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章 草原血净 帝国新生
草原上的风,依旧凛冽,却带上了一股挥之不去的腐臭与焦糊味。
堆积如山的尸骸,在初升的朝阳下显得格外狰狞。
蒙恬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下达了清理的命令。
秦军士卒们沉默地将一袋袋由格物院紧急运来的白色粉末——“化尸粉”,洒向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
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那粉末遇水或血肉,便会产生高温,并迅速分解有机物,有效地防止了瘟疫的蔓延。
草原,以一种惨烈的方式被净化了。
数十万计的匈奴妇孺老弱,戴着沉重的木枷,如同行尸走肉般被押解上路。
她们的眼神空洞,失去了家园与亲人的悲恸,化为了死一般的麻木。
一部分姿色尚可的年轻女子,作为战利品被赏赐给了此次北伐立下大功的将士。
其余绝大部分,则被编入奴隶营,源源不断地送往大秦各地。
她们将是驰道向更远方延伸的基石,是矿山中永不停歇的挖掘者,是水利工地上最廉价的劳动力。
咸阳宫,将闾看着北疆送来的奴隶安置初步规划,以及格物院对“国有奴隶”管理提出的新方案,微微颔首。
“身份标识必须明确。”将闾的声音没有波澜,“每个奴隶,颈后统一烙印‘秦奴’二字,并配发刻有编号的铁牌,便于清点管理。”
对待敌人,将闾是不会仁慈的,他不是扶苏。
“喏!”杜周在一旁躬身应道,心中已开始盘算这些铁牌的铸造成本。
“草原上,择水草丰茂、易于防守之地,建立大型屯垦劳动营。”
将闾的手指在舆图上几处新标记的地点划过,“强迫匈奴奴隶进行农牧生产,产出优先供给北疆驻军,多余部分再行调配。格物院新改良的曲辕犁、播种耧车,皆可在此推广,务求最大化产出。”
“殿下英明!”杜周眉开眼笑,这简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座座劳动营拔地而起,无数匈奴奴隶挥汗如雨,为大秦创造着源源不断的财富。
“此事,便由你治粟内史府牵头,少府协同,格物院提供技术支持。”将闾补充道。
“臣,遵旨!”杜周心中乐开了花。
杜周最近走路都带着风,怀里揣着小算盘,没事就拨拉几下。
匈奴主力一灭,那些被俘的奴隶,在他眼中都是会走路的金山银山。
“殿下,”杜周搓着手,一脸谄媚地向将闾汇报,“初步估算,这数十万匈奴奴隶,若管理得当,每年至少可为我大秦节省军费开支三成,各项工程劳役成本更是能降五成以上!这还不算他们直接产出的粮食、牛羊、皮毛……”
他顿了顿,小心翼翼地提议:“臣还有一愚见。那些匈奴女子中,不乏年轻健壮者,若将其赏赐给内地无妻的功臣、老卒,或充入边军,一来可安抚军心,二来嘛……用不了几代,便可融合血脉,使其子孙后代彻底忘却旧怨,一心归秦,岂不美哉?”
将闾看了他一眼,这杜周算盘打得倒是精细,连这种软刀子都想到了。
“此事,可酌情办理。但须严格甄别,确保不会留下隐患。”
“喏!臣明白!”杜周喜滋滋地应下。
草原的平静之下,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将闾下令,由格物院牵头,组织一支专业的勘探队伍,在蒙恬边防军的护卫下,对广袤的草原进行地毯式的资源勘探。
哪里有铁矿,哪里有铜矿,哪里的牧草最适合养马,哪里的土地最适合开垦,都要一一查明,绘制成册,为大秦帝国的长远战略服务。
为了提高对草原新占领区和屯垦点的管理效率,格物院开始大力推广一系列标准化方案。
房屋建筑采用预制模块,搭建迅速;管理人员配备《屯垦点管理手册》,事无巨细皆有章可循;信息传递也开始使用统一的符号和旗语,以求精准高效。
对于那些在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匈奴孩童,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将闾也下达了特别的指令。
他们被集中起来,送入秦军在草原上设立的“启蒙学堂”。
学堂内,秦人士子教授他们秦语、秦字,讲述大秦的律法与皇帝的恩德。
严厉的教官,统一的服饰,日复一日的灌输,试图将他们打造成彻头彻尾的秦人。
在漠南一处新建的“启蒙学堂”内,数十名匈奴孩童正襟危坐,跟着秦人士子一板一眼地念着《秦律》条文。
一个约莫十岁左右的男孩,低垂着头,看似认真听讲,握着石笔的手却在偷偷地用一种扭曲的匈奴符号,在磨损的木板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
他的眼神,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警惕与早熟,仿佛一头潜伏在暗处的幼狼,正默默观察着猎人的一举一动。
为了保证这些“国有资产”的持续利用价值,格物院的野战医疗体系也被引入了各个大型劳动营。
军医们会定期巡查,对生病或受伤的奴隶进行“维修”。
只是,这里的药品是最低劣的,军医的态度是漠然的,远不如对待大秦将士那般尽心尽力。
毕竟,在许多人眼中,这些奴隶的命,并不比一头耕牛更金贵。
蒙恬站在榆林塞的城楼上,望着南方络绎不绝的押解队伍,以及北方渐渐恢复些许绿意却死寂一片的草原,心中五味杂陈。
他严格执行了将闾的命令,用铁血手段为大秦铲除了百年边患,但也亲手将数不清的匈奴人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份血色诏令,如同烙印般刻在他心头,让他夜不能寐。
大将军的荣耀背后,是沉甸甸的血债。
草原上发生的一切,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西域诸国。
月氏、乌孙、楼兰、大宛……
这些曾经或臣服于匈奴,或与匈奴时战时和的邦国,听闻匈奴主力被秦军全歼,青壮几乎被屠戮殆尽,妇孺皆沦为奴隶的惨状,无不骇然失色,寝食难安。
秦人的凶悍与强大,以及那位监国殿下的铁血无情,彻底击垮了他们的侥幸心理。
恐惧,如同瘟疫般在西域蔓延。
他们唯恐成为下一个匈奴。
于是,一队队满载着金银珠宝、奇珍异兽的使团,带着各国王公贵戚的亲笔降表,不约而同地踏上了前往咸阳的道路。
他们要用最谦卑的姿态,向那个远在东方的庞大帝国,表示最彻底的臣服。
一场针对匈奴的血色风暴,意外地带来了整个西域的臣服浪潮。
将闾冰冷的御座前,即将迎来万邦来朝的盛景。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7/111109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