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107章 扶苏又又又挨骂了

107章 扶苏又又又挨骂了


咸阳宫,麒麟殿偏殿。

将闾踏入殿门时,一股压抑的怒火几乎凝成实质,扑面而来。

内侍们垂首屏息,大气不敢出,连脚步都放得极轻,仿佛生怕惊扰了殿内那头即将暴走的雄狮。

果然,还未及看清殿内情形,嬴政那蕴含着雷霆之怒的声音便清晰地传了出来:“迂腐!顽固!一群只知抱着几卷破竹简啃的老匹夫,就能治国平天下了吗?啊?!”

将闾抬眼望去,只见父皇嬴政正站在殿中,脸色铁青,手指几乎戳到跪在地上的扶苏脸上。

扶苏一身素色长袍,头深深地低着,肩膀微微颤抖,显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右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冯劫父子二人侍立一旁,皆是面色凝重,欲言又止。

看样子,他们刚才试图劝解,但显然并未成功。

“看看你,看看你都跟了些什么人!”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毫不掩饰的失望与怒气,“那些所谓的大儒,除了空谈仁义道德,还会什么?国家要钱粮,他们跟你谈克己复礼;边疆要强兵,他们跟你说偃武修文。大秦的天下,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吗?是靠仁义感化来的吗?那是靠将士们的鲜血和白骨打下来的!”

他猛地一挥袖袍,指向殿门方向:“朕看你这长公子府,快成那些腐儒的安乐窝了!传朕旨意,即刻将你府中那些只会摇唇鼓舌、蛊惑人心的所谓‘名士’、‘大儒’,统统给朕遣散!一个不留!”

扶苏猛地抬起头,脸上血色尽褪,嘴唇翕动似乎想辩解什么,但在嬴政威严的目光下,最终还是颓然地低下了头,声音艰涩:“儿臣……遵旨。”

“遵旨?”嬴政冷笑一声,怒气未消,“光遵旨有什么用?脑子不开窍,身边换多少人都一样!你看看将闾!”

他猛地转头看向刚刚进来的将闾,怒火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宣泄口,但语气却又带着几分对比下的恨铁不成钢:“你学学你九弟。他去河东,雷厉风行,挖出多少蛀虫?他掌治粟内史,短短时日,国库钱粮增加了多少?

他弄的那个格物院,新式军械层出不穷,将来能让我大秦锐士少流多少血!这才是治国!这才是强秦之道!你呢?你整日里跟那些老家伙讨论什么‘王道’、‘德政’,能挡得住匈奴的铁蹄,还是能填饱百姓的肚子?”

冯去疾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息怒,长公子仁厚,亦是为国分忧,只是……”

“仁厚?”嬴政打断他,目光锐利,“仁厚是对百姓,不是对国贼!是对朋友,不是对豺狼!妇人之仁,优柔寡断,如何能担此重任?!”

他再次看向扶苏,语气斩钉截铁:“从今日起,你少去掺和那些虚头巴脑的经义,多跟着将闾学学。学学他怎么整顿吏治,怎么发展农桑,怎么充实武备,怎么让大秦的国力实实在在地强盛起来!什么时候你能拿出点真东西给朕看,再来谈你的‘仁政’!”

大殿内一片死寂。冯氏父子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陛下一旦动怒便是如此,谁也劝不住。

扶苏更是面如死灰跪在那里,身形更显单薄。

将闾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这场风暴与他无关。

直到此刻他才缓缓上前一步,对着嬴政躬身行礼:“父皇息怒。”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却奇异地让殿内紧绷的气氛为之一缓。

嬴政看向将闾,脸色稍霁,但余怒未消:“你来了正好!你也听听,朕说的可有错?这天下,是靠仁义能守住的吗?”

