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章 举报箱带来的恐慌
与此同时,赵高府邸。
张衡匆匆而回,将朝堂上发生的一切,添油加醋地向赵高禀报了一遍。
“主公,那将闾小儿,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先是提拔贱吏,如今又打起了宫廷用度的主意,还要搞什么‘格物院’,研究那些下九流的玩意儿。宗室和不少老臣都气炸了肺!”
赵高斜倚在榻上,苍白的脸上毫无表情,只有那双阴鸷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没有立刻说话,手指轻轻敲击着凭几发出笃笃声。
良久。
他才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好……好一个《宫廷用度缩减令》,好一个‘格物院’!”
他看向张衡,眼中闪烁着毒蛇般的光泽:“将闾啊将闾,你以为这是你的阳谋,却不知这恰恰是你自掘坟墓的开始!”
“主公的意思是?”张衡凑近了些。
“哼,”赵高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弧度,“唯才是举,得罪的是世家门阀;缩减用度,触怒的是皇亲宗室;推崇‘奇技淫巧’,更是惹恼了那些满口‘祖宗礼法’的腐儒和保守大臣!”
“他将闾几乎将咸阳城里最有权势、最守旧的几股势力,全都得罪了个遍。这些人平日里或许各有算计,但现在将闾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敌人!”
赵高眼中寒光大盛,猛地坐直了身体:“张衡,你的机会来了。立刻去替本府,不,是替所有对将闾不满的大人们,去牵线搭桥!”
他压低了声音,语气带着一种冰冷的狂热:“去联络那些因宫廷改革而利益受损的宗室元老。去联络那些因‘唯才是举’而被压制、子弟仕途受阻的旧日勋贵。去联络那些看不惯将闾‘离经叛道’、视‘格物院’为洪水猛兽的保守派大臣!”
“告诉他们,将闾倒行逆施,长此以往,大秦危矣。告诉他们,是时候放下彼此的小恩怨,为了大秦的‘正朔’,为了祖宗的基业,联合起来了!”
“主公英明!”张衡眼中也放出光来,“属下这就去办!”
“去吧,”
赵高重新躺下,闭上眼睛,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本府要看着,他将闾如何应对这滔天的怒火。他以为自己能改变大秦?哼,他很快就会明白,这潭水远比他想象的要深,要浑!”
咸阳城上空,似乎依旧晴朗。
但无人察觉,一股由怨恨、恐惧和野心交织而成的阴云,正在悄然聚集。
一个针对监国将闾的秘密联盟,在赵高的暗中推动下,开始悄无声息地编织起来。
他们暂时放下了彼此的矛盾,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阻止将闾的改革,甚至将这位碍眼的监国殿下,从权力的宝座上彻底拉下来!
风暴,即将来临。
......
朝堂上的喧嚣最终在将闾不容置疑的态度下渐渐平息。
反对的声音虽未消失,却也不敢再公然挑战监国殿下的决定。
《宫廷用度缩减令》与设立“格物院”的政令,终究是强行通过了。
将闾深知,这两项举措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暗中的阻力绝不会小。
他当即任命蒙毅兼管格物院的防务事宜,任何胆敢窥探或破坏者,格杀勿论。
同时令渭水工坊那边已经证明了能力的陆丰,兼任格物院的财务审计,确保每一分从宫廷节省下来的钱,都真正用在“格物致知”的刀刃上。
命令一下,咸阳城外渭水工坊旁,一片原本不起眼的区域立刻被圈禁起来,由蒙毅亲自挑选的精锐卫士层层把守,闲人免进。
紧接着一批批衣着各异、身怀绝技的匠人,以及一些被认为有奇思妙想的民间异士,在夜色的掩护下,被秘密送入了这处刚刚挂上格物院牌匾的神秘所在。
咸阳城表面上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车水马龙,市井依旧。
然而在那平静的水面下,一股由宗室元老、旧日勋贵和保守大臣们汇聚而成的反对暗流,在赵高势力的暗中串联下已然成型。
他们如同蛰伏的毒蛇,等待着给予将闾致命一击的时机。
格物院内,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里没有朝堂的勾心斗角,只有叮当作响的敲打声,炉火熊熊的烘烤声,以及偶尔传出的争论和惊叹。
奉命在外围监视的探子们,回报给各自上司的消息,却让他们越发摸不着头脑。
“禀报大人,那格物院里头神神秘秘的,整日里不知在捣鼓些什么。”
一个探子低声回报,“属下远远瞧见,他们弄了许多破烂树皮、烂麻布头,放在大缸里沤着,那味道……啧啧,隔着老远都熏人!”
“还有呢?”
“还有就是烟囱多了好几个,整日冒黑烟,听说是建了什么‘小高炉’,在试着炼铁。可那炉子小的可怜,炼出来的东西黑乎乎的,也不知有何用处。还有些人在摆弄各种齿轮、杠杆,奇奇怪怪的。”
这些消息传到那些反对派大臣耳中,更是加剧了他们的疑虑和鄙夷。
“哼!果然是奇技淫巧!”
一位宗室老臣冷哼道,“拿宫廷节省下来的钱粮,去沤烂树皮,玩泥巴炼铁?简直是胡闹!败家子!”
“就是!我大秦的钱粮,岂能如此挥霍在这些不着边际的玩意儿上?长此以往,国库空虚,必生祸乱!”
与此同时,宫廷用度削减令也开始严格执行。
一批批非必要的宫女、宦官被登记造册,准备外放或遣返。
上林苑的珍禽异兽开始被清点,准备售卖或赏赐。
一些习惯了奢靡生活的宫中人员,或是即将失去铁饭碗的宫人,心中充满了怨怼和不安。
暗地里的牢骚、不满,甚至一些小小的破坏行为,也开始零星出现。
就在咸阳城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观望、试探之际,将闾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这一日,监国再颁新令——第四道政令:设立“举报箱”。
政令内容简单明了:在咸阳城各主要街区、官署门口,设立若干密封的木箱,称之为“举报箱”。
:无论是官是民,无论身份高低,皆可将自己所知晓的任何违法犯罪行为、贪污腐败现象,乃至危害大秦统治的言行,书写成匿名信件投入箱中。举报箱由监国府直辖,每日由蒙毅将军亲派的卫士定时收取,直呈监国殿下。
此令一出,整个咸阳城彻底炸开了锅,其引起的震动,甚至超过了之前的唯才是举和宫廷用度缩减令。
“举报箱?这又是何物?”
“听说了吗?监国殿下设了个箱子,让咱们老百姓去告状,还不用写名字!”
“真的假的?那岂不是谁都能去告官了?”
“嘘!小声点!这事可不好说。匿名举报,这不是鼓励人背后捅刀子吗?非君子所为啊!”
“话也不能这么说!那些贪官污吏,平日里作威作福,咱们小老百姓哪敢惹?有了这举报箱,说不定真能扳倒几个恶霸!”
市井之间,议论纷纷。
百姓们的心情复杂,既有对这种背后告状方式的不安和疑虑,认为这有违光明磊落的传统,又隐隐夹杂着一丝兴奋和期待。
对于那些曾经或正在遭受不公待遇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能够直接向最高层反映问题的渠道,一个直达天听的机会。
而官场之上,尤其是那些屁股底下不太干净的官吏,以及与赵高有所牵连的人,更是瞬间炸了毛,人人自危。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112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