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权力巅峰:SSSS级村书记! > 第133章 课堂辩证

第133章 课堂辩证


“无妨,讨论才能进步。”秦教授似乎并没有任何意外。

“那就请你换个角度。”秦风话锋一转,“从‘现代化治理’的要求来看,逆向分析,这件事爆发的根源是什么?我们事发前的治理工作,可能存在哪些疏漏?”

陈青的回答,秦风的提问忽然转变,让课堂上的学员瞬间倒吸一口凉气。

刚才还为自己没有被秦教授点名而失落的,又开始暗自庆幸。

陈青这也是被逼到了死角,根本没有拒绝的机会。

沉默的几秒钟,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没有退路的陈青迎着秦风教授的目光,眼神沉静,像是在快速梳理脑海中的脉络。

“秦教授,不愧是专家,您的问题,直指要害。”

陈青开口,声音不高,但足够清晰,传遍安静的教室,“青石镇事件,表面看是征地信息混淆引发的群体事件,但深层次,确实暴露了我们基层治理中,与现代要求不符的几个薄弱环节。”

“网络信息发达,看似方便了信息传递,但也带来了一些政府处理问题的变化。”

“以前,是政府发布消息。老百姓接受,还相信!”

“但现在不一样,对信息发达之后,还延用之前的管理方法,就显得落后了。”

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具体到青石镇的突发事件,说明了现代化治理要求信息传递需要及时、透明的同时,还要准确、高效。”

“老百姓的信息来源多了,一旦有人在其中误解或者......错误的引导,真是的信息就不能准确、全面触达每一位相关群众。”

“政府反应不及时或者是还按照之前处理的方式就会出现信息真空地带,必然被谣言填充。”

“这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个疏漏,未能构建起有效的信息发布和反馈闭环。”

开始的这一段,秦风没有一点的表情变化,看不出对陈青的阐述认可程度。

陈青微微顿了顿,不知道秦风是什么意思。

如果继续这样深入探讨,那就要自揭伤疤。

他顿了顿,继续道:

“由上面的这些可以看出,舆情响应的‘迟钝感’也是现代化治理的弊端。”

“事件苗头出现时,我们的基层治理体系反应不够敏锐,甚至存在‘捂盖子’的惯性思维。”

“镇主要领导魏大勇同志,未能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真相、安抚群众,反而躲闪回避,丧失了化解矛盾的最佳时机。”

“这反映出我们部分干部在面对突发舆情时,缺乏现代化治理应有的担当和应急能力。”

这一段出口,陈青从秦风的眼镜镜片下的双颊看到了微微堆起,知道自己赌对了。

“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一点——”

陈青的语气加重了些,“部分干部脱离了‘人’这个核心。”

“现代化治理,无论构建多么完善的制度,构建体系,最终都需要服务人,依赖于人。”

“如果干部心中没有群众,只有个人得失,甚至像魏大勇那样与不法势力勾连,那么再先进的治理体系也会失灵。人心的离散,是最大的治理风险。”

到这个时候回,他从秦教授的眼中已经看到了赞许。

真狠啊!

这哪儿是探讨,分明就是要自我检讨。

也亏得他是“临危受命”前去石易县,石易县的事虽然没有公开宣布和详细通报。

但内部通报还是有的。

陈青要是不按照事实来分析,像秦教授这种级别的人,一定是有消息来源的。

到时候话说出口,肯定会给他批得无地自容。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程度上了,陈青也不再顾忌,轻叹了一声。

他最后总结道:“所以,我认为,现代化治理,根基是‘人’的现代化,是干部队伍理念、能力和责任的现代化。在青石镇,我们前期恰恰在这最基础的一环上,出现了问题。”

陈青说完,教室里落针可闻。

他没有炫耀任何功绩,反而将问题层层剥开,坦诚、深刻,直指本质。

这种不回避问题、敢于自我剖析的态度,比任何成功的案例都更具冲击力。

秦风教授看着陈青,脸上缓缓露出赞许的神色,他轻轻鼓了鼓掌。

“说得好!”秦风教授的声音带着明显的肯定,“敢于直面问题,深刻剖析根源,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起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而我们今天《现代化治理与地方实践》的课程,就是要让大家首先明白,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理解。”