将闾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扶苏,才转向嬴政,语气依旧平和:“父皇教训的是。治国理政,确需雷霆手段,亦需务实之策。儿臣在河东、在治粟内史所做,不过是拾遗补缺,拨乱反正,不敢言功。”

他顿了顿,话锋微微一转:“然,兄长亦非一无是处。”

嬴政眉头微蹙,看着将闾:“哦?你说说看。”

“兄长秉性仁厚,尊师重道,于礼法典章研习精深。”将闾不疾不徐地说道,“猛药去疴,固然见效快,然固本培元,亦需文火慢炖。大秦一统天下,武功赫赫,然欲求长治久安,文治教化,亦不可或缺。

兄长所学于稳定人心,规范礼仪,传承华夏正统,自有其不可替代之用。譬如猛虎需有利爪獠牙,亦需强健体魄。刚柔并济,文武兼修,方为长久之道。”

他这番话,既肯定了嬴政对务实、强硬手段的强调,也巧妙地指出了扶苏所学并非全无用处,甚至将其提升到了“固本培元”、“长治久安”的高度,还用了一个刚柔并济的比喻,可谓是滴水不漏。

此言一出,不仅扶苏猛地抬起头,就连冯氏父子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谁也没想到在这种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将闾,竟然会为扶苏说话。

扶苏怔怔地看着将闾,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感激,有羞愧,或许还有一丝不解。

冯氏父子更是暗自点头,看向将闾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赏。

这位九公子不仅手段了得,这份心胸和说话的水平也远超常人。

嬴政盯着将闾看了半晌,脸上的怒容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难明的神色,但眼神深处,那份对将闾的欣赏和满意,却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的。

“哼,”他轻轻哼了一声,语气缓和了不少,“算你会说话。不过道理是这个道理,事还得一件件做。眼下大秦外部有强敌环伺,内部有沉疴待除,容不得半点松懈。仁政也好,教化也罢,都得建立在国富兵强之上!”

他看向扶苏,虽然不再像刚才那般疾言厉色,但威严依旧:“听到没有?你九弟的话,你也好好琢磨琢磨。遣散腐儒是第一步,接下来,给朕老老实实地学。多看,多听,多想。别整天活在书简里!”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扶苏再次低下头,声音虽然依旧有些低沉,但比起刚才的绝望,显然多了几分生气。

嬴政挥了挥手:“行了,起来吧。”

他又转向将闾,问道:“南边的事,如何了?”

将闾上前一步,简要汇报了蒙毅大军的进展,以及新式军械的运抵情况。

嬴政听得很仔细,尤其听到“开山锤”已顺利抵达前线时,眼中闪过一抹亮光。

“好,很好。”嬴政点点头,“告诉蒙毅和尉缭,朕等着他们的捷报。此战,务必打出我大秦的声威!”

“儿臣遵旨。”

交代完南征之事,嬴政似乎也有些乏了,摆摆手:“没什么事,你们都退下吧。扶苏你留下,朕还有话跟你说。”

将闾与冯氏父子躬身行礼,缓缓退出了偏殿。

走出殿门,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

冯去疾和冯劫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

“九公子,”冯劫走到将闾身边,低声道,“今日多亏了您,否则长公子怕是……”

将闾淡淡一笑:“冯大夫言重了。兄长乃是储君,将闾岂敢坐视不理?况且,我所言亦是肺腑之言。”

将闾暗自纳闷,他被嬴政召进宫,就这样问几句又离开了。

冯劫看着将闾平静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

这位九公子行事愈发沉稳老练,心思也越发让人难以捉摸了。

今日他为扶苏解围,看来将闾还是真心维护手足之情。

无论如何,经过今日之事,监国公子在陛下心中的分量怕是又重了几分。

而长公子扶苏的处境,则更显微妙了。

将闾没有再多说什么,与冯氏父子略作寒暄便转身离去。

父皇今日的雷霆之怒,看似是冲着扶苏和那些腐儒,但何尝不是在敲打朝堂上的所有人?

他要的是一个能继承他霸业,将大秦带向更高峰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只会空谈仁义的守成之君。

而自己似乎正走在一条越来越符合父皇期望的道路上。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10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