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章 大秦名将蒙恬
咸阳城内,茶馆酒肆,街头巷尾,近来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即将到来的北伐主帅。
将闾殿下在麒麟殿那番话,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传扬开来,点燃了无数秦人的热血。
一时间,各种猜测纷起,如同初夏的柳絮,飘飘扬扬,无孔不入。
“依老夫看,能当此大任者,非蒙恬大将军莫属!”
一家酒肆内,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端着酒碗,唾沫横飞。
“想当年,蒙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筑长城,匈奴人闻其名无不丧胆。除了他,谁还有这等威望?”
“张老头这话在理,”旁边一个粗布短衫的汉子接口道,“我家三小子就在九原郡当兵,信里常说起蒙恬将军治军严明,爱兵如子。若真是蒙将军挂帅,那匈奴的末日可就到了!”
“也不尽然,”一个作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摇了摇头,故作高深,“殿下行事,向来不拘一格,屡有惊人之举。说不定,会启用什么出人意料的将才呢?”
此言一出,引来一阵嗤笑。
“小兄弟,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北伐匈奴何等大事,岂能儿戏?放眼我大秦,除了蒙恬将军,还有谁能镇得住那数十万匈奴铁骑?”
“就是!蒙将军在北疆十数年,对匈奴的战法了如指掌,这份经验,谁能比得了?”
议论声此起彼伏,各种版本的“内幕消息”满天飞,但兜兜转转,最终的焦点总会落到那位远在北疆,威名赫赫的蒙恬大将军身上。
似乎除了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选,能担负起这荡平匈奴的旷世重任。
就在咸阳城百姓翘首以盼,热议纷纷之际,一道加盖着监国公子玺印的秘密旨意,快马加鞭,如离弦之箭般射向北地。
八百里加急,驿卒换马不换人,日夜兼程,直奔上郡。
旨意被封存在特制的黑色蜡筒之中,外面没有任何多余的标识。
除了传令的信使和寥寥数名亲信,无人知晓这道旨意的真正内容,更无人知晓它的目的地。
上郡,肤施城。
城墙巍峨,旌旗猎猎。
北风依旧带着几分凛冽,卷起地上的沙尘,打在守城士卒的甲胄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里是大秦北疆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也是蒙恬大将军驻守的核心之地。
帅府之内,蒙恬一身寻常的青色布衣,正对着一张巨大的羊皮地图凝神沉思。
地图上,用朱砂和墨线勾勒出纵横交错的山川河流,以及匈奴各部落的分布区域。
他今年不过四十余岁,但常年的军旅生涯和边塞风霜,已在他眼角刻下了深深的纹路,两鬓也染上了些许风霜。
唯独那双眼睛,依旧如鹰隼般锐利,闪烁着洞悉一切的精光。
“将军,咸阳急使。”一名亲兵快步入内,声音低沉。
蒙恬闻言,缓缓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咸阳来的急使?
莫非是朝中又有变故?
还是……
“宣。”
片刻之后,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带了进来。
他风餐露宿,面容憔悴,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见到蒙恬,他立刻单膝跪地,从怀中取出一个黑色蜡筒,双手奉上。
“奉监国公子钧令,请蒙将军亲启。”
监国公子?
将闾殿下?
蒙恬接过蜡筒,指尖触及那冰凉的质感,心中疑云更甚。
他虽然身处北疆,但对咸阳城内发生的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非一无所知。
这位年轻的监国公子,以雷霆手段清洗世家,推行科举,整顿吏治,桩桩件件都透着与始皇帝陛下年轻时如出一辙的果决与狠厉。
他捏碎蜡封,取出里面的绢帛。
展开一看,却不由得微微一怔。
绢帛上,只有寥寥数语,字迹苍劲有力,锋芒毕露:
“着上郡守蒙恬,即刻启程,秘密返咸阳觐见。军务暂交副将王离。不得有误。”
没有解释,没有寒暄,只有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
秘密返京?
为何如此行事?
蒙恬眉头微蹙。他深知以监国公子如今的权势和行事风格,若非事关重大,绝不会如此大费周章。
难道是……北伐之事,有了新的变故?
还是说,与匈奴的某些秘密协议有关?
他将那张薄薄的绢帛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眼神愈发深邃。
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监国公子,他心中充满了好奇。
传闻中,此人不仅有始皇帝的雄才大略,更有超越时代的奇思妙想,格物院那些层出不穷的神奇造物,便是出自他的手笔。
一个能让尸位素餐的世家一夜倾覆,能让贫寒学子一步登天,能让大秦的武备焕然一新的人,究竟是何等模样?
“传王离。”蒙恬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
副将王离,乃是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将门虎子,骁勇善战,深得嬴政信任。
听闻将军要秘密返京,王离也是一脸愕然。
“将军,此时召您回京,莫非……”
蒙恬摆了摆手,止住了他的话头:“殿下钧令,毋需多问。上郡军务,暂时由你全权负责。一切照旧,不可懈怠,尤其要严防匈奴异动。”
“末将遵命!”王离虽然心中疑惑,但军令如山,他立刻抱拳领命。
交代完军务,蒙恬没有丝毫拖沓。
他换上一身不起眼的行商装束,只带了数名心腹亲卫,悄然离开了肤施城。
没有仪仗,没有旌旗,如同水滴汇入大海,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一路南下,日夜兼程。
蒙恬的心情颇为复杂。
离家十余载,镇守北疆,茹毛饮血,枕戈待旦,早已习惯了金戈铁马的边塞生活。
此番重返咸阳,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沿途所见,却让他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不禁暗暗心惊。
官道变得异常平整宽阔,许多路段都铺设着坚硬的碎石,即使是雨后,也不见多少泥泞。
路上往来的车辆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一些运送货物的车辆,车轮明显经过改良,转动更为轻便,载重量也大了不少。
偶尔还能看到一些造型奇特的车辆,似乎是以某种机械驱动,速度极快,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驿站的效率也大大提高,马匹更为健壮,驿卒更为精干。
蒙恬甚至在一处新建的驿站旁,看到了一群身着统一服饰的工匠,正在架设一种奇怪的木杆,木杆之间牵拉着细细的铜线,不知有何用途。
这一切,都透着一股新鲜而蓬勃的气息。
他心中隐隐感觉到,在他离开的这些年里,大秦,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剧烈的变革。
而引领这场变革的,正是那位即将召见他的监国公子——嬴将闾。
这位年轻的殿下,究竟会给大秦,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未来?
蒙恬策马扬鞭,加快了速度。
咸阳,越来越近了。
他的心中,也充满了莫名的期待。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09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