“陈青同学的这番反思,在我看来,比许多标榜成功的案例,更有价值,更贴近‘现代化治理’的核心精神——实事求是,勇于革新。”

这几句评价,分量极重。

学员们看陈青的眼神,彻底变了。

这可是党校的教授,没有官职的官,研修班结束的一句评语就能让一个人的前程是光明还是灰暗。

之前的失落、庆幸情绪转换,此刻几乎话全都化成了羡慕和嫉妒。

少部分人即便心性沉稳,此刻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钦佩。

祁爽脸上的那点玩味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阴沉。

穆元臻的视线一直停留在陈青脸上,微微点了点头。

在自己的笔记本最后一页上匆匆的写上了几笔。

秦风第一课,就让在座的学员们有了重新的认识。

这秦教授与之前的所见的老师大不同,果然不愧是能写出让领导都重视的书的教授。

陈青的回答对应,更像是激活了大家心中平静的湖水。

一阵涟漪荡过,谁也不敢再把这三个月的短训抱有轻视的态度。

之后的讲授,课堂上安静得只有秦教授的声音,这些最少都是副处级别的人,个个都严谨如同初学的孩童。

陈青心里对秦教授的教学方式,由衷的佩服。

能用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让这些地方领导全都专注,可没这么简单。

也印证了他最初所说: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能指导实践。

上午的授课,秦教授再没有点任何一个学员的名字,完全是用一个个通报的实例,来分析和提炼教材当中的主要内容。

到中午下课,这些早就习惯端坐办公室的人,很多都在锤腰伸展有些僵硬的身体。

午餐时间,食堂的氛围比往日更微妙几分。

当陈青端着餐盘寻找座位时,他清晰地感受到投射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多了许多。

几位之前点头之交的学员,此时主动招呼他同桌,言语间多了几分热络和试探。

陈青的回应,言语却非常谨慎,不敢有任何倨傲,特别是前来一桌的还有穆元臻。

祁爽却坐在稍远处,与省发改委和交通厅的两位学员同桌,谈笑风生,声音比平时更响亮几分,似乎想用这种刻意的喧闹来冲淡上午课堂发言被陈青光芒掩盖的尴尬,并重新宣示自己的存在感与人脉。

他偶尔瞥向陈青这边的眼神,复杂难明,既有几分难以掩饰的酸意。

孙力低声笑道:“小陈,秦教授那番评价,分量不轻。”

陈青只是淡淡一笑,“老孙别取笑了,这才第一堂课。秦教授应该也是鼓励为主。”

他此刻心里想的却是下午的课,因为这堂课是省党校的一位副院长亲自授课。

而课程的内容,居然是曾经包丁君对自己的提问。

这绝对不是偶然,领导讲话被放在了课堂上作为正式的课程,而且还是副院长来讲课。

意图和作用简直不需要太明显。

他并不清楚包书记有没有把这个问题问过别的人,而其他人又是如何回应的。

短暂的午休之后,下午的课程,由干部学院蔡军副院长亲自讲授《深化改革中的“破”与“立”》。

蔡副院长学术底蕴深厚,引经据典,阐述“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陈青在当时被包丁君书记提问的时候,他并没有对陈青的回应做任何评价。

但他从蔡副院长的讲授中有了一些感受,似乎有些明白包书记的“破”与“立”是基于形势,而不是基于某种关系和不可说的派系。

而“形势”一词关键,按照他的理解就是审时度势。

蔡副院长在讲解完之后,拍了拍手,“下面,有哪位学员愿意分享一下心得?”

话音刚落,祁爽几乎是立刻举起了手。

“这位学员,你叫什么名字?”祁爽对这个很配合的学员,看上去很满意,声音带着鼓励。

“我叫祁爽!”祁爽很自信的回应,眼神看了窗边的陈青,“来自江南市金禾县。”

蔡副院长似乎知道金禾县,点点头,“嗯,是个好地方。”

说完,伸了伸手,示意他可以开始说了。

得到允许,祁爽整理了一下西装扣子,开始引经据典,大谈“破旧立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420/430596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