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165章 单于,不可小觑秦人

165章 单于,不可小觑秦人


良久,蒙恬深吸一口气,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眸中,最初的审慎与疑惑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茅塞顿开的清明,继而燃烧起熊熊的火焰,那是压抑已久的渴望与重获新生的战意。

他猛地转身,面向将闾,没有丝毫犹豫,单膝跪地,甲胄碰撞之声铿锵有力。

“殿下之谋,远迈古今!臣蒙恬,愿为殿下前驱,执此北伐之利剑,誓为我大秦荡平匈奴,开拓万里疆域,开万世之太平!”

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回荡在演练场上空,震得每个人心头都是一颤。

那些格物院的工匠与官员,无不面露激动之色。

这位北疆战神的信服,无疑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将闾快步上前,双手将蒙恬扶起,眼中满是欣赏与信任:“好!本殿就知道,蒙将军定能洞悉此中关键。大秦的北伐大业,便仰仗将军了!”

蒙恬站起身,只觉得一股豪情自胸中勃发。

多年的沙场经验,此刻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支点。

那些困扰他许久,关于如何彻底解决匈奴边患的难题,似乎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这些新式军械与全新战法的支持下,大秦的铁骑将如何横扫草原。

“殿下,”蒙恬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带沙哑,“臣请即刻参与北伐方略之制定。臣对匈奴各部习性、草原地形气候,尚有些许心得,或可为殿下参详。”

“正合我意!”将闾朗声笑道,“走,回书房,我们细细谋划!”

两人并肩返回书房,先前的沙盘再次成为焦点。

蒙恬指点着沙盘上匈奴各部落的分布、迁徙路线、水源草场,结合自己多年在北疆的观察与实战经验,将匈奴人的强项与弱点一一道来。

而将闾则根据罗网提供的最新情报,以及格物院新式军械的特性,不断完善着作战计划的每一个细节。

“匈奴单于庭,常驻于此地。其王帐护卫虽精锐,但若我军能以奇兵断其后路,再以重装步兵配合床弩、黑龙炎正面推进,必能将其一举摧毁。”蒙恬指着沙盘上一个标记点。

将闾点头:“罗网已探明数条可供大军秘密穿行的路径。届时可派遣一支精锐轻骑,携带足够几日使用的便携式黑龙炎,绕到其后方制造混乱,焚烧其粮草辎重。”

一旁的杜周听得是抓耳挠腮,虽然大部分军事术语他听不太懂,但“焚烧粮草”这几个字他是听明白了,这意味着匈奴人要倒大霉,大秦要占大便宜。

他忍不住插话道:“殿下,蒙将军,那匈奴人的牛羊马匹可得看管好了,那些可都是好东西啊!还有那些俘虏,抓回来修路、开矿,都是上好的劳力!”

蒙恬闻言,不禁莞尔。

这位治粟内史的关注点,是如此清奇。

将闾也笑道:“杜卿放心,这些战利品少不了你的。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打赢这一仗。”

随后,章邯、张洪奎、冯劫等人也陆续被召至监国府,加入了这场核心的军事会议。

将闾看向章邯:“卫尉府需从各军中抽调精锐,组建北伐主力。新兵的训练,以及老兵对新式军械的适应性训练,务必加紧。此次北伐,我军不仅要数量,更要质量。”

章邯慨然领命:“殿下放心,臣必不辱使命!”

将闾又转向张洪奎:“罗网的担子很重。除了持续刺探匈奴动向,还要负责渗透策反,扰乱其内部。另外大军开拔之后,沿途的警戒、敌情的侦查,以及对可能出现的细作的清除,都由罗网负责。”

张洪奎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神情,只微微颔首:“属下明白。”

“冯卿,”将闾对冯劫道,“大军出征,军法需严明。此次北伐,涉及军民众多,相关的律法条文要尽快拟定,确保赏罚分明,令行禁止。同时御史台也要派出随军御史,监督军纪与后勤物资的发放。”

冯劫一丝不苟地应下:“臣遵旨。”

杜周更是拍着胸脯保证:“殿下,粮草军需,臣一定给办得妥妥帖帖。格物院那边臣也会亲自盯着,保证新式军械的生产供应。绝不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或者拿着烧火棍上战场!”

一时间,整个大秦的权力核心,都围绕着北伐二字高速运转起来。

咸阳城内外,气氛也随之悄然改变。

各大兵营的操练声更加频繁响亮,号角声此起彼伏。

格物院的工坊内,灯火彻夜不熄,无数工匠挥汗如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与机括转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谱写着战争的序曲。

治粟内史府的官署前,前来支取、运送物资的马车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龙。

而罗网的密探,则如同融入阴影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向着北方草原渗透而去。

蒙恬更是将格物院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帅帐。

他几乎每日都会抽出时间,前往格物院的演练场和工坊,与那些年轻的官员和经验丰富的工匠们深入交流。

他会根据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对新式军械的细节提出改进意见。

比如床弩的瞄准装置如何更精准,黑龙炎的喷射距离和持续时间能否再提升,野战工事的材料如何更轻便且坚固。

他亲眼见证着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图纸上的奇思妙想,在这些匠人的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变成一具具闪烁着寒光的致命利器。

每当一件改良成功的新军械被测试出惊人的效果时,蒙恬心中的震撼与期待便又增添一分。

他深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进,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就在大秦紧锣密鼓地为北伐做着各项准备,整个帝国都沉浸在一种昂扬的备战氛围中时,遥远的北方草原,匈奴人的单于庭内,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

头曼单于烦躁地在大帐内踱步。

近几个月来,从南边(大秦)传来的零星消息,让他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那些被派往大秦边境打探情报的斥候,回来的越来越少,带回的消息也越来越模糊。

只知道秦人似乎在边境地区动作频繁,修建了一些从未见过的坚固“土疙瘩”(棱堡雏形),而且他们的弓弩似乎也变得更厉害了。

“那些秦人,究竟在搞什么鬼?”头曼单于停下脚步,目光扫向帐下的一众部落头领,“难道他们真的以为,凭借那些小玩意,就能挡住我们匈奴的铁骑?”

帐下的头领们议论纷纷,大多带着不屑与傲慢。

在他们看来,秦人不过是缩在城墙后的懦夫,一旦离开城池,在广阔的草原上,就是待宰的羔羊。

然而,一位年长的部落首领,脸上却带着几分忧色,他沉声道:“单于,不可小觑秦人。我听说,他们新换了一个年轻的监国公子,手段狠辣,而且……似乎很会发明一些古怪的东西。南边的百越之地,听说就是栽在了他们的新兵器上。”

“哼,百越那些只会躲在林子里的软蛋,怎能与我匈奴勇士相提并论?”一个年轻气盛的头领反驳道。

头曼单于摆了摆手,止住了争论。

他心中那股莫名的不安感,并未因属下的豪言壮语而消散。

直觉告诉他,这次秦人的动静,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似乎正在悄然向着这片宁静的草原,步步逼近。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09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