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章 扶苏,做得不错
天,终究还是没遂人愿。
连绵的晴日炙烤着关中大地,渭水及其支流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露出干涸的河床和龟裂的泥土。
田地里刚刚抽穗的粟米耷拉着脑袋,叶片焦黄卷曲。
老农们望着皲裂的土地,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焦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灼不安的气息。
将闾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旱,比任何刺客的刀剑都更具威胁。
果然,仅仅数日之后,新的流言便如同这场干旱中的野火,迅速在咸阳内外蔓延开来。
“老天爷发怒了!肯定是监国公子又是造纸,又是炼那怪铁,动了地脉惹怒了上天,才降下这大旱!”
“可不是嘛!我听说格物院那地方,天天炉火熊熊,黑烟冲天把龙王爷都给熏跑了!”
“祖宗之法不可废啊!这又是水车又是纸片的,都是些不祥之物,现在报应来了吧!”
这一次的谣言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恶毒,也更加蛊惑人心。
它们不再仅仅攻击新政本身,而是直接将其与天灾联系起来,上升到了天谴的高度。
干旱带来的切身之痛,让许多原本对新政将信将疑,甚至从中受益的百姓也开始动摇起来。
恐慌和怨怼的情绪,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关中上空。
监国府邸内,气氛凝重。
杜周拿着各地汇总上来的灾情和舆情报告,脸色铁青:“殿下,旱情还在加剧,流言已经失控了。再不想办法,民心一乱后果不堪设想!”
将闾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眼神异常平静,平静得甚至有些冰冷。“慌什么。”
他缓缓转过身,“天灾非人力所能左右,但人心可以。他们想借天灾来毁掉新政,那我们就偏要用新政来抗击天灾!”
他迅速下达一连串指令,声音清晰而果决:
“传令农商署,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动用所有储备粮仓,按照受灾程度,分批次向各县调拨粮食。所有赈济优先通过官府凭证发放,凭证持有者优先足额领取。要让百姓知道朝廷有粮,心里不慌,更要让他们明白这凭证在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的依仗!”
“命令格物院所有匠人,日夜赶工制造水车。所有已安装的水车,组织人手轮班值守,只要河道里还有一滴水,就给我提到地里去。能保住一分收成,就是一分胜利!”
“张洪奎,让你的人把耳朵竖起来,眼睛放亮。给我查!查清楚是哪些人在背后煽风点火,散布谣言。抓到证据,不必上报直接移交廷尉府,从严从重处置!”
“另外,”将闾看向杜周,“立刻组织人手,用我们最好的纸,加印《邸报》!内容就写各地官府如何组织抗旱救灾,水车如何提水灌溉,粮仓储备如何充足。要用最直白的话告诉百姓,天灾固然可怕,但朝廷有对策,大家齐心协力定能渡过难关。同时要严厉驳斥那些‘天谴论’、‘伤龙脉’的鬼话,点明是有人‘欲壑难填,趁灾牟利,蛊惑人心’!把火烧到那些躲在阴沟里的老鼠身上去!”
“诺!”杜周等人齐声应诺,心中稍定。
监国公子的镇定和果断如同一剂强心针,驱散了他们心中的部分焦虑。
命令一下,整个关中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农商署的粮车日夜不息,将粮食运往各灾情严重的县乡。
官府设立的兑换点前,虽然排着长队,但秩序井然。
当百姓们拿着那张薄薄的官府凭证,真的换到了实实在在的救命粮时,脸上的愁容明显舒缓了许多。
便捷高效的凭证体系,在这次大考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信誉度在百姓心中直线飙升。
渭水及其支流沿岸,数百架水车吱呀转动,不知疲倦地将宝贵的河水提升到岸上,滋润着一片片焦渴的农田。虽然无法覆盖所有区域,但这日夜不息的“吱呀”声,如同希望的乐章,给了无数人坚持下去的勇气。格物院的匠人们也奔赴一线,指导百姓挖掘简易渠道,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源。
新一期的《邸报》很快印发出来,用醒目的标题和通俗的语言,报道着各地的抗旱实况,公布着官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数据,安抚着浮动的人心。
同时邸报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天谴论”的荒谬,并暗示有不法之徒企图趁火打劫,煽动民乱。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百姓们看到了官府实实在在的行动,也看到了水车等“奇技淫巧”在关键时刻的巨大作用。
对于那些恶毒的谣言,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
就在此时,一个身影出现在了灾情最严重的几个县。
长公子扶苏没有待在咸阳的官署里,而是带着几名随从,轻车简从深入到了田间地头。
他亲眼看到了龟裂的土地,看到了百姓脸上的忧愁,也亲眼看到了那些吱呀转动的水车,如何将救命之水引入沟渠。
他看到农商署的官吏拿着凭证,有条不紊地发放着赈灾粮,效率远胜以往的实物发放。
在一处提水点,扶苏甚至亲自挽起袖子和民夫们一起踩动水车。
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看着那股细流汩汩流入干渴的农田时,心中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公子,您金枝玉叶,何必……”旁边的老农有些惶恐。
扶苏摆摆手抹了把汗,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老丈说的哪里话。父皇常教导我们,民为邦本。如今乡亲们受灾,我身为长子理应与大家同甘共苦。”
他看到一些百姓因为听信谣言,对官府的救灾措施抱有疑虑,甚至有人偷偷议论着要不要去祭拜河神,祈求降雨。
扶苏当即召集当地的父老乡绅,以长公子的身份公开讲话。
“诸位乡亲,”扶苏的声音诚恳而有力,“天灾无情,非人力所能完全抗拒。然怨天尤人,听信鬼神之说,于事无补。我一路行来亲见朝廷调拨粮草,日夜不绝;亲见这水车虽不能遍及各处,却也在奋力提水,解燃眉之急。九弟将闾推行新政或有操切之处,然其心意是为了大秦强盛,百姓安康。如今有人趁天灾散布谣言,说什么‘天谴’、‘伤龙脉’,此乃妖言惑众,欲动摇民心,其心可诛!”
他指着远处还在转动的水车:“此物若是妖物,岂能引来救命之水?若新政真是祸根,朝廷又何必倾尽全力救灾?大家要擦亮眼睛,莫要被奸邪小人所蒙蔽!眼下最要紧的是听从官府调度,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扶苏的身份尊贵,态度亲和言辞恳切,又亲身参与救灾,其仁德之举与那些躲在暗处煽风点火的谣言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极大地安抚了当地百姓的情绪,也赢得了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士人的尊重。
扶苏的举动,无疑帮了将闾一个大忙。
虽然并非刻意为之,但他在灾区的身体力行和公开表态,有效地对冲了负面舆论,为将闾推行救灾措施稳定局面,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民心。
咸阳宫内嬴政听着蒙毅和李斯分别汇报着灾情、救灾进展以及扶苏在灾区的表现,原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些许。
“扶苏,做得不错。”他淡淡评价了一句,目光却再次投向了那份关于钢铁基地最新进展的简报。
天灾,终会过去。
但大秦的强盛之路,不能停歇。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110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