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这叫做先开流节源
三十四件的棉服,除了拿开的棉服,一眨眼就卖光了。
等到挂起来的棉服空了后,挤进来的客人,全部都吵闹了起来。
“ 怎么就没有了啊!我就犹豫了一下子,就没有了。”
“就是啊,老板,你刚才不是弄了几件放进屋子里面吗?拿出来让咱们看一看呗,我钱都拿来了,还没有买到呢!”
有的客人,手里面捏着钱,两眼茫然,好不容易咬牙,想要买一件,没有想到,钱拿来了,棉服却没有了。
想花钱,没地方花,这可真的是让人难受啊!
看到有这么多的客人,都说自己没有买到,卫晓茹也没有办法。
本来就是为了试水,让人做了几十件,虽然要开制衣厂了,但也不能够凭空变出棉服出来啊!
“不好意思,真的没有了,拿进屋子里面的棉服,是有人订的,那些人已经付了钱了,大家要是喜欢棉服,下次再来买。”
“下次的货会多一些,款式也会多,还会有小孩的棉服。”
不能让这些客人买到棉服,卫晓茹真的是比他们还要难受。
毕竟个个手里都捏着钱呢!要是有几百钱,也不用担心买不到了。
都怪棉花有些太难买了,有时候还得找人脉,找关系才能买到。
没买到的客人们,一听到屋里的棉服,是有人拿钱订下来的,都在心里嘀咕,这也有些太聪明了吧,居然知道先拿钱买下来。
早知道他们也这样,看到别人已经穿上了棉服,他们羡慕啊!
“卫老板,你说个时间,什么时候可以再上货,那个时间我再来。”
“对啊,过年前总得让咱们买到一件棉服吧!是不是这样。”
过年的时候,穿个新的棉服走亲戚,多时髦啊!
大家伙都想着忙忙活活一年,过年的时候,总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
“还是十天后,我这里会上货,大家十天后再来,好吧!”卫晓茹算了下时间,如果招的工人多的话,十天估计能做不少。
没买到的人,听到十天后,这里又会上货,安心了不少。
可以,只要会上货就行,十天后,他们再来,有些人学聪明了,先在李翠翠这里登记,来了货后,让她把自己的货先拿出来。
在这里订了货的人,看到店里面挤进这么多的人,着急得跑了过来。“姐,棉服到货了吗?我订的货,不会是没有了吧!”
付了钱的几个人也急得要命,他们就怕自己的货被人拿走了。
李翠翠看到他们着急的样子,进了屋子,满脸笑容的把他们的棉服拿了出来:“没有呢,你们的棉服,早就放好了。”
“你们几个,有没有不要棉服的。”有人还想要捡漏。
拿着棉服的几个人,听到这话后,警惕的抱住了棉服:“哪有不要的,这可是好不容易来的货,我早就付了钱。”
大家在这里聊了一会儿,又试了下衣服,卫晓茹也让他们好好看看衣服,要是有什么质量问题的话,现在就可以说出来。
七天内,要是有质量问题的话,可以拿到店里面来退。
但是人为损坏的问题,她是不会管的,也希望不会有人做这样的事情。
店里面的人走了后,梁金花浑身发软的坐在了凳子上面。
她是真没有想到,八十块一件的棉服卖得这么快,卖得这么疯。
“真,真卖完了啊,就这么一眨眼。”梁金花喘了口气,歇了下。
数完了钱的卫晓茹,看到二嫂眼神发愣的样子,笑了起来:“咋的,二嫂,你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呢!不要小看了城里人的购买能力。”
“衣服好,他们当然愿意花钱买了,咱们的棉服做得也很好啊!”
“二嫂,这几天你好好休息,不用再忙活了,这几天你也累得够呛。”
“等我的制衣厂开起来,二嫂,你要不要来厂子工作,当个主管。”
在厂子里面当主管,梁金花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做这样的事情。
她其实很心动,但是又想到家里的丈夫和儿子。
“这事,我还得你二哥商量呢!小孩也要人带,你二哥带一会儿可以,但是让他一直带,估计是不行的。”梁金花也舍得不得小孩。
小孩在身边,就算她去上班,回家也可以看到小孩,跟他说说话。
把小孩放在老家,离得这么远,平时打电话价格又贵,发电报又不能够听到小孩的声音,想想梁金花心就动摇,舍不得了。
“等咱们回老家,你跟二哥商量下,不行,就让二哥也过来。”卫晓茹想着老家现在就一件事情,那就是捣鼓自己的药材。
药材也不是非得要两个人都去,大哥一个人也是可以的。
等她回到老家,还可以和小刘聚一下,看看他们家是不是要出山做药材的生意了,如果要出山了,以后可以让小刘送过来。
“那我试试看,我是真想在这里做事情。”梁金花来这里几天后,感觉自己学到了好多的东西。
城里生活方便,苗婶儿他们还说,小孩来城里上学最好了。
这里的老师教得好,要是小孩成绩好,还得供小孩上大学呢!
要是哪家出了个大学生,那不得了了,大学生出来都不用担心没工作,国家会分配,出来就有工作能赚钱,多好啊!
梁金花听了这些话后,心里想着,自己的小孩也不笨,到城里来读书,是不是更好,也能见识多一些的东西。
“晓茹,你说让子鹏来城里读书,会不会比乡下要好呢!”
听到二嫂的话,卫晓茹肯定的点了下头:“当然,城里的教育比乡下好,你想啊,好的老师,是不是都往城里涌了。”
“子鹏要是来城里读书,学的知识,肯定比乡下多。”
“而且,这里的条件也好,咱们家的小学破得要死,不管是外面还是里面全部都是用土砖建的,刮风下雨就怕它突然塌了。”
她读书的时候,也是在这所小学里面读的,可想而知,这个小学经过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没有倒,简直就是奇迹。
打铃还是用铁钟,拿着个锤子敲,真的十分原生态。
“回去就跟我二哥说,你们都在这里,来城里更好。”梁金花想好了,等回到老家,就和丈夫提这件事情。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65/1111092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