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小叔叔,真的太感谢您了。
此次在港城售卖这件物品,从手续层面来讲,自己确实拿不出确凿无疑的证据,来有力证明物品原本归属于自己。
金绰埔完全有机会利用这个漏洞,撇开自己,将那笔巨额财富独吞。
可他并未这么做,而是选择了坚守诚信,光明磊落地对待自己。
王科宝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诚挚地说道:“小叔叔,真的太感谢您了。
等钱到账了,您拿走属于您的那份佣金,这是您应得的。”
金绰埔爽朗地笑了起来,抬手轻轻拍了拍王科宝的肩膀,说道:“就等你这句话呢!你这次赚了大钱,我跟着沾点光也是应该的。
走吧,我先陪你去开户,之后带你去‘荷里活道’好好逛逛。
这次你可得好好挑,只要是你看中的,我都给你买下来,就当是提前庆祝你发大财了!”
王科宝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欣然答应道:“好嘞!早就听说‘荷里活道’的大名,正想去见识见识呢!”
在港城,最负盛名的古玩街非“荷里活道”莫属。
回溯历史,早期流传到西方的诸多中国瓷器,大多都是从这条街辗转交易出去的。
在过去那个时代,西方的贵族家庭要是没有一件拿得出手、像样的中国瓷器作为摆设,那可是会被其他贵族轻视、看不起的。
时至今日,这里的古玩店已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商业集群,宛如京城的潘家园一般,瓷器、文玩、书画等各类古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深受外国人和收藏家们的青睐,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在这条街上寻觅心仪的宝贝。
两人走出酒店,站在街边抬手拦了一辆出租车,随后直奔中环的银行。
港城作为自由港,在资金进出方面的政策相对宽松,办理相关手续较为便捷。
王科宝没费多少时间,就顺利办理好了各项手续,成功拿到了他在港城的第一个银行账户。
办好账户后,他们决定步行前往“荷里活道”。
一路上,王科宝心里默默盘算着,这次到“荷里活道”,一定要好好淘一些书画。
他心里清楚,到了1984年以后,书画市场将会迎来火爆的发展态势,届时再将手中的书画出手,定能狠狠赚上一笔。
同时,他也想着要给金绰埔挑选一件不错的物件,以此来报答金绰埔对自己的诸多帮助。
“荷里活道”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马路,路面不算宽阔,道路两侧几乎全被古玩店占据。
就连马路边的空地上,也有不少人摆着地摊,售卖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两人刚走到路口,迎面就走来几个洋人,他们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的笑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一看就是在这条街上淘到了心仪的宝贝,满载而归。
此时正值午饭时间,街道上的行人不算多,显得较为冷清。
金绰埔看了看四周,提议道:“咱们先从这条街穿过去,到对面再找地方吃东西吧。
”王科宝点头表示同意,他早上吃了丰盛的早茶,此刻肚子里还饱饱的,并不觉得饿。
于是,两人悠然自得地朝着街道深处走去。
刚刚成功拍卖了物品,尽管钱还没有到账,但他们的内心已经隐隐有了一种财大气粗的感觉,连走路时脊背都不自觉地挺得更直了,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他们逢店必进,王科宝虽然对文玩的了解有限,但他有着过目不忘的好记性,对于店内那些真品且价格昂贵的物件,都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过多久,金绰埔在一家店里看中了一个“大明正德年间的青龙碗”。
那碗造型精美,釉色温润,碗身上的青龙图案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金绰埔一眼就相中了它,和老板开始了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
最终,原本售价1万2千港币的碗,在金绰埔的软磨硬泡下,以9千块成交。
走出店铺好一段距离,金绰埔才有些忐忑地问王科宝:“科宝,你说这个碗以后能卖高价吧?我可花了不少钱呢。
”王科宝心里清楚,在1987年,类似的瓷器曾拍出400多万的高价。
如今是1983年,短短四年间,价值能翻数倍,这笔买卖无疑是非常划算的。
王科宝伸出四根手指,在金绰埔眼前晃了晃。
“40万?”金绰埔眼睛瞪大,拿碗的手微微颤抖,声音都有些发颤。
“400万。”王科宝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可金绰埔听了,只感觉自己的小心脏差点跳出嗓子眼。
他赶忙小心翼翼地将装碗的盒子放进手提包,与文件放在一起,还拍了拍包,说道:“咱们还是赶紧回家吃饭吧,在外面总觉得不太安全,这宝贝可得好好保管。
”原本打算带王科宝好好逛逛的金绰埔,因为手中这件宝贝太过贵重,此刻只想早点拿回家,放进保险箱才觉得安心。
王科宝见金绰埔如此紧张,笑着点头同意:“行,那就先回去。
”两人继续前行,王科宝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小叔叔,不是说温律师今天也会来吗?怎么没见他人影呢?”
