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朱梓和朱标兄弟的梦想
“既然父皇没别的事情,那儿臣先回去补眠了。”
朱梓伸手拍拍嘴打着哈欠,作姿就要离开。
朱元璋无奈又将他拉了回来,表示一会朱标也到,父子三个再讨论陈沐的治国良策。
听说朱标也来,朱梓也就没有急着走了。
有好些日子没见到朱标了,也不知道他养好身体了没有。
过了一会。
朱标不紧不慢的走进谨身殿,脸色微微红润有光泽,嘴唇也不再干裂。
“父皇,您有什么急事找儿臣?”
“喏,你们兄弟先看看奏折上的内容。”
朱元璋也不多说,反正陈沐提的建议都排列好了,好坏一目了然。
其中一二三分别是儒家、法家、兵家思想,用于治国安邦确实没问题。
可第四项的重农抑商,让朱梓两兄弟皆是眉头一皱。
“父皇,重农可以理解,抑商有必要吗?”朱标开口询问,他认为商人越多朝廷收的商税就越多,这就是最直接的好处。
如今京城一片繁华,各地商人互通做生意,街道上的商铺几乎全有人做买卖,这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景象。
“当然,商人唯利是图,毫无底线,咱最恨的就是那些奸商。”朱元璋回想年少时给地主家干活,土地都是地主家的,老百姓本就不富裕,结果粮食被商人倒卖,以几倍十倍高价卖给别人。
以致于很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啃树皮吃野草,最后啥也没有得吃活活饿死。
朱元璋的父母就是如此,为了给儿子留口粮食选择上吊自杀。
“父皇,其实很多商人做生意都有原则,高抬物价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罢了。”
“妇人之仁!”
朱元璋对朱标的回答并不满意,同样的问题又问了朱梓。
“父皇,如何个抑制法?”朱梓反问朱元璋,后者说加高商税,修订一本针对经商的律法。
“这……”
朱标迟疑了一下,还是将心中的疑惑尽数道出:“若是限制过甚,恐怕会影响经济发展,百姓生活也会受到波及。”
朱元璋冷哼一声,显然对朱标的观点并不认同。
“商人逐利,若不加以约束,任由他们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那还了得?”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严厉:“咱当年就是吃了这些奸商的亏,才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
朱梓看着父皇这副模样,知道他心中对商人的成见已深。
这种成见,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
“父皇,一味地加税和制定严苛的律法,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朱梓缓缓开口,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劝说朱元璋。
“哦?那你说该怎么办?”朱元璋看向朱梓,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
朱梓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加税过重,只会让商人将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
“至于律法……”
朱梓微微摇头,“律法再严,也总有人会钻空子,倒不如换个思路。”
“换个思路?”朱元璋眉头紧锁,显然对朱梓的话有些不解。
朱标也看向朱梓,眼中带着一丝好奇。
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总有些与众不同的想法。
“没错。”
朱梓点点头,语气坚定,“与其一味地抑制,不如加以引导。”
“引导?”
朱元璋重复了一遍,似乎在琢磨这两个字的含义。
“父皇,儿臣以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商人进行管理和规范。”
朱梓继续说道,“比如,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
“还可以鼓励商人投资实业,兴办工坊,增加就业机会。”
朱梓一口气说了很多,他知道,想要改变父皇的观念,并非易事。
但至少,他要让父皇看到,除了抑制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
朱元璋沉默了,他捋着胡须,似乎在思考朱梓的建议。
“你说的这些……倒也有几分道理。”
良久,朱元璋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松动。
“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他看向朱梓和朱标,“你们兄弟二人,回去好好想想,过几日再来与咱讨论。”
“是,父皇。”
朱梓和朱标齐声应道。
从谨身殿出来,朱梓长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今天这一步,只是一个开始。
想要彻底改变父皇对商人的看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八弟,你刚才说的那些,我倒是从未想过。”
朱标走在朱梓身旁,语气中带着一丝钦佩。
“大哥过奖了。”
朱梓笑了笑,“我也是瞎琢磨。”
两人并肩而行,朝着宫外走去。
夕阳西下,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朱梓望着远方,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变父皇的观念,更是要为这个时代,带来一些新的改变。
“八弟所言,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朱标率先开口,打破了从谨身殿出来后的沉默,他望向身旁的朱梓,眼神中带着几分赞赏。
“不过,若要真正推行,恐怕还需仔细斟酌,商人逐利,如何引导,如何规范,皆是难题。”
朱梓微微颔首,他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复杂性。
“大哥所虑,正是关键所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改变商人地位,也非一蹴而就之事,需得一步一步来。”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让父皇对商人有所改观。”
两人沿着宫墙,缓缓而行,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拉得老长。
宫墙内外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墙内,是巍峨的宫殿,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墙外,则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充满了勃勃生机。
“其实,商人并非洪水猛兽,只要善加利用,亦可成为国家发展的助力。”
朱梓望着远处的市井,若有所思地说道。
朱标侧头看向朱梓,他发现自己这个弟弟,似乎对商业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
“八弟似乎对经商之道颇有研究?”
