让新一团能够在不受过多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发展。
如今,新一团的发展势头远超所有人的预期,兵力规模已经突破一万人,这样的成长速度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哈哈,真是好样的!李云龙这小子确实有过人之处!他没向总部伸手要过一名士兵、一把武器,就把新一团发展到了现在一万多人的规模,实在太了不起了!”
总部首长那张平日里因常年操劳而布满沧桑、神情总是十分严肃的脸上,此刻也露出了难得的满意笑容。
师长也在一旁附和道:“您说得太对了,李云龙在部队建设和作战指挥方面的能力确实非常出色,让人不得不佩服!”
接着,师长又说道:“首长,您想想,新一团现在有上万人的兵力,先不说武器装备的配备情况,单是每天保障这么多士兵的饮食,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每天消耗的粮食数量简直难以想象。”
“但现在李云龙不仅把新一团自己的粮食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还为部队配备了充足的武器装备,甚至还拿出不少武器支援了其他兄弟部队,这真的太不容易了。”
随着新一团不断发展壮大,部队里一些款式老旧、性能落后的武器装备,比如汉阳造步枪等,已经无法满足新一团的作战需求,于是这些武器便被逐步淘汰。
之后,新一团将这些淘汰下来的汉阳造步枪等武器,无偿捐赠给了其他红军部队。
在抗日战争时期,清末时期研制生产的“汉阳造”步枪,一直是抗日武装的主力枪械。
无论是国民党的中央军,还是红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抗日游击队,都在大量使用这种步枪。
“汉阳造”步枪的原型是德国的 1888式委员会步枪。
这款原型枪存在不少设计缺陷,比如装弹和退弹操作不便、抽壳稳定性差,甚至还容易出现炸膛的危险情况。
后来,德国军方用其他型号的步枪取代了它,而这款 1888式委员会步枪则被转卖给了非洲一些国家以及当时的清政府。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91/432270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