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接手摊子
林知夏站在秦铮身后,能感受到他宽阔后背传来的温热,莫名感受到一种令人安心的沉稳力量。
她看着他将自己护在身后的动作,心中微微一暖,方才那点因冲突而起的波澜也悄然平息。
她轻声开口,语气平静却清晰。
“秦大哥,事情正如胡老伯所言,我本与胡老伯谈好二百文接手剩余时日的摊位,他却要加价至一两,并威胁若我少一分钱接手摊位就要砸了我的摊子。”
秦铮听完,目光再次落到胡柱身上,只淡淡问了一句。
“你真的这般说过?”
胡柱被他看得头皮发麻,支支吾吾不敢承认,也不敢否认。
“也好商量吧……”
秦铮瞧他这副窝囊的样子,不再看他,转而对着炕上的老胡道。
“胡叔,既已谈好,最好还是立个契约,二百文,这摊子往后归林娘子所有,至于有人闹事……”
他顿了顿,声音陡寒,“咱们骆驼巷有骆驼巷的规矩,还轮不到外人撒野。”
这“外人”二字,明显是针对胡柱。
胡柱常年在外面混,很少回巷子。
每次回来都得闹出事儿来才罢休。
胡柱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最终在秦铮冷冽的注视下,屁都不敢放一个,灰溜溜地缩到了一边。
秦铮这才侧过头,目光落在林知夏脸上。
他的眼神深邃,里面快速掠过一丝极淡的惊讶和探究。
他显然没想到,这样瞧着瘦弱的女子,能放倒胡柱。
“没事?”
他问,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些许。
“没事。”林知夏摇摇头,迎上他的目光,坦然中带着一丝感激,“多谢秦大哥来得及时。”
一声秦大哥,秦铮听在耳朵里,觉得耳蜗痒痒的。
“嗯。”
四目相对间,秦铮迅速躲开视线,不去看林知夏。
“大哥!”
秦有志喊了一声秦铮,“就这么便宜了胡柱吗?他之前还想动手来着!”
秦有志气鼓鼓,像只打抱不平的河豚。
秦铮恢复了一贯的冷峻,看向秦有志,“他也没从林娘子手中讨到便宜。”
秦铮瞧着凶狠,但并不会一味提倡用暴力解决问题。
反倒在某些时候比秦有志更加理智。
胡柱现在怕秦铮,契约定下来之后基本上不会再闹事,但若是此刻为了出气,再教训胡柱一顿。
难保他不会再次怀恨在心,找人去林知夏的摊位上闹事。
“胡叔,若是没什么别的问题,便立个字据,钱货两讫。”
林知夏开口了。
她本来就是冲着盘下摊位来的,其余的事情她没那么关心。
“好。”胡叔答应下来,面带歉意,“不好意思啊林娘子,我替那逆子向你赔礼道歉。”
“胡叔,我没事。”
林知夏看着被病痛折磨还要受气的胡叔,嘴里也说不出责备的话。
况且这件事情,本来错也不在他。
林知夏用二百文钱,拿到了码头那个摊位的暂时使用权和一套旧厨具。
回去的路上,三人同路而行。
秦铮默不作声地走在她身侧半步远的位置。
秦有志则在一旁兴奋地叽叽喳喳,“林姐姐,你好厉害,居然能把胡柱撂倒!”
“不是我撂倒他,而是他自己绊倒了。”
林知夏浅浅笑着,无害又无辜。
秦铮闻言,目光掠过她沉静的侧脸,眼中那抹兴趣,愈发深了。
次日清晨,林知夏便带着苏慧娘去了老胡家。
一个简陋但结实的小推车,一个烧得黑黢黢的煤炉子,以及一口硕大的双耳铁锅,都堆在院角。
老胡挣扎着想起来帮忙,被林知夏婉拒了。
她和苏慧娘合力将东西清理出来,又仔细检查了一遍。
推车轱辘还算灵活,炉子也没破,大铁锅只是外表积了厚厚的油垢,刷洗干净应当还能用。
胡柱阴沉着脸蹲在门口,眼神像毒蛇一样黏在母女俩身上,充满了怨恨和不甘。
但大约是忌惮秦铮,到底没敢再上前找茬,只是啐了一口唾沫,扭过头去。
老胡看在眼里,又是愧疚又是无奈,趁着胡柱不注意,压低声音对林知夏道。
“林娘子,对不住……还有个事得告诉你。
我听前头回来的人说,就这两日,有一大批从南边来的货船要靠岸卸货,码头上估摸得要添不少短工。
正是卖吃食的好时候,你……你提前有个准备。”
这消息如同及时雨。
林知夏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多谢胡叔告知,我记下了。”
母女俩将东西推回自家小院,便开始热火朝天地清洗收拾。
杂烩羹是码头工人的主流选择,便宜顶饱,她可以做得更精细些。
但要想脱颖而出,光靠和别人一样可不行,提鲜是关键。
她想起前世吃过的海鲜粥或是馄饨汤里那些小小的虾皮,只需一点就能让汤水鲜味倍增。
可她在码头集市和西街都转遍了,压根没见到有卖虾皮的。
林知夏正为此事发愁,在院门口张望的李婶瞧见了,便问了一句。
听林知夏是想找提鲜的“小虾米”,李婶顿时笑了。
“哎哟,林娘子,你说那干虾皮啊?那东西咱们这儿可没有。
不过,你想找鲜虾,今晚就有啊!”
“今晚?”林知夏疑惑。
“是啊!”说起这个,李婶来了兴致。
“秋天河水凉了,正是河虾肥的时候,晚上它们都爱往岸边水草里钻!
咱们巷子好些人今晚都打算去河边下篓子呢!
你也一起去呗,能捞不少!
那活虾剁碎了放进汤里,可比什么都鲜!”
林知夏闻言,眼睛顿时亮了!
没有虾皮,有鲜虾更好啊!
“去!我去!婶子,算我一个!”
她立刻应下,又回头招呼苏慧娘,“娘,晚上我们也去抓河虾吧?”
苏慧娘有些犹豫,她性子弱,很少参与这类事,但看着女儿亮晶晶的,充满期盼的眼睛,又想到这是为了女儿的生意,便鼓起勇气点了点头。
“好……娘跟你一起去。”
夜幕降临,秋月如钩,洒下清辉。
骆驼巷附近的河岸边已然热闹起来。
三五成群的人们提着灯笼、拿着竹篾编成的虾篓或是简易的渔网,说说笑笑地聚在一起。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211/111111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