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睡了徐妙锦,但家父朱元璋 > 第702章 鄱阳湖

第702章 鄱阳湖


安庆府城外的休整,如同在紧绷的弓弦上,得到片刻的松弛。阳光驱散了连日的阴霾,也稍稍烘干了将士们被雨水浸透的疲惫。

营地内,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黑甲护卫们趁着难得的晴好天气,仔细擦拭保养着自己的兵器和盔甲,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马匹也得到了充足的草料和豆料,打着响鼻,甩动着尾巴,恢复了不少精神。

一些随行的仆役和军士,在得到允许后,小心翼翼地靠近营地边缘,好奇地眺望着远处安庆府的轮廓,低声议论着这座江南大城的繁华。但森严的军纪和无处不在的巡逻队,让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朱梓的主帐内,他正与赵勇对着地图,仔细研究着接下来的路线。

“王爷,从安庆府往南,进入江西境内,首先要经过鄱阳湖水域。”赵勇手指点在地图上的一片广阔水域,“虽然不必像巢湖那样直接横渡,但官道多沿湖岸而行,部分路段甚至需要借助舟桥。这一带水系复杂,小股水匪和地方势力同样不少,需多加留意。”

朱梓微微颔首,目光专注地看着地图上的标注:“鄱阳湖……元末之时,父皇曾在此与陈友谅大战。此地水域辽阔,易守难攻,确实不能大意。”

“正是。”赵勇应道,“过了鄱阳湖区域,便是一路的丘陵和山地,虽然官道修缮尚可,但山路崎岖,行军速度必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运载辎重的车辆,更要小心慢行。”

朱梓的手指顺着蜿蜒的路线划过:“江西境内,可有大的州府适合再次补给休整?”

赵勇沉吟道:“较大的州府有南昌府。不过南昌府是江西布政使司驻地,官员众多,耳目也杂。我们如此庞大的队伍经过,恐怕难以完全遮掩。依属下之见,不如在抵达南昌前,选择一处相对僻静的县城进行补给,快进快出,更为稳妥。”

“就依你之见。”朱梓赞同道,“尽量避免惊动地方大员。我们的目的地是两广,不是来巡视江南的。”

“是!”赵勇抱拳,“属下会提前派出精干斥候,探明前方路况,并选取合适的补给点。”

“嗯。”朱梓点了点头,直起身子,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将士们休息得如何?”

“回王爷,经过一日休整,士气和体力都恢复了不少。”赵勇脸上带着笑意,“尤其是王爷昨日的许诺,更是让弟兄们干劲十足。大家都盼着早日抵达桂林,安顿下来呢!”

朱梓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告诉弟兄们,本王说话算话。等到了地方,安顿好家眷,论功行赏,绝不吝啬。”

“末将替弟兄们谢过王爷!”赵勇再次抱拳。

“去吧,安排好明日启程事宜。今日让大家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朱梓挥了挥手。

“末将告退。”赵勇转身离去。

朱梓独自站在地图前,目光再次落在“桂林府”三个字上。距离目标,还有漫长的路途,江西、湖广……每一段路程,都潜藏着未知的变数。但他心中并无畏惧,只有愈发坚定的信念。

他缓步走出营帐,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营地内炊烟袅袅,将士们的说笑声隐约传来,透着一股难得的平和。远处安庆城的灯火已经亮起,如同繁星点点。

就在此时,一名亲卫快步走来:“启禀王爷,营门外有一队人求见,自称是安庆府知府派来的,说是听闻王爷大驾在此,特来拜见。”

朱梓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原本想低调路过,不与地方官府接触,没想到对方还是找上门来了。

“哦?安庆知府?”朱梓语气平淡,“来了多少人?可知是何事?”

亲卫答道:“约有十余人,为首的是一名师爷模样的人,带着些许礼物,说是知府大人备下的程仪,并询问王爷是否有何需要地方效劳之处。”

朱梓沉吟片刻,心中念头急转。直接拒而不见,显得太过倨傲,反而容易引人猜疑。见,又要拿捏好分寸。

“带那师爷一人进来,其他人,在营外候着。”朱梓吩咐道。

“是!”亲卫领命而去。

朱梓转身走回帐内,重新坐下,端起桌上的茶杯,脸上恢复了古井无波的神情。他倒要看看,这安庆知府派人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

