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睡了徐妙锦,但家父朱元璋 > 第715章 建设发展广西布政司

第715章 建设发展广西布政司


书房内,送走了几位地方官员,朱梓重新坐回书案后,目光却并未落在眼前的卷宗上,而是望向窗外,陷入了沉思。

赵勇收拾好茶盏,见朱梓凝神不语,便安静地侍立一旁。

过了许久,朱梓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深沉:“赵勇,方才听那几位官员所言,你觉得如何?”

赵勇躬身道:“回王爷,广西之地,积弊甚深,矛盾盘根错节,想要理顺,确实非一日之功。单靠调解纠纷,恐怕是治标不治本。”

“说得不错。”朱梓赞许地点了点头,“堵不如疏。一味地处理这些冒出来的麻烦,终究是被动。想要长治久安,还得从根子上想办法。”

他站起身,踱到地图前,目光扫过桂林府及其周边的区域:“百姓为何争斗?无非是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为何固守成规,不思进取?除了观念,也是因为缺乏更好的出路和见识。”

赵勇若有所思:“王爷的意思是……”

“本王在京城时,曾做过一些尝试。”朱梓转过身,看着赵勇,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效果,还算不错。”

赵勇精神一振:“王爷是指……”

“民以食为天。”朱梓伸出一根手指,“先从吃的入手。在桂林府城,选址开一家饭馆,菜式要新颖,味道要好,价格要公道。不仅能方便往来商旅,也能让本地百姓尝尝鲜,见识一下外面的饮食。”

“开饭馆?”赵勇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朱梓的用意,“王爷是想以此带动本地的食材买卖,也增加些就业?”

“正是此意。”朱梓颔首,“食材就地取材,雇佣本地人手。一个饭馆虽小,却能盘活不少东西。此事,交给你去办,找个可靠的掌柜,王府可以先期投入银两。”

“是!末将明白!”赵勇立刻应下。

“其二,要想富,先修路。”朱梓又伸出第二根手指,指向地图上连接各县的简陋道路,“方才那李知县说,灌溉水渠淤塞难修,两村争夺山林械斗。归根结底,还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流通困难。”

他走到书案旁,拿起一张纸,用笔在上面画了一个简单的配方:“本王这里有个方子,可以制出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此物混合沙石,坚固异常,用来铺设路面,修建桥梁、水渠,远胜过往的夯土青石。”

赵勇好奇地凑近观看:“水泥?竟有如此神奇之物?”

“你派人按照此方,寻个地方试制。”朱梓将纸递给赵勇,“先不必声张,待试制成功,效果显著,便立刻成立工坊,大规模生产。本王要用这水泥,将桂林府通往各县的主要官道,都修成平坦坚固的大路!水渠堤坝,也要用此物加固!”

赵勇接过方子,只觉得沉甸甸的,眼中放出光彩:“王爷,若真能如此,那广西的交通和水利,必将大为改观!只是……这恐怕耗资巨大,单靠府库……”

“本王自掏腰包。”朱梓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钱财乃身外之物,能用在利国利民之处,方显其价值。你只管放手去做,银钱方面,本王全力支持。”

赵勇心中巨震,深深一揖:“王爷高义!末将定不负王爷所托!”

“其三,”朱梓的目光落在书架上,“要改变百姓的观念,开阔他们的眼界,不能只靠口头说教。知识,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他走到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书:“在城内,再开一家书店。不仅要有经史子集,也要有一些通俗易懂的算学、农学、地理、游记等杂书。价格要尽量低廉,让普通百姓也能买得起,看得懂。”

赵勇有些迟疑:“王爷,这……百姓识字的本就不多,开书店,怕是……”

“所以才要开。”朱梓打断他,“可以先从说书、识字班开始,吸引人气。书店不求立刻盈利,但求潜移默化。本王相信,只要给他们机会,总有人愿意学习,愿意改变。”

饭馆、水泥路、书店。

这三件事,看似毫不相干,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发展民生,开启民智,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活力。

朱梓看着赵勇,语气郑重:“这三件事,便是我们接下来在桂林府,乃至整个广西要推行的重点。饭馆聚人气,水泥修基建,书店开民智。三管齐下,相辅相成。你可明白?”

赵勇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末将明白!王爷深谋远虑,此乃经纬之策!末将这就去安排人手,立刻着手办理!”

