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1982:从考大学开始逆袭人生 > 第410章:春晚

第410章:春晚


自从有了孩子,家庭的责任沉甸甸地压在肩头,王建设已经许久没见过陈素娘这般开怀的笑容了。

回想起谈恋爱那会儿,她也曾有过无忧无虑、笑意盈盈的时光,可后来被生活的琐碎渐渐磨灭。

此刻,看着妻子脸上绽放的笑容,王建设心中五味杂陈。

他悄悄揉了揉有些湿润的眼睛,默默转身走进厨房,给陈素娘倒了一杯热水,希望能为她带去片刻的温暖。

屋外,时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那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是新年欢快的鼓点。

门外,几个小孩子好奇地探着头往屋里张望,当发现王家的电视还没打开时,便失望地转身离去。

他们簇拥在一起,一边奔跑,一边打闹,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为新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还没到晚上八点,天色就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户外一片漆黑。

院子外,手电筒的光束不时晃过,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流星。

很快,爷爷家的院门就被敲响了,“咚咚咚”的敲门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群熟悉的邻居,其中也有几张不太眼熟的面孔。

大家相互寒暄着,脸上洋溢着新年的喜悦。

后来,王家索性大大敞开院门,欢迎着每一位前来的客人。

没一会儿,小小的客厅就被挤得满满当当,大家或是站着,或是找个角落坐下,热闹非凡。

还有些邻居打着送食物的幌子,实则是带着孩子过来看电视。

要知道,在当时,电视可是稀罕物件儿,能看上电视,那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

客厅里的凳子不够用,大家也不介意,纷纷自发地回家去拿。

爷爷和奶奶年纪虽大,但向来喜欢热闹,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脸上笑得像盛开的菊花。

火盆里重新换上了新的炭火,熊熊燃烧的火苗将室内烘得暖意融融,尤其是放在二叔面前,让行动不便的二叔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

终于,电视打开了,中央电视台的新年预告映入众人眼帘。

一时间,原本喧闹的客厅瞬间安静了下来,几个孩子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开幕式上,赵忠祥老师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向全国观众送上新年的祝福。

紧接着,侯宝林先生走上舞台,开始介绍今晚春节晚会的主持人。

当主持人们依次出现在屏幕上时,一位邻居大婶突然激动地叫了起来:“小花,快看,是小花!”

在1983年,刘晓庆的名气如日中天,她主演的《小花》深入人心,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

虽然在后世,她的名气有所下滑,但此刻,她依旧是大家眼中的焦点。

奶奶也赶忙把凳子往电视跟前挪了挪,认真地说道:“她不是小花,她是何翠姑!”奶奶虽然没进过电影院,但前几年农村经常有放映队下乡,《小花》这部电影深受大家喜爱,在她们乡里就放映了不下三遍,所以奶奶对电影里的角色熟悉得很。

大婶也不甘示弱,争辩道:“何翠姑以前也叫小花,后来才改的名字……”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倒也为晚会增添了不少乐趣。

“姜昆!马季!”王建设也兴奋地嚷嚷起来,他平时就爱听相声,对这两位相声大师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

爷爷则不紧不慢地来了一句:“那个瘦子是王景愚……”嘿,这四个主持人,在场的观众居然个个都认得,大家对文艺的热爱可见一斑。

第一首歌是李谷一演唱的《拜年歌》,欢快的旋律一响起,现场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这可是第一届春晚,也是首次以直播形式呈现的文艺晚会,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节目单都还没有最终确定,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正因如此,反而让这场晚会充满了别样的趣味,也对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考验。

主持人开始介绍在场的表演嘉宾,镜头刚一转过去,还没等主持人开口,王家客厅里的观众们就已经争先恐后地叫出了嘉宾们的名字,小小的客厅里,人声鼎沸,热闹得如同炸开了锅。

晚会设置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由刘晓庆播报谜面。

第一个谜语来了:“从上至下,广为团结,打一字……”客厅里几个有文化的人立马开始小声嘀咕起来,其中一位看向王科宝,问道:“科宝啊,听说你是状元郎,你说说,这是啥字?”

王科宝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是座位的‘座’字……”按照晚会的规则,大家猜出的答案可以写下来寄到电视台,答对了还有奖品呢,而且信件都不用贴邮票,只要注明是春晚就行。

王科宝刚一说出答案,就有几个人暗暗记在了心里。

谜语过后,紧接着是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在无城县那可是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会唱,就连小孩子都能哼上几句。

这个节目一出现,立刻引起了观众们的强烈共鸣,奶奶也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几个节目过后,刘晓庆又开始播报第二个谜语:“年终算总账,打一句唐诗……”这次,不等别人催促,王科宝就主动说道:“花落知多少……”大家也不确定答案是否正确,但想着记下来总归没坏处。

陈素娘看着王科宝,眼中满是骄傲与慈爱,自己的儿子如此优秀,她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节目进行到一半,郑绪岚闪亮登场。

要说1982年内地最火的女歌手,那非她莫属。

她一上台,就带来了少林寺的主题曲《牧羊曲》。

《少林寺》这部电影可谓风靡全国,几乎大多数国人都贡献了一张电影票,就算没看过电影,这首歌也一定听过。

紧接着,她又连续演唱了《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这些歌曲在收音机里反复播放,大家都耳熟能详,不少人还跟着轻声哼唱。

晚会一共设置了五个谜语,在节目间隙陆续播出。

节目组还专门准备了四台电话,用来接听首都观众的来电,并且特意设置了点歌环节,充分与观众互动。

不得不说,当时的文艺人员综合素质极高,现场表演几乎没有失误,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

不过,李谷一演唱的《乡恋》还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现场观众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这首歌是靡靡之音,不适合登上春晚这样的大雅之台;另一派则觉得,人民喜欢的就是好的,应该雅俗共赏。

最终,打电话支持这首歌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节目导演顶着巨大的压力,拍板让李谷一上台演唱。

在王科宝家的客厅里,观众们可顾不上这些争论,大家都沉浸在晚会的欢乐氛围中,老人们也看得津津有味,丝毫没有困意。

这第一届春晚,开创了一个难以复制的先河,为日后春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从此,春晚一炮而红,成为了全国人民每年除夕夜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

等节目结束,王科宝这才上前关掉电视。

大家都有些依依不舍,几个邻居还缠着王科宝,让他公布其他几个谜语的答案。

王科宝也不藏着掖着,老老实实地说了出来。

王建设在一旁听着,赶紧进屋拿了纸笔,把答案一一记下来,打算明天白天就去邮局寄信,说不定还能赢个奖品呢。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4/111107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