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变卖所有的产业
京城近来最热的话题,便是潭王府抛售产业。
这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京城的商圈里激起了轩然大波。潭王府名下的产业,无论是地段优越的翰墨轩书店,还是生意红火的步步高鞋铺,抑或是那几家经营多年的酒楼茶肆,向来都是商人们觊觎的对象。这些铺面不仅自身盈利能力可观,更重要的是,“潭王府”这三个字本身所蕴含的无形价值与人脉资源,是金钱难以衡量的。如今潭王即将动身前往两广就藩,决定将京中产业全数变卖,这对于嗅觉敏锐的商人们而言,无异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个攫取利益与声望的绝佳时机。
一时间,负责处理此事的潭王府管事处外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各路商人揣着厚厚的银票,争先恐后地涌来,生怕错失良机。王府的门槛,这几日怕是真的要被踏破了。
“李管事!李管事!”一个身形肥胖,穿着华贵锦缎员外袍的商人挤在最前面,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对着王府的留守管事李忠连连拱手,“那间‘翰墨轩’书店,小人愿出八千两白银!还请李管事在王爷面前多多美言几句!”他语气急切,带着明显的讨好。
人群中立刻传来嗤笑声。旁边一个身形精瘦,眼神锐利的商人提高了嗓门,声音显得有些尖刻:“八千两?王掌柜,你也太看不起潭王府的产业了!翰墨轩的位置在哪?国子监旁边!多少读书人、官老爷认那块招牌?李管事,我出一万两!现银!立刻就能兑付!”
“一万两就想拿?做梦!”另一个声音毫不示弱地响起,“翰墨轩的书源、人脉,岂是区区银两能衡量的?我出一万两千两!”
“一万五千两!谁也别跟我争!”
“我出一万六千两!”
叫价声此起彼伏,每一声都代表着白花花的银子。翰墨轩如此,城南的步步高鞋铺,还有那几家酒楼,竞价的激烈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价格被不断推高,早已远远超出了这些产业本身的账面价值。在场的商人都不是傻子,他们心里清楚得很,买下的不仅仅是铺面和生意,更是潭王府多年经营下来的人脉网络和那份潜在的、难以言说的影响力。这买卖,划算!
潭王府,内院书房。
与外面的喧嚣嘈杂截然不同,这里一片静谧。朱茵手中拿着一份汇总了各处产业竞价情况的单子,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光彩,她快步走到书案前,向端坐其后的朱梓汇报。
“王爷,您是没亲眼瞧见外面那些商人的模样,简直跟疯了一样!”她声音清脆,带着激动,指尖在账册上快速点着,“咱们名下那几家铺子,价格都翻了好几倍!尤其是翰墨轩和城南那家‘步步高’鞋铺,为了争夺,几家大商行的人都快打起来了,价格还在往上涨呢!”
朱梓坐在宽大的书案后面,面色沉静如水,听着朱茵的汇报,修长的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外界的疯狂竞价,似乎并未在他心中激起多少波澜。
“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开口,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去告诉李忠,不必有任何顾虑,价高者得。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将所有产业脱手,全部换成现银或者通行各地的银票。”
“奴婢知道了!”朱茵立刻应道,语气干脆利落。她抬眼看着朱梓平静无波的侧脸,心中的好奇终究还是没能按捺住,小心翼翼地问道:“王爷,这些铺子……可都是咱们王府多年来的心血啊,就这么全都卖掉了,您心里……当真一点都不可惜吗?”
朱梓闻言,缓缓抬起眼,目光没有落在朱茵身上,而是投向了窗外。庭院幽深,绿意葱茏,却锁不住即将南飞的鸿雁。
“心血?”他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弧度,那笑容里带着一种旁人难以理解的深意,“京城的这点产业,充其量不过是些小打小闹的玩意儿。本王即将要去的地方,是两广。那片广袤的土地,才是真正能够让本王施展拳脚的舞台。”
他收回目光,转而看向朱茵,眼神锐利了几分:“你可知晓,这些变卖产业所得的银两,再加上我们之前所有的积累,将成为本王未来在两广立足的根本?在那里,无论是招兵买马,还是修筑城池,抑或是打通关节,哪一样不需要钱?一砖一瓦,一兵一卒,都需要海量的银子去支撑。与本王将要在两广开创的基业相比,京城的这几间铺面,又算得了什么?”
朱茵听着朱梓的话,原本兴奋雀跃的心情逐渐沉淀下来。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她虽然天性爱财,喜欢看到账目上的数字不断攀升,但她更清楚,这些财富最终的用途是什么。它们不是用来在京城享乐的,而是要服务于王爷那更为宏大的目标。
“奴婢明白了,王爷。”她收敛了脸上的笑容,神情变得郑重,“奴婢会亲自盯紧账目,确保每一笔银子都清清楚楚,颗粒归仓,绝不出任何差错。”
朱梓微微颔首,对朱茵的反应表示满意:“很好。你先下去忙吧,让李忠他们加快速度,我们动身离京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是,王爷。”朱茵恭敬地行了一礼,拿着账册,脚步轻快地退了下去。
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安静。朱梓站起身,缓步走到墙边。那里悬挂着一幅巨大的舆图,上面详细绘制着两广地区的地形、城池、山川与河流。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地名,眼神逐渐变得如同鹰隼般锐利。
京城的繁华盛景,对他而言,即将成为需要抛在身后的过往云烟。变卖这些经营多年的产业,既是斩断与这座都城的最后牵绊,更是为未来的征途积蓄最关键的力量。那些在外面为了几间铺面争得面红耳赤的商人,他们追逐的,不过是眼前的蝇头小利和虚名。而他朱梓,目光所及之处,是更南方那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广阔天地。
短短数日之内,潭王府在京城的所有产业便悉数易主。
消息彻底传开后,京城商界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耗费巨资成功拍得王府产业的商人,个个喜气洋洋,迫不及待地开始更换门楣匾额,准备借着潭王府的余晖大展拳脚。而那些在竞价中失利,与心仪产业失之交臂的商人们,则只能扼腕叹息,暗自后悔自己当初为何出价不够果断,或是财力稍逊一筹。
与此同时,潭王府的库房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一箱又一箱沉甸甸的金银被抬入库中,整齐地码放起来,还有一沓又一沓来自各大钱庄的银票,堆积在库房的角落。朱茵带着几个精挑细选出来的心腹账房先生,不分昼夜地在库房里忙碌着。他们仔细地清点数目,反复核对账目,将每一笔入库的款项都详细登记造册。尽管忙得脚不沾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朱茵和账房们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满足和兴奋的笑容。
朱梓负手站在库房门口,看着里面堆积如山的财富,金银的光芒晃得人眼花,但他心中却依旧平静,没有太大的波澜。
这些钱,很多,但还不够。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考验,真正的挑战,将在南方那片湿热而陌生的土地上。那里的风浪,才刚刚开始酝酿。
他转身,离开了库房。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