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一语惊起千层浪
对方言罢,将话筒归还,而周主编的脸上并未露出丝毫怒意,反而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
“我很高兴,在这样的场合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这证明我们是开放的。学术研究最忌讳的就是一言堂……大家并未因我是主编而有所顾忌,这实在是件好事。江主任的话很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了……”
周主编的目光转向台上的王科宝,“怕是要委屈你这位小同志了,毕竟你之前并未准备上台发言。不过,你也见过了其他作者的解说,就按照他们的方式,将你的论文讲解一番吧。”
王科宝立于台上,灯光璀璨,他望向台下的周主编,心中对韩礼德的推崇有了更深的体会。
单凭这份气度,便足以令人心生敬意。
主持人适时地将话筒递到他手中。
王科宝接过话筒,先是对台下的众人,尤其是对面的周主编,深深鞠了一躬。
“感谢前辈们的指点,说实话,我现在还有点懵。刚外出有事,没想到一回来就是这种阵仗。不过……”
他目光扫过台下的众人,少年的身姿挺拔,嘴角扬起,声音清亮地回荡在会场之上,“我愿意接受这次挑战。那么接下来,我就开始了……”
“我叫王科宝,来自华南工学院,目前是‘无线电’系大一的学生。我的这篇论文是关于费马猜想的求证……标题是……”
王科宝在台上的讲述流畅无阻,仿佛这篇演讲稿他已熟稔于心,即便未曾多次练习,也能感受到他对论文的深刻理解。
他侃侃而谈,兴之所至,还将台上的活动黑板移至中央,一旁的主持人迅速递给他一根粉笔。他接过粉笔,当场写起了证明公式……
王科宝之所以能在台上如此自如地演讲,得益于此次研讨会上汲取的各家之长,视野得以拓宽。
加之前天晚上他又重新审阅了自己的论文,论文中的每个字、每个公式都在他脑海中盘旋。在台上这种紧张的氛围下,他对它们的理解反而更加透彻了。
这世上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平凡无奇,但实际上,只要给予他们一个舞台,他们便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王科宝的声音依旧在会场上空回响,他不知疲倦,一边书写,一边解答,思路清晰无比。
台下的参会者们,不少人早已研读过王科宝的这篇论文。
尽管其发表时间稍显滞后,但一问世便在学术界内部引发了广泛争议。
质疑之声四起,其中不乏直截了当的怀疑——质疑以他这样的年纪,是否能够独立推导出这些复杂的推论。
于是,关于他的论文是否另有其人的猜测便甚嚣尘上。
而台上的王科宝,对此浑然不觉。
他正讲得兴起,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硬是将一场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论文解答,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台下的质疑者们,听着他条理清晰的论述,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
眼前的景象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这篇论文确系王科宝本人所作,否则他不可能将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得如此精准,讲述得如此流畅。
前排的周主编微微前倾身子,目光紧锁台上的少年。
这孩子台风稳健,老练成熟,丝毫不像是个来自县城的孩子。
一旁提出质疑的江主任不禁叹了口气,“原本我还以为他是徒有其表,没想到还真有两把刷子,老周啊,还是你看人准。”
周主编闻言笑了笑,“我哪有什么预知能力,这位小同志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会上台。你看他这台风,比我还要老练!”
江主任笑道:“那他要么是奇才,要么就是脸皮厚。”
“光脸皮厚可讲不出这么专业的话来。他这是天赋异禀,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副好口才。老江,你们交大不是要扩招吗……”
江主任摇了摇头,“你没听他说吗,他是华南工学院的。他们刘院长护犊子得很,知道我打他们学生的主意,怕是要立马杀到申海来。”
周主编闻言沉默了下来。
近来编辑部里人事变动频繁,一半的人都要离开,转向高校系统。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高级人才在任何地方都是稀缺资源。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我国科技与强国之间的差距,甚至是鸿沟。
因此,整个科研机构都呈现出一种积极向外学习的趋势。
就像前段时间,他参与的那次将长城1代大型机和曙光1号巨型机的相关资料带去“美丽国”进行评估的任务一样,得到的答复让中科院的众多科研人员心寒不已。
而他们应“樱花国”之邀,准备将核心资料带去“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时,却遭到了同去的一位成员的强烈反对。
那位反对者,正是眼前这位少年的学院院长。
周主编对于刘院长的人品是持认可态度的,但面对那两台耗资巨大的机器,他们还是需要更为专业的评估。
毕竟,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如果技术落后太多,那么继续研发的意义便大打折扣。
此刻,众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中科院,是继续还是停止?
是交给“樱花国”评估,还是坚持自主研发,不再向外求证?
周主编的目光再次落在台上已经接近尾声的王科宝身上,他突然想起刘院长曾说过,除了他自己,还有一位学生也持反对意见。
刘院长甚至提到,连一名学生都能看出其中的问题……
周主编隐约感觉,那位学生很可能就是眼前的这位少年。
他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钢笔,桌面上摆放着的是台上发言作者的评分表格,最下方,他亲手添加了王科宝的名字。
靠在椅背上,周主编停下了转动的笔,一个念头突然闪过。
不妨问问他?
集思广益嘛。如果说之前他并未将刘院长提到的那位学生的意见放在心上,那么此刻,他的想法已经发生了改变。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竟然能够破解困扰世界的三大难题之一,这样的学生的意见,必定有其独到之处。
而这种想法,在某种程度上,与台上的王科宝不谋而合。
其实,王科宝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要借助学术界的力量来强大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商业科研之路铺平道路。
毕竟,一个在学术上有着卓越成就的年轻人,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截然不同的。
“我的解说到此结束,有疑问的可以在会后再交流,就不占用大家会议的时间了。”王科宝站在黑板旁,手握话筒,微笑着对台下的众人说道,“谢谢大家。”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4/111107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