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四合院何雨柱的征途 > 第51章 烧炉工何雨柱

第51章 烧炉工何雨柱


建国后至1957年,我国的工农业发展成就非凡,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957年又是个丰收之年,这让一些“多快好省”的建设思想抬头,工农业生产脱离现实,整个社会进入了一种激进的状态。

“亩产万斤粮”、“肥猪赛大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各种夸张言论铺天盖地,何雨柱看着这些,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颇有一种洪荒世界:“小势可改,大势不可逆”天道言论的感觉。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只能默默的看着,无力改变任何东西,强行去做也只能是粉身碎骨并且会连累家人。

何雨柱跟往常一样专心上班,其他的事也一概不管。大院里,贾张氏也闹过几回,但都被三位大爷压了下去。

8月,国家发出1070万吨钢铁号召。“只争朝夕”、“一天赛过二十年”、“赶英超美”,等等标语也挂上了墙头。

随着轰轰烈烈的大炼钢运动拉开帷幕,整个城市都被卷入了这场狂热的浪潮之中。家家户户都积极响应号召,纷纷上交家中用不上的铁器,以支持国家的炼钢事业。

何雨柱也不例外,他早有准备,将事先购买好的旧钢废铁一并拿出来,完成了自己家和前院陆家的捐献任务。

但随着运动的不断推进,人们发现捐献的旧钢废铁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为了达到目标,许多人开始将家里的各种金属器具都捐献了出去,甚至包括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珍贵的铸像。

何雨柱对这一现象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去减少一些损失,他深知这样的行为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面对如此狂热的运动,他感受到自己无能为力,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这也让他因身体突破带来的膨胀感消失殆尽,他何雨柱这百八十斤,都不够拆的。

于是,何雨柱决定采取另一种方式来保护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每天深夜,当人们都已进入梦乡,他便悄悄地来到接受捐献的仓库。凭借着他那能够外放十米的强大精神力,他仔细地挑选着那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金属器物和铸像,并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收起来。

他计划着,等到国家变得更加强盛的时候,再想办法将这些珍贵的物品重新捐赠给国家,让它们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和展示。

在这个时期,城里的男女老少、工人、老师、学生、干部,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积极参与到了“1070”运动中去。小高炉如雨后春笋般一座座地堆砌起来,不仅遍布在山间、田野和街道,就连雨水就读的学校里也同样矗立着小高炉。

今天何雨柱下班回家吃过饭,看着这整个街道热火朝天的架势,他的心灵有一种深深的疲惫。

中院又响起了敲盆声,何雨柱知道又要开全院大会了,这已经是第三次,这是又要传达街道上的指示,也不是他能抗拒的。

他也没拿什么板凳,跟大家一样站在院子里,三位大爷也没跟往常一样摆着谱,而是站在了大院中间。

一大爷易中海见大家都来了,也没让刘海中去做开场发言,而是直接就道:“今天这个大会是街道小高炉人手不够,需要我们各个大院支援,每户家庭都要腾出人手来参与街道的进料,烧炉工作,由于进料的危险性,所以需要家里的壮劳力参与,年轻人和没有工作在家的主要参与夜班……”

何雨柱也没有消极的去抵抗,一脸平静的跟着院里的同龄人报名参加,因为抗拒也没有任何益处,还会背一个不支持国家建设的恶名,被扣上思想有问题的帽子。

“何雨柱,你今天晚上跟许大茂,陈平安一起到街道办负责某某高炉的进料和烧炉,你们要带好吃食,保证体力,等到了街道,会有人给你安排工作。”

何雨柱听到易中海的话,高声的应着,然后回到房间做起了饭,吃过饭后用饭盒装了些吃食。也交待雨水在学校一定注意安全,不要做危险的事,也不要说牢骚话。

随后,何雨柱叫上许大茂和陈平安,三人一同前往街道办。一路上,他们也没有闲谈的兴致。

当他们到达街道办时,立刻有人迎了上来,引领着他们前往工作地点,并开始分配任务:“你们三个今晚负责这座高炉,要时刻在注意。为了确保能够炼出合格的钢材,高炉的火必须保持  24  小时不断,而且要保证足够的火力。同时,你们还要注意及时清理废渣,以免影响生产。”

工作人员交待完后,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留下他们三个人面对这座巨大的高炉。他们彼此对视一眼,然后迅速开始分工合作。

何雨柱负责铲煤,他将煤炭一铲一铲地送进炉子里,确保炉火持续燃烧。许大茂则负责拉风箱,他用力地拉动风箱,让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炉膛,助长火势。陈平安则负责观察火候,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炉火,时不时还得用爬上梯子清理铁水中的废渣,三人互相轮换着。

深夜,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高炉里的火焰发出呼呼的声音。何雨柱点着一根烟,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炉火通红,映红了四九城的夜空。他深吸一口烟,心中默默安慰自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没有人不犯错,没有任何发展是一帆风顺的,未来祖国的强大不就是明证吗。”

在随后的三个月里,何雨柱一直都是轧钢厂和街道办轮着转,不仅仅是他,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以他的身体素质自是没有什么伤害,但雨水却肉眼可见的销瘦了,他虽然心疼,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可能的给雨水她们补充营养,保证着吃食。

好在现在都结束了,但留给祖国大地的却是满目疮痍,虽不至于让前些年的努力白废,但也是将本就不厚的家底又一次掏空,这也为未来几年灾难埋下了祸根。

(这章写得很难受,深了怕关小黑屋,浅了又有种不吐不快的憋闷,草草带过,请书友们见谅!)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308/432836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