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三十五章 声名远扬与成长的烦恼

第三十五章 声名远扬与成长的烦恼


改良后的保温系统经受住了几场寒流的考验,大棚内温暖如春,蔬菜长势喜人,尤其是越冬的叶菜,在持续稳定的温度下,叶片肥厚油绿,比往年露天种植的品质好了不止一星半点。苏晚和陆衍成功抵御严寒、改良技术的事迹,连同之前智救拖拉机、带领互助小组共同发展的故事,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附近的十里八乡。

苏晚和陆衍,成了方圆几十里内有名的“能人”夫妻。他们的名声,不再仅仅局限于“种菜种得好”,更增添了“有技术”、“有头脑”、“肯帮人”的光环。

这份名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供销社的张主任对他们更加看重,主动提出明年可以签订更稳定的收购合同,价格上也愿意给予更大的优惠。互助小组的几位核心成员,如王婶、张嫂家,跟着苏晚学习,精心照料自家的小棚,这个冬天也有了不错的收成,日子眼看着有了起色,对苏晚和陆衍更是感激不尽。

然而,名声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和挑战。

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陆衍。他性格内敛,喜静,习惯于用行动代替言语。以往在村里,大家对他敬而远之,他乐得清静。可现在,他成了名人。走在村里,不断有人热情地打招呼,递烟,邀请他去家里坐坐,请教搭棚、垒灶的技术;甚至外村也有人慕名而来,带着礼物,想请他去帮忙看看地、指点一下。

陆衍不擅应酬,对于这些过度的热情和关注,他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他习惯性地用沉默和简短的回答来应对,这在有些人看来,便成了“架子大”、“不好接近”。虽然苏晚总是及时出现,替他周旋,委婉地解释他性子直、话不多,但陆衍自己心里也明白,他需要做出一些改变,至少,不能给苏晚拖后腿。

他开始尝试着,在别人请教技术问题时,尽量多说几句,把原理讲清楚;遇到真心实意来学习的,他会耐着性子演示一遍。虽然过程依旧有些生硬,但那份愿意沟通的态度,还是让不少人感受到了他的诚意。尤其是一些同样实干的老农,反而更喜欢他这种不绕弯子的实在劲儿。

相比之下,苏晚面对的压力更为复杂。她的能干和豁达赢得了广泛赞誉,但也招致了不同性质的关注。除了真心来请教技术的,也开始出现一些怀着别样心思的人。

这天,一个穿着干部服、自称是邻公社某大队干部的中年男人找上门来。他先是把苏晚和陆衍的成就大大夸奖了一番,然后话锋一转,提出希望聘请苏晚去他们大队当“技术顾问”,开出的条件听起来相当诱人:轻松的办公室工作,固定的高工资,还能解决户口问题。

“苏晚同志,你是个人才啊!窝在我们这小地方太可惜了!到了我们大队,你的才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为更多的群众服务嘛!”干部说得唾沫横飞,