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土味儿才是硬道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土味儿才是硬道理


第125章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暖气片的咕嘟声。

坐我右手边的陈教授扶了扶眼镜:"小林,你这话说得可太糙了。"

"不糙。"我把图纸摊在桌上,"30CrMnSiA淬不透,整体锻造缸体的加工余量要留3mm,可咱们的立车最大切削深度只有2mm。"我敲了敲李工的方案,"理论热效率再高,造不出来就是废纸。"

有人冷笑:"那照你说,咱们就不往前迈步了?"

我盯着墙上的"自力更生"标语,喉咙里像烧着团火。

前世在研究所,我见过太多实验室里的完美方案死在生产线;今生在东北厂,我用报废车床改出能车特殊螺纹的设备,用矿泉瓶装丙酮给焊缝保温——土法子怎么了?

土法子能把图纸变成铁疙瘩,那就是好法子。

"我有个主意。"我走到黑板前,粉笔头在掌心搓了搓,"咱们先不做成品,做"试错工具"。"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刺啦刺啦的,"手动液压仿形铣床,用废料搭土台子。

每个方案先在这台子上跑实测,能活下来的,再进正式生产线。"

"胡闹!"刚才冷笑的人拍了桌子,"这是要搞大跃进那一套?"

我转身时粉笔灰落进领口,凉丝丝的。"三年困难时期,咱们靠窝头撑下来;现在搞东风,难道非得等洋设备到位才动手?"我想起在西南用千斤顶调冲床的夜,机油味混着铁锈味直往鼻子里钻,"我用矿泉瓶保焊温,不是因为我想省事,是因为我能动手。"

张司长敲了敲桌子:"小林,你有把握?"

"一个月。"我喉咙发紧,"用自建土平台完成前三号方案的关键部件模拟加工。

完不成,我回东北厂扫废料堆。"

散会时老教授拽住我胳膊,他掌心全是汗:"小林,我信你,可这土台子......"

"土味儿才是硬道理。"我冲他笑,"您等着看。"

消息传回西南是在三天后。

朱卫东的电报拍得急,字迹洇了一片:"夜校已开,等你指令。"我捏着电报站在走廊里,风从窗户缝钻进来,把纸角吹得一掀一掀。

西南厂区的灯应该亮了吧?

朱卫东那家伙最会动员,肯定把实训楼两间教室腾出来当战场;林小川那小子最近总摸图纸,拆报废车床的丝杠准比谁都利索;老罗的电气班最会变废为宝,食堂蒸笼的铜管说不定早被他拆去做冷却回路了。

半个月后我回西南,远远就听见实训楼传来金属碰撞声。

推开门的刹那,机油味混着焊枪的臭氧味劈头盖脸砸过来——墙上挂着拆下来的车床丝杠,桌上摆着改装的旧仪表盘当刻度盘,最里头的"仿形测试台"初具雏形,林小川正蹲在地上拧螺丝,蓝布衫后背全是汗。

"林工!"他抬头看见我,脸上的油泥裂出道白印子,"老罗说脉冲发生器今晚能调通!"

老罗从机器后面探出头,眼镜片上蒙着层油雾:"咱这手摇的,比洋人的电子脉冲慢,可准头差不离!"他拍了拍测试台的铁架子,"人民战争式的精密度,咋样?"

我摸着台面上的划痕,那是他们用角磨机打磨时留下的。"今晚就试第一套方案。"我嗓子发紧。

首个受试的是某高校团队的曲轴仿形切削方案。

理论计算里,刀具寿命能撑8小时;可当林小川摇动手柄,刀具刚碰到工件,金属尖啸声就炸开来——刚性不足,谐振了。

"崩了!"有人喊。

我冲过去,刀尖的碎渣还在冒热气。

林小川攥着断刀,嘴唇直颤:"对不起林工,我......"

"道什么歉!"我拍他后背,震得他踉跄两步,"这是好消息!"我捡起碎渣举给众人看,"理论里没写刚性不足会谐振,可现在咱们看见了!"我转身对记录员喊:"封存残件,标注"失效案例001",写《失败归因报告》!"

林小川瞪圆了眼:"写失败?"

"技术进步不是从成功到成功,是从失败到明白。"我指着墙上的"自力更生"标语,"记好了,每个失败都是给后来者铺路。"

又过十日,第三套方案上了测试台。

那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厂团队设计的,图纸边角卷着,计算书用订书机歪歪扭扭钉的。

林小川摇手柄时,我盯着转速表——120转/分,稳得像钟摆;测厚仪的指针晃了晃,停在0.025mm——比理论值松了0.005,可咱们的磨床能啃下来。

七小时后,刀具依然锃亮。我拍了拍操作的小徒弟肩膀:"停。"

会议室里,我把第三套方案的图纸摊在最上头:"它不惊艳,可结构简单、易维护、适合批量转化。"我看向电话,"给负责人拨长途,就说:"你们的设计能活下来。

""

当晚回宿舍,台灯在日记本上投下一团暖光,把纸面烘得软乎乎的。我蘸了蘸墨水,笔尖在纸上顿了两秒,终于落下字:“图纸上的光鲜救不了国,能让工人摸得着、修得了的东西,才有真命。”

第二天路过实训楼,那台土造测试台旁多了块木牌。红漆还没干透,晕着潮气  ——  上面写着  “东风一号试验平台(原型)”。阳光透过窗户斜斜铺在木牌上,“原型”  两个字泛着暖光,像簇刚点着的火苗,跳得很亮。

朱卫东攥着张纸凑过来,声音压得有点低:“林工,总局来电话了,说两个月后要验收阶段性成果。”  他搓了搓手,后半句卡在喉咙里:“咱们……”我望着测试台上没拆的第三套工件,指尖轻轻敲了敲木牌,漆料的糙感还留在指腹。

风从窗户钻进来,掀动桌上的《失败归因报告》。纸页哗啦啦响,像有人在耳边压低了声线说秘密。“该让更多火点起来了。”  我摸出钢笔,在报告扉页画了个尖细的小箭头。“先把‘失效案例  001’寄给李工他们  ——  说不定,这点火星子,能烧出更旺的势头。”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200/111110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