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自主发展。
在那一尘不染的洁净车间里,王科宝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机器。
此时的他,心无旁骛,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眼前这台精密的仪器和正在进行的工作。
与此同时,王师傅推着一大箱崭新的材料,步伐沉稳地走进了车间。
他将箱子稳稳地停在一旁,随后费力地把箱子抬了下来。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他才不紧不慢地走到工作台旁,开始仔细地收拢那些已经蚀刻好的硅片。
接下来的工序十分关键,这些蚀刻好的芯片,即将迎来测试环节,之后还要进行封装。
在整个半导体芯片制造的复杂流程中,光刻无疑是最为复杂的工艺。
光刻工艺的费用,几乎占据了芯片制造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且,其耗费的时间相当长,这就对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耐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即便如此,最终的完品率却始终不太理想。
测试环节在另外一个车间进行。
王师傅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半成品硅片整理好,放进特定的容器中,然后推着它们前往测试车间。
“嘿,王哥,今天怎么有空来这儿啦!”正在专注操作测试仪器的黄工,眼角余光瞥见王师傅走进来,连忙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热情地打招呼。
黄工所在的测试车间里,人手充足。
一排排整齐的工作台上,坐着十来号人,他们分成好几排,场面颇为宏大。
黄工作为这一组的组长,平日里和王师傅私交不错。
“小黄啊,麻烦你帮我优先测试这批次的货。
”王师傅将箱子轻轻放在黄工的工作位旁边,脸上带着一丝期待,“测试完了跟我说一声。
”
“行嘞,王哥,我这就开始。
”黄工爽快地应道,随后坐回自己的位置,先将桌面清理得干干净净,接着伸出手,从箱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半成品芯片,准备开始测试工作。
王师傅见黄工已经着手测试,这才放心地转身,朝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此时,王科宝已经一鼓作气,将王师傅安排给他的工作全部完成。
他停下手中的动作,直起身子,伸长脖子,开始在车间里寻找王师傅的身影。
等了好一会儿,王师傅才从车间入口处走了进来。
“王工,我做完啦!”王科宝兴奋地挥舞着手臂,朝着王师傅大声喊道,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你先休息一下吧,剩下的活儿我来干。
”王师傅走上前,看着王科宝说道。
“王工,我一点都不累,您要是还有别的活儿,尽管交给我就行。
”王科宝满脸诚恳,他感觉自己刚刚渐入佳境,正想再多练习练习,让自己的手艺更加精湛熟练。
“行,那这一批也归你了。
”王师傅指了指旁边刚拿回来的那箱材料说道。
“好嘞!”王科宝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兴高采烈地朝着那箱材料走去。
王师傅看着王科宝干劲十足的背影,突然间,一种莫名的危机感涌上心头。
他看着自己平日里熟悉无比的岗位,又看看正在忙碌的王科宝,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哎,科宝啊,你是哪所大学的?”王师傅忍不住开口问道。
王科宝正忙着准备开始新一批材料的加工,头也没抬,便回答道:“华南工学院。
”
“华南?是在广东那边吧?”王师傅追问道。
“对,在羊城,离这儿可远了。
”王科宝一边回答,一边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工作。
王师傅听了,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你这小子学东西可真快啊。
”
“嘿,那还不是因为您教得好嘛,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呀。
”王科宝笑着回应,嘴巴跟抹了蜜似的。
王师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这少年嘴可真甜,听着这话,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没过多久,王师傅不经意间抬头看了一眼挂在墙面的时钟。
“你先把这些材料都处理好,我去看看测试结果。
”王师傅说道。
“好嘞,王工。
”王科宝应道,手上的动作丝毫没有停下。
王师傅这才快步朝着测试车间走去。
在测试车间里,黄工依旧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测试工作。
他的身旁,摆放着两个框子,一个框子里放着测试通过的芯片,另一个则装着测试不通过的。
王师傅快步走到黄工身边,焦急地问道:“小黄啊,测试结果怎么样了?”