金绰埔解释道:“我让他别来了。
昨天晚上我仔细琢磨了一下,你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以免节外生枝。”
王科宝听了,心中又是一阵感激,说道:“谢谢小叔叔,您想得真周到。”
金绰埔笑着摆摆手说:“嘿,我还得谢谢你呢,科宝。
这次你在我家多住些日子,明天我给你配一辆摩托车,你可以骑着到处转转,港城好玩的地方可多了。”
王科宝没有推辞,高兴地说:“好啊,我会骑摩托车。
等我回内地了,这摩托车您再处理就行。”
“等你回内地,我找人给你送过去,保证给你送到家。
”金绰埔豪爽地说道。
两人正说着话,王科宝的目光突然被一个地摊上挂在墙壁的一幅画吸引住了。
他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不由自主地走近后停了下来。
地摊后面蹲着一位有些邋遢的年轻男人,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也有些破旧。
他身后的墙壁上挂着四幅画,其中第三幅正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当然,王科宝心里明白,这肯定不是真品,而是仿制品。
但他定睛盯着旁边的印戳,那是张大千的印章。
他知道张大千早年曾仿制过不少名画,而这幅画恰好有所耳闻,据说仿制得极为精妙。
王科宝强压内心的狂喜,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指着这四幅画问道:“这几幅画怎么卖呀?”
年轻摊贩抬起头,看了王科宝一眼,回答道:“一幅画200元港币,你要是四幅一起买,给700块就行,算你便宜点。”
王科宝稍作思索,装出一副犹豫的样子,然后点头说道:“行,我家中堂正缺几幅画挂着装饰,你帮我包起来吧。”
年轻摊贩一听,喜出望外,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立刻站起来,手脚麻利地将身后的四幅画取了下来,用报纸仔细包好,递给王科宝。
王科宝接过画,从口袋里掏出金绰埔之前给的1000元港币,付完钱后,抱着卷好的四幅画刚走出街口,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好奇地回头望去,只见那个年轻摊贩正和一个外国人争吵得面红耳赤。
小贩用不太流利的英语骂道:“你这人咋回事啊?说好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自己没带钱来,我卖给谁那是我的事儿,你别在这儿瞎捣乱,赶紧走开!”
外国人气得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回应:“我们之前都说好了,那些画我要了,你怎么能说话不算话,这么不讲信用!”
金绰埔听得真切,担心节外生枝,急忙拉着王科宝快步走到主干道上,伸手拦车。
这条街道较为繁华,街边的出租车很多,没一会儿就有一辆车稳稳地停在他们面前。
王科宝和金绰埔迅速上车,车子刚开出几十米,王科宝从车后厢的玻璃往后看,只见那个小贩带着外国人追了出来。
大概是小贩被纠缠得没办法,只好装模作样地带着外国人来寻找买家。
可到了街头,早已不见王科宝和金绰埔的踪影。
小贩无奈地耸耸肩,摊开双手说:“人已经走了,看来你和那画没缘分。
”外国人四处张望,确实找不到拿着书画的人,只好满脸失望,悻悻地回到小贩的地摊旁,继续翻看其他物品。
坐在行驶的车上,金绰埔转过头,看了一眼王科宝,疑惑地问道:“这画是真品?看你刚才的样子,好像很在意。”
王科宝摇摇头,回答道:“是仿制的。“
不过,这仿制品也有它的价值。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44/111106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