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四位族长登船道歉,求学
哈儿蛮码头。
朱梓带人返了回来,沿途总有人在笑话他。
说什么有屋子住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还说他自作多情千里迢迢跑来丢人现眼。
总之多难听的话都有,气得性子急的徐辉祖想拔剑砍人。
好在有老三劝他,不然又要打架了。
对此朱梓淡定从容的面对,他来是为了兑现承诺。
朱能替朝廷答应海西女真的请求,朱梓也如约而至,至于别的他可以完全不管了。
“传令,所有人登船休息,无令不能随意外出。”
“是,殿下。”
除去留守在码头周边巡逻的将士们,所有人都返回船上休息。
此消息很快传到青青耳朵,她再三催促下属,结果干净舒适的宅子找到了,朱梓却不愿下船了。
这让青青头大,此时召集一众官吏以及另外三族的青年才俊正在讨论这事。
也就是乌拉、辉发、哈达、叶赫,扈伦四部。
有人表示朱梓爱住不住,不能惯着他的毛病。
青青叹息道:“爷爷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服务好潭王,还说有机会将我嫁给他当侧妃。”
“如今潭王生气了,我该如何面对爷爷呢?”
哈达叶托当即说道:“这又不是应天府,有地方住就不错了,他还挑个屁呀!”
辉发阿诺举手赞同:“虽然他是王爷,可咱们青青小姐血统高贵,在自家地盘也不愁吃喝,没必要讨好潭王。”
四大部落之中,年轻的男子都想娶青青为妻。
乍一听乌拉部大族长要将她许配给朱梓,现场就有很多人极力反对。
倒是有个人替朱梓说话的,她就是从京城回来的楚楚。
“你们误会潭王殿下了,他并不是摆架子,就是那屋子又破又旧如何住人呢?”
闻言。
众人纷纷看向楚楚,哈达叶托直接开怼:
“你一个旁系女子,这里没你说话的份!”
“就是,去了一趟京城还管人家叫‘殿下’了,多亲热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嫁人了呢。”
“哈哈哈,她想嫁就嫁好了,咱们四大部落最不制旁系分支,少一个两个也无所谓。”
这些人肆无忌惮的嘲笑楚楚,只因他们自认为自己身份“高贵”,血脉正统。
楚楚被一大群人指指点点,她委屈巴巴的看向姐姐求助。
结果青青只是让她拿出册子,然后就不管不顾了。
那本册子是楚楚的随身笔记,内容主要分两大类。
一是纪录朱梓在京城如何经商,做买卖细节方面的写得相当清楚。
二是关于朱梓的兴趣爱好,衣食住行的习惯,还有行事风格如何也是写得非常详细。
青青翻了册子,头也不抬的说道:“你的任务已经完成,先回家歇息去吧。”
没有一个人帮楚楚,也没有一个人给好脸色,楚楚甩着泪水跑了。
“呸!贱婢!”
“她这么崇拜潭王,那就让她自己去舔就行了,我们没必要讨好一个汉人王爷。”
青青看完册子,挥手说道:“今天先到这里,我回去找爷爷商量一下对策。”
……
哈儿蛮码头。
朱梓坐在船上钩鱼,湖水波光粼粼,一缕缕白雾升腾。
他钩的不是鱼,是在思考接下来海西女真的人会做什么。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有人不愿意改变现状,也不希望他这位远来的客人长期停留在此。
“殿下,海西女真四位族长前来拜访。”
朱梓听到声音,起身走到船头看着岸上的四位老者。
这四个人用“高低肥瘦”形容,刚好一人能分一个。
为首的老者白发苍苍,瘦得皮包骨,双眼深深的凹下去一节手指,看起来像行木将就的老人,却给人一种被毒蛇盯上的感觉。
“请他们上来。”
朱梓说完又重新回去钩鱼,护卫们放下梯子,四人先后登船。
四人尚未开口,朱梓率先说道:“知道为什么本王没走吗?”
“请殿下赐教。”
“因为本王带了很多货过来,不卖掉是不会走的。”
族长们:“……”
“开个玩笑。”朱梓放下鱼竿,示意几人坐下喝茶慢慢谈。
大族长坐下后先是嘘寒问暖,然后表达歉意,说孙女办事不力怠慢了朱梓。
“殿下,下官是真的希望海西女真能在您的指导下脱胎换骨,而不是永远沉醉于先祖的辉煌历史。”
“下官一个快七十岁的老东西,断不会伤害或算计殿下,此番我也是带足诚意来请殿下下船的。”
朱梓饶有兴趣的看着大族长,一个自称“下官”,他孙女自称“外臣”。
细节上就表明这爷孙对朝廷的态度。
可朱梓要的不是这个,他问道:“你的决心有多大,本王就能帮你多少。”
大族长老江湖了,朱梓此言就是想看到海西女真的诚意如何再决定。
于是,四位族长窃窃私语几句便让朱梓尽管放手去做,他们无条件服从和支持。
朱梓指着衙署的方向,表示他要长住于此,不可能一直住船上。
“殿下放心,下官马上命人重新翻修衙署。”
“不。”
朱梓摇摇手指:“本王要推倒重建。”
“啊?”
四位族长愣了愣,重建需要太多人力物力不说,时间也耗不少。
大族长沉吟片刻说道:“那些愚蠢的族人向来排斥外来者,殿下想重建一座府邸,可能没有人愿意干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本王自然有信心解决问题。”
四位族长自然不反对,他们还省了不少麻烦。
朱梓叫人写了一份征召令,召集当地的工匠,每天按一两银子结算。
写完后他让人贴在码头公告栏,并且敲锣打鼓宣传。
过了一会。
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人报名,甚至有人嘲讽朱梓异想天开,在寒冷的冬天又是在他乡,谁会帮一个汉人王爷盖府邸。
大族长一头雾水:“殿下这是唱哪一出戏?”
朱梓没回答,让人重新写一份征召令,薪水从一两翻成二两银。
可依然没有人表态。
然后就是四两,八两。
这时候围观的人坐不住了,八两银一天,他们干一天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收入呀。
有人率先举手报名,后面一大群人涌向登记名字的官吏。
“我来我来,盖房屋我最擅长了,这差事非我莫属!”
“加我一个,八两一天,干几天下半年就不用干活了,爽!!”
之前众人的不屑,现在一个个争先恐后报名当工匠,这反转来得实在太快。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7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