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需要一场重大胜利,来提振全军上下的士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部队,是在军阀混战中战败,失去了自己的地盘,
为了保全自己而编入中央军序列,但同样保留着相对独立的人事体系。
这类部队和前一类旁系部队不同,它们大多原本属于地方上有实力的派系,即便失去势力后,仍与地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原大战时期,严格意义上的中央军只有六个师,这就是中央军嫡系部队的雏形。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军嫡系部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规模和实力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比如第200师,它是由原本直接隶属于中央的装甲兵团扩编而成的,是中央军的第一支机械化步兵师,当时的师长是杜聿明。
后来,以第200师为基础,又先后组建了第96师和新22师,这三个师共同构成了第五军的基本框架。
其中,新22师后来独立发展,成为新六军的主力师,而新六军的另外两个师——14师和50师,也同样隶属于中央军。
荣誉第一师,则是以抗日战争中的老兵和伤兵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师长是郑洞国,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一点也不比第200师差。
无论是第200师,还是荣誉第一师,在中央军嫡系部队里,都算得上是战斗力顶尖的队伍。
如今司令居然提出,中央军嫡系部队里的一个团,哪怕是一个旅,
要想阻挡114师团超过九个小时都很困难,这显然是对新一团战斗力的极大肯定。
戴老板也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当初刚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也特别意外。”
不得不说,军统的势力扩张得十分迅猛,几乎延伸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即便像褐阳沟之战这样具体的战斗情况和军事信息,
军统都能了解得如此透彻,确实不简单,由此能看出军统的特务在各地都有分布。
司令感慨道:“是啊,看来李云龙带领的新一团确实不普通,实力相当厉害,战斗力和我们的嫡系部队比起来丝毫不差!”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最看重的中国军队,就是国民党中央嫡系部队。
1939年11月,冈村宁次在他写的《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指出:
“在敌方的抗日力量里,核心既不是4亿中国百姓,也不是国民政府官员的抵抗决心,
更不是那支包含部分地方杂牌军在内的200万抗日军队。”
“抗日力量的核心,仅仅是以老蒋为核心、由黄埔军校毕业的青年军官担任骨干的中央嫡系部队的抵抗意志。
只要这支部队还存在,想快速用和平手段解决事变,就像爬到树上找鱼一样不现实。”
这就是日军对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的看法。
如今,老蒋对李云龙率领的新一团评价也很高,很明显这支部队已经受到了他的高度关注。
戴笠开口说道:“这次西北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事,根本原因就是李云龙带领新一团攻打平安县城!”
“这场战役不仅取得了重大的战果,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央军、八路军、晋绥军在战斗中都掌握了主动权,所以各自都获得了不错的作战效果!”
“不过,在这次战役里战绩最突出的,依然是李云龙的新一团,他们消灭了一万多名日军,还收复了两座县城。
在当前这样的战略相持阶段,这样的战绩格外引人注目,极大地压制了日军的嚣张气势!”
老蒋点了点头,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回走了几步,然后看向戴笠问道:
“雨农,你对这次战役有什么看法?尤其是针对李云龙的新一团,你有什么见解?”
单从新一团这次攻打平安县城的战斗表现来看,其战斗力和中央军嫡系部队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非常强悍。
在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之前,日军曾对中国军队做过详细调查,
他们认为中国军队一直是由军阀掌控的私人武装,在部队编制、武器装备、
人员素质和军事训练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作为国防力量,既薄弱又缺乏战斗力。
与此同时,日军还把当时的中国军队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是老蒋的嫡系部队,
第二类是由地方军队改编而成的中央旁系部队,
第三类是还没被纳入中央体系的地方军,其中中央嫡系部队最受日军重视。
事实上,中央军嫡系作战部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
87师曾经在闸北坚守了两个半月,投入的兵力达到一万多人。
后来用来对抗日军主力的部队,同样以中央军嫡系为主,
而中央军所属的空军和海军,在战斗中几乎损失得一干二净。
由此能看出,真正的中央军嫡系部队在抗战前期已经遭受了严重损失,现在的嫡系部队,战斗力已经远不如以前的嫡系部队了。
现在老蒋用评价嫡系部队的标准来评价李云龙的新一团,很明显这是极高的认可,戴笠自然明白老蒋的意图。
戴笠常年跟随在老蒋身边,是老蒋非常信任的人,而且戴笠对老蒋的想法也十分了解。
既然老蒋询问对这件事的看法,戴笠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开口说道:“委员长,我觉得应该大力宣传这次胜利!”
“当前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我方和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在这样的形势下,
不少汉奸部队选择背叛国家、投靠敌人,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对打赢抗日战争失去了信心。”
在这批投靠日军的高官的影响下,很多官员纷纷找各种理由背叛国家、投靠敌人,之后还带动了一批将领和下级官兵投靠日军,成为了伪军。
据统计,除了东北地区的伪满洲国军队之外,原本属于中央军或地方军,
后来投靠日军成为伪军的人数大约有118.6万,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这种投敌叛国的情况必须得到遏制。
老蒋慢慢开口说道:“你接着说下去!”
戴笠继续说道:“我们这次宣传平安县城战役的胜利成果,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宣传八路军的作用,但对于整个抗日局势来说,这一点并不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宣传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老百姓和我们的军队都认识到抗日还有希望,我们才能改变目前这种不利的局面!”
“更何况,李云龙的新一团这次确实取得了非常显著、让人震惊的战果,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宣传一下。”
“以后要是有机会能把李云龙争取到我们中央军嫡系部队中来,那也算是一件好事!”
老蒋仔细思考着戴笠的话。
戴笠的话确实有道理。
在此之前,老蒋已经宣传过新一团和李云龙的功绩,现在他正在考虑是否有必要再宣传一次。
老蒋慢慢说道:“确实,当前的抗日局势不太乐观,我方和敌方一直僵持着,没有进展。”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先后被日军攻占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兵力不够,不得不调整侵华策略,渐渐把主要兵力用来清剿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而对于中央军,日军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策略,从那以后,敌后战场渐渐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在此之前,老蒋也曾宣传过新一团在李云龙带领下击毙两名日军将领的事迹,这件事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如今要是再进行宣传,产生的影响肯定不会小。
戴笠随即向老蒋进言:“委员长,此前您已对李云龙所部新一团进行过宣传,如今再次宣传,并无不妥之处。”
“更何况,当下我军迫切需要一场重大胜利,来提振全军上下的士气!”
老蒋沉吟片刻,缓缓颔首道:“你说得有道理。
既然如此,立刻通知我方目前掌控的所有报社与电台,明日务必以头版头条的篇幅,报道此次胜利。”
“眼下,我军急需一场重大胜利来鼓舞全军的士气与斗志,不能再像现在这样萎靡不振了!”
无论是从战役覆盖范围的广度考量,还是从战果的丰硕程度来看,平安县城战役的规模都远超此前伏击日军观摩团的战斗。
此前那场伏击日军观摩团的战斗,主要亮点在于击毙了大量日军军官。
而平安县城战役则不同,参与作战的力量极为庞大,涵盖了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此外还有日军以及地方土匪武装,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
与此同时,这场战役的战果也十分显著。
由于平安县城攻坚战的爆发,整个晋西北地区直接或间接参与作战的部队,最终都收获了丰厚战果。
其中,包括李云龙新一团在内的所有参战部队,总共歼灭日军两万余人,还俘虏了一万多人。
除此之外,战役的其他各项战果以及其所具备的战略意义,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安县城战役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91/432269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