“谈不上研究,只是平日里喜欢观察罢了。”
朱梓笑了笑,并没有过多解释。
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而来,对后世的商业模式了如指掌吧?
“大哥,你看这京城的繁华,离不开商人的贡献。”
朱梓指着不远处的街道说道。
“南来北往的货物,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也增加了朝廷的税收,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朱标顺着朱梓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街道上车水马龙,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片热闹景象。
他不得不承认,朱梓说的有道理。
“八弟所言极是。”
朱标点了点头。
“只是,父皇对商人的成见已深,想要改变,谈何容易。”
朱梓叹了口气,他知道,这注定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博弈。
“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父皇会看到商人的价值。”
朱梓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相信,只要自己和大哥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改变父皇的观念,为大明的商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但愿如此吧。”
朱标轻声说道,他望着远方,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两人继续前行,脚步坚定而有力。
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一切挑战。
夕阳渐渐落下,夜幕开始降临。
朱梓和朱标的身影,消失在宫门深处。
但他们心中的那团火,却越烧越旺。
那团火,是对未来的希望,也是对改变的渴望。
它将照亮前方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大明。
“八弟所言甚是,只是这‘引导’二字,说来容易,做起来,怕是千难万难。”
朱标眉头微蹙,他深知商人的复杂性,若无完善的制度与手段,稍有不慎,便可能适得其反。
朱梓自然明白朱标的担忧,他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
“大哥放心,此事我已有了些许腹稿,只是还需时日,细细打磨。”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起来。
“不过,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父皇的‘抑商’之策,真正实施下去。”
朱标看着朱梓坚定的眼神,心中也涌起一股豪情。
“好!既然八弟有此决心,为兄定当全力支持!”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之间的信任与默契,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染成一片金红色,仿佛两尊并肩而立的战神,即将迎接一场艰巨的挑战。
宫墙外,市井的喧嚣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点点灯火,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朱梓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变父皇的观念,更是要为这个时代,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大哥,你说,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商业环境,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朱梓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憧憬。
朱标微微一怔,他顺着朱梓的目光望去,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繁荣昌盛的画面。
“那定是国富民强,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朱标的声音中也充满了期待。
“是啊,盛世景象……”
朱梓喃喃自语,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看到了那个美好的未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朱梓和朱标并肩走在回宫的路上,他们的脚步很轻,却很坚定。
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大明的未来。
“八弟,你可有什么具体的计划?”
朱标打破了沉默,开口问道。
朱梓微微一笑,他知道,是时候向大哥透露一些自己的想法了。
“大哥,我打算从三个方面入手。”
“哦?哪三个方面?”
朱标好奇地问道。
“第一,建立商会。”
朱梓缓缓说道。
“商会?”
朱标有些疑惑。
“没错,就是将各地的商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商会。”
朱梓解释道。
“商会可以制定行业规范,协调商人之间的关系,解决商业纠纷。”
“更重要的是,商会可以成为朝廷与商人之间的桥梁,让朝廷的政策更好地传达给商人,也让商人的诉求能够及时反映给朝廷。”
朱标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如何保证商会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朱梓笑了笑,他早就料到朱标会有此一问。
“大哥放心,我会向父皇建议,由朝廷派专人监管商会,确保商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商会内部也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朱标点了点头,对朱梓的考虑表示赞同。
“那第二个方面呢?”
“第二,设立‘工商局’。”
朱梓继续说道。
“工商局?”
朱标再次露出疑惑的表情。
“对,就是专门负责管理商业事务的机构。”
朱梓解释道。
“工商局可以负责商铺的登记注册、商品的质量监管、市场秩序的维护等等。”
“总之,就是要让商业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朱标听了,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这个工商局,倒是与户部有些相似,不过,职能更加专一。”
“没错,大哥所言极是。”
朱梓点了点头。
“工商局的设立,可以大大提高商业管理的效率,减少朝廷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商人感受到朝廷对商业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
朱标微微颔首,他已经完全被朱梓的设想所吸引。
“那第三个方面呢?”
“第三,就是‘以商养国’。”
朱梓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有力。
“以商养国?”
朱标重复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没错,就是通过发展商业,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朱梓解释道。
“大哥,你想想,如果大明的商业繁荣起来,朝廷的税收将会增加多少?”
“这些税收,可以用来修桥铺路、兴修水利、发展教育、加强国防……”
“总之,可以用来做很多很多事情,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
朱标听了,心中一阵激动。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富强的大明,正在向他们招手。
“八弟,你说的这些,真是太好了!”
朱标的语气中充满了兴奋。
“如果能够实现,那将是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朱梓笑了笑,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说服了大哥。
“大哥,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两人并肩而行,他们的身影在灯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
他们心中的那团火,也越烧越旺。
那团火,是对未来的希望,也是对改变的渴望。
它将照亮前方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大明。
夜色渐深,宫门已经遥遥在望。
朱梓和朱标的脚步,却依然坚定而有力。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5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