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睡了徐妙锦,但家父朱元璋 > 第197章 朱元璋不知道赏什么了

第197章 朱元璋不知道赏什么了


工部除麦至德之外,下设各司也有不少人才。

这些人在朱梓提议打造大炮和步枪之前,就有参与改良宋朝元朝留下来那些火器。

不说研究什么新火器,起码在火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当丰富。

哪怕是胖得像一串冰糖葫芦的六品主事陈安,在讨论会议上也是积极发言,讲述自己对防水炸弹的思路。

“殿下,您所说的水雷弹与我们工部正在研究的水底弹异曲同工。”

“目前我们工部用火药包外包覆牛郛防水,以羊肠通引火线,用羽毛用成浮标保证引火线不进水。”

陈安搬来一个水底雷,底下还有一个托盘。

水底雷呈圆形,上方凸出有几个角。

朱梓微微惊讶:“成功了吗?”

“殿下,这只是半成品。”

“最难的是在操作时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里引炸它。”

陈安拿起圆形水底雷,在凸出来的角上有着引火线,可以拉十米长。

朱梓感觉有点失望,这些水底雷太笨了,真丢在水里怕是没几个能爆炸。

“这是本王画的图纸,上面有文字标注,你们先尝试一下吧。”

朱梓这段时间以来画了很多图纸,接下来就是考验工部的办事能力了。

麦至德将图纸递给众人,他们只是看了一眼便眉头紧锁。

制造流程太复杂了。

“各位,你们认识造船师吗?”

“造船师?”

众人面面相觑,京城内外都是内河流不同两广、福建、浙江可以通往广阔的海洋。

所以他们很少坐船,也很少接触这方面的人。

“殿下,要不您还是贴个公示吧。”

“对对对,京城能人巧匠多的是,我们不擅长那些事还是别掺和了。”

提到造船一个个都摇头晃脑,朱梓只能先将这事搁到一边。

“既然如此,本王先回去了。”

“殿下慢走。”

众人送走朱梓后,又聚在一起讨论水雷打造图纸。

……

潭王府。

当朱梓回到家,却见阿依娜和锦衣卫返回来了。

她还带了几个人回来。

之前阿依娜主动请缨,跟着沈其他们去乌思藏都司调查蝗灾。

“殿下,这几个人是乌思藏的主事人,就是他们谎报灾情坑骗朝廷的钱。”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简称“乌思藏都司”。

朱梓记得后世史书上记载着,明朝对今西藏自治区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不丹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

洪武五年乌思藏内附,六年置乌思藏卫(今拉萨),属西安行都司;七年改置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治所乌思藏。

沈其指着一个中年男人,也是唯一一个穿着正常的人。

“殿下,他是都指挥使韦正,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三卫。”

“够了,不用介绍这些死人,本王没兴趣听。”

朱梓冷冰冰的扫了一眼眼前几个僧官,元朝强盛时他们投靠元朝。

明朝强大后,他们又转投明朝。

一群两面三刀的小人,屡屡上奏朝廷谎报蝗灾,杀死他们也难以息怒。

这时门外有小太监匆匆的跑来。

“潭王殿下,北方传来急报,陛下请您入宫议事。”

正好朱梓也准备带着乌思藏的人进宫,干脆让沈其带上几人交给朱元璋处置。

“阿依娜,你先好好休息,我要入宫议事。”

“殿下你去吧。”

阿依娜不顾周围人的目光,啵的一声亲了一下朱梓就走。

“殿下,你家夫人对你日夜思念呢,哈哈哈……”

沈其调侃道,去乌思藏的路上,阿依娜每天都念念叨叨快点回家找朱梓。

“就你屁话多!”

朱梓大步流星赶路,距离上次北方传回来的信到现在过了很久,秦叔同终于有消息了。

……

奉天殿。

朱元璋召集文武百官议事。

这不早不晚的时间,除非重大事情一般不会召开会议。

当所有人到后,龙椅上朱元璋缓缓地站起来,手中握着几封信。

“这是北方各战争各大将发回来的加急密信。”

“秦叔同说我军已攻克鞑靼,现在已经占敌人的都城。”

朱元璋微微一笑,秦叔同这犟驴总算肯传信回来了,而且还是一件大喜事。

大臣们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打仗无论胜败,总得让他们知道将士去哪里做了什么呀。

“父皇,伤亡比例多少?”

听到朱梓这样问,大臣又提起心嗓子。

对啊,这才是重点,希望秦叔同不是用人海战术才攻破鞑靼都城。

朱元璋哈哈大笑:“秦叔同前后共剿灭鞑靼三十万大军,屠杀十座城的平民共五十万之多,我军阵亡者不足六万。”

“鞑靼兵力十不存一,北元帝又在逃亡,鞑靼已经完全废了。”

“嘶…真不愧是秦叔同,这战损太逆天了。”

估且算是阵亡六万人,那也是一比五的惊人战绩了呀。

“陛下,此战大捷也!”

徐达笑道:“陛下,经此一战,更加说明拥有先进火器的重要性。”

“以前我们和鞑靼人交手,顶多一比二的战损,这次大胜全靠八殿下和工部诸位同僚的辛苦付出。”

“魏国公说得对,此战潭王殿下功不可没!”

朱元璋笑着笑着笑不出来了,因为工部那边好说,关键是他不知道能赏什么给儿子朱梓了。

朱梓不缺钱,反而朱元璋还要找儿子借钱给将士发俸禄。

朱梓又不缺女人,权力方面能给的也给了,就差没退位让贤。

朱元璋无奈的说道:“梓儿确实有功,朕先记下吧!”

“父皇,儿臣不用赏赐,您分给工部以及那些工匠即可。”

朱梓也知道朱元璋有点为难,既然赏无可赏,那就提高工匠们的收入,也不枉费他们辛苦付出。

“好好好,还是梓儿懂事,就依你的!”

“凡是参与工部生产火器的工匠,每人赏十两白银,并且以后每个月俸禄翻倍!”

工部有五六千工匠,每人奖赏十两不多,但加起来也是不少的支出。

恰好这笔支出在朝廷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大臣们纷纷点头叫好。

麦至德大喜过望,十两白银对某些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工匠他们来说真的不少了,省一点能用两个月。

“多谢陛下赏赐!”

“多谢殿下体恤!”

麦至德拱手行礼,朱元璋挥挥手:“别急,朕还有别的事情要告诉大家!”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95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