“去吧。”朱梓挥了挥手,“记住,要做事,先要用对人。挑选可靠、有能力的人去负责,不可敷衍了事。”

“是!”赵勇再次领命,转身快步离去,脚步中充满了干劲。

书房内再次安静下来。朱梓重新走到窗边,望着王府外那片等待着改变的土地,眼神坚定。

他在京城种下的种子,如今要在这片南疆之地,再次生根发芽。桂林的未来,广西的未来,他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父皇的嘱托,更是为了实现他自己心中的抱负。

一场以桂林府为中心,旨在改变广西面貌的建设,在潭王朱梓的主导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一个月后,桂林府城已然换了一番景象。

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往来的行人脚步匆匆,脸上却大多带着舒展的笑意。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其中几处明显是新近修葺或开张的店铺,门面光鲜,尤为引人注目。

“老王,你这批山货运过来,路上可还顺当?”一个布庄老板探出头,对着刚卸下货物的干瘦汉子喊道。

那被称为老王的汉子抹了把汗,咧嘴笑道:“顺当!太顺当了!王爷派人修的那段水泥路,啧啧,平坦得嘞!以前要走一天半,现在大半天就到了,骡子都省了不少力气!”

“可不是嘛!听说王爷还要把路修到咱们县里去呢!”旁边一个卖米糕的小贩插嘴道,“真是托了王爷的福!”

“谁说不是呢!还有那新开的‘潭味居’,听说了吗?里面的菜式,听都没听说过,味道好得很!”

“去过!就是价钱……嘿嘿,咱小老百姓偶尔尝尝鲜还行。”

议论声中,一辆并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过,车帘微微掀开,露出一双锐利而满意的眼睛。

车内,朱梓放下车帘,嘴角噙着一丝笑意。

“王爷,看来您那三把火,烧得正是时候。”赵勇坐在对面,脸上也带着由衷的敬佩,“如今城里城外,都在议论您的功绩呢。”

“民心所向,水到渠成罢了。”朱梓端起旁边小几上的茶杯,轻轻吹了口气,“‘潭味居’那边如何了?”

“生意火爆!”赵勇立刻回答,“掌柜的说,每日都是座无虚席。不仅本地富户常去,连过往的客商也都要去尝尝鲜。咱们从本地采买的食材,价格都涨了些,雇佣的伙计、厨子,都是本地人,干劲十足。光这一家饭馆,就让不少人有了生计。”

朱梓点了点头:“很好。食材务必保证新鲜,卫生更要紧。价格可以稍高,但不能离谱,要让寻常百姓也偶尔能消费得起。”

“掌柜的都记着呢,王爷放心。”

马车行至一处工地附近,远远便能听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人们的号子声。一片新铺设的水泥路面在阳光下泛着灰白的光泽,几名工匠正在指导民夫搅拌砂石,将灰色的水泥浆小心地铺展开。

“这水泥,真是个好东西!”一个负责监工的军官对旁边的府衙小吏感叹道,“以前修路筑堤,哪有这么快,还这么结实!王爷真是神人,连这种方子都有!”

小吏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有了这水泥路,以后运粮运货,可就方便太多了!”

朱梓的目光扫过那片忙碌的工地,又转向另一侧:“书店呢?”

“回王爷,书店也开起来了,取名‘启文书局’。”赵勇道,“刚开始人不多,大多是些读书人去看看。后来按照您的吩咐,请了说书先生,又办了几个免费的识字班,人气就旺起来了。”

他笑了笑,继续道:“如今每日都有不少百姓围在书局门口听说书,还有些半大的孩子跟着识字班认字。那些农学、算学的杂书,也有人买了回去琢磨。虽然还不成气候,但终归是开了个好头。”

朱梓嗯了一声,眼中露出深思之色:“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人愿意学,愿意看,这扇窗就算是打开了。”

马车穿过日益繁华的街道,回到了潭王府。

书房内,朱梓看着赵勇呈上来的各项事务的进展报告,以及桂林府和周边几个县的税收、粮产等初步统计数据。

“王爷,这是这个月各项措施的简报。”赵勇指着报告,“城防修缮过半,水利疏浚也已开始。水泥工坊那边,产量正在逐步提升,已经能满足主要官道的修缮需求。启文书局和潭味居也都运转良好。最要紧的是,”他语气带着几分激动,“府库的税收,比往年同期,增加了近一成!这还是在减免了部分贫困地区赋税的情况下!”

朱梓放下报告,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一成……不错。这说明,路通了,商活了,百姓手头宽裕了些,自然有余力缴纳赋税。”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王府外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只是开始。桂林府的模式,要逐步向整个广西推广。修路、兴修水利、开办学堂、鼓励农商,要因地制宜,一步步来。”

“末将明白!”赵勇躬身道,“只是,推广到整个广西,所需人力、物力、财力,恐怕……”

“本王自有考量。”朱梓目光深远,“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先把桂林府这个根基打牢固了。告诉下面的人,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滋扰百姓。谁敢中饱私囊,或是欺压良善,严惩不贷!”

“是!末将遵命!”赵勇心中凛然,大声应道。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朱梓坚毅的侧脸上。桂林的繁华只是一个起点,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远的地方。这片南疆之地,在他的手中,正悄然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56/1111043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