要知道,这些芯片的成败,可不仅仅取决于光刻机这一个环节。
像氧化、涂光刻胶、曝光、显影等步骤,每一个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其他车间由于条件限制,还无法改造成洁净车间。
脏乱的环境,再加上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是影响成品率的关键所在。
“王哥,你拿来的这一批,做得相当不错啊!比平时的成品率高出了一成呢。
”黄工抬起头,看着王师傅说道。
王师傅听到这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瞪大了眼睛,追问道:“你说,比平时多了一成?”
黄工肯定地点了点头,笑着说:“王哥,你今天这是超常发挥啊。
”
王师傅听后,心情格外激动,他拍了拍黄工的肩膀,说道:“谢了啊,小黄,我先回去了。
”
“客气啥呀,王哥。
”黄工看着王师傅离去的背影,又继续低头拿起芯片进行测试。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扭头问旁边的同事小陈:“哎,小陈,平时王工好像不会亲自来送芯片吧?他平时那么忙,今天怎么有空亲自跑一趟呢?”
小陈放下手中的仪器,笑着解释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今天好多车间都安排了大学生来实习呢。
我一大早听淬火车间的老马说的。
”
黄工听了,恍然大悟,他看了看框里那些刚检测好的半成品芯片,若有所思。
车间外面,李教授来到洁净室门口,看着那紧闭的大门,知道洁净室管理严格,不好随意进去,便转身回到车间办公室。
办公室里暖和舒适,他实在太困了,一边打着盹,一边等着王科宝出来。
等王科宝从车间出来的时候,他们小组的成员每个人手中都已经拿着一份图纸了。
听江义说,李教授放下图纸后,就回去补觉了。
大家此刻都聚集在车间办公室里。
正值中午时分,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几乎都去吃饭了,整个办公室显得空荡荡的,格外安静。
王科宝拿回自己的图纸后,立刻召集组员们开了个小会。
他知道,下午就要开始实操了,在这之前,必须让大家分工明确,各自清楚自己的职责。
因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中午吃完饭,一群人回到办公室的会议室里。
如今,他们和陈亮那帮本地学生处于竞争关系,厂里特意将他们分开,他们在一楼,陈亮他们在二楼。
王科宝一行人在一楼的会议室里,再次仔细地复盘了整个计划。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将每一个细节都梳理了一遍。
等商议得差不多了,王科宝才微微松了一口气,他看着组员们,认真地说道:“要是大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援助,一定要及时说出来。
我们这次是团队合作,可千万别一个人硬扛着,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
“放心吧,宝哥,我们肯定一条心。
”赵有信爽朗地笑着说道,脸上充满了信心。
其他几个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科宝看到大家如此团结,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也安定了许多。
他心里清楚,不管这次尝试最终成功与否,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如果这次能够成功制作出16K芯片,那么以后制作64K芯片也并非不可能。
正思考着,其他几个同学已经困意来袭,纷纷打着哈欠,趴在桌上小憩起来。
王科宝看了一眼手表,发现时间还早,他也忍不住打了个哈欠,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开始闭目养神。
虽然眼睛闭着,但王科宝的脑海里却思绪万千。
这次能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工厂实习,对他来说犹如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这里,他见识到了熟练的工人、专业的研究员和设计师,这些都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他深知,有了这些作为基石,国内的半导体行业想要反超一些国家,并非没有希望。
以前,王科宝总以为国内的半导体工业水平与国外差距巨大。
然而,经过这段时间在工厂的实习,他欣喜地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差距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大。
不过,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芯片产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环节缺一不可。
就如同后世那种世界性的合作模式,如果合作关系一旦破裂,必然会面临卡脖子的困境。
在工厂的这些日子里,王科宝还惊喜地发现,国内目前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其实已经非常深入。
比如芯片生产步骤之一的离子注入机,国内已经在积极研发了。
王科宝只觉得时间紧迫,国内的局势在不断变化。
随着资金缺口的逐渐加大,这些科研人员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他担心,未来那些已经研发得差不多的项目,会因为各种原因一个个被迫停下来。
相关的科研人员,也可能会被分配到其他产业。
一旦这些专业人员被抽离,国内半导体行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石,将会被彻底粉碎。
虽然引进国外技术看似便捷,但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的自主发展。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4/1111071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