片刻之后,帐帘被亲卫掀开。

一名身着青色绸衫,头戴方巾,约莫四旬左右,面容精明的中年文士,在赵勇的“陪同”下,低着头,亦步亦趋地走了进来。

他不敢四处张望,只是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扫了一眼帐内的陈设,当看到端坐在主位上,面容沉静,自有一股威严气度的朱梓时,心头猛地一跳,连忙躬身到底,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安庆府府衙主簿孙启,奉知府周大人之命,叩见潭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梓并未立刻叫起,只是端着茶杯,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

帐内的气氛有些凝滞,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孙启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保持着躬身的姿势,大气也不敢喘。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上方那道目光带来的沉重压力,远比他想象中还要可怕。这位潭王殿下,果然名不虚传。

“起来吧。”朱梓终于开口,声音平淡无波。

“谢王爷!”孙启如蒙大赦,直起身子,但依旧低着头,不敢直视。

“你家知府派你来,有何事?”朱梓放下茶杯,问道。

孙启连忙再次躬身:“回王爷,周大人听闻王爷大驾莅临安庆府界,未能及时远迎,心中惶恐不安。特命下官前来,代为请安,并询问王爷是否有何差遣?粮草、马匹、或是其他所需,只要安庆府能办到的,定当竭尽全力,为王爷分忧。”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份礼单,双手奉上:“这是周大人备下的一点微薄程仪,些许本地土产,不成敬意,还望王爷笑纳。”

赵勇上前一步,接过了礼单,并未立刻呈给朱梓,只是立在一旁。

朱梓看着孙启,脸上看不出喜怒:“周知府有心了。本王奉旨南下就藩,途经此地,为免惊扰地方,故在城外扎营。一切自有随行安排,并不需要地方费心。”

他的语气虽然平和,但拒绝的意思却很明显。

孙启心中微微一凛,这位王爷似乎并不想和地方官府有过多牵扯。他连忙道:“王爷体恤下情,下官与周大人感激不尽。只是王爷大军行路辛苦,若有任何短缺,尽管吩咐,此乃下官等分内之事。”

朱梓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本王说了,一切皆有准备。心意本王领了,礼物就不必了,按规矩,藩王过境,不得擅受地方馈赠。你回去转告周大人,让他好生治理安庆,造福一方百姓,便是对本王,对朝廷最好的效劳。”

孙启听出朱梓语气中的不容置疑,不敢再坚持,连忙应道:“是,是!下官一定将王爷的话,原封不动转告周大人。周大人若知王爷如此体恤,定然感激涕零。”

“嗯。”朱梓微微颔首,“你此来,还有其他事吗?”

孙启心中一紧,知道这是在下逐客令了,赶紧摇头:“无事,无事!下官不敢再叨扰王爷休息。”

“赵勇。”朱梓唤道。

“末将在!”

“替本王送送孙主簿。”

“是!”赵勇对孙启做了个请的手势,“孙主簿,请。”

孙启如释重负,再次深深一躬:“下官告退!恭送王爷!”

说完,他小心翼翼地倒退着,转身跟着赵勇快步离开了主帐。直到走出营门,被夜风一吹,他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赵勇看着孙启带着人影消失在夜色中,这才转身返回主帐。

“王爷,那礼单……”赵勇将礼单递上。

朱梓摆了摆手:“不必看了。明日派人,将礼物原封不动退回去,措辞客气些。”

“是。”赵勇应道,随即又问,“王爷,这安庆知府……”

“不过是官场惯例,试探一下罢了。”朱梓淡淡道,“他不敢不来,来了又怕担责任。如今被本王拒了,他也算有了交代。”

他站起身,走到帐口,望着远处安庆城的灯火:“看来,我们想低调,也未必能完全如愿。越往南,盯着我们的人只会越多。”

赵勇神色一肃:“王爷放心,属下会加倍小心,绝不让人钻了空子。”

“嗯。”朱梓点了点头,“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准时拔营出发!”

“是!”

夜色渐浓,安庆府城外的营地,在短暂的喧嚣后,再次恢复了宁静。只有巡逻的脚步声和偶尔的马嘶,在夜空中回荡。

朱梓站在帐前,负手而立,目光深邃。

安庆府的插曲,并未在他心中留下太多波澜。这只是南下途中无数潜在变数中的一个缩影。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抵达两广后,站稳脚跟,发展实力,同时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窥探。

他需要时间,需要资源,更需要一支绝对忠诚可靠的力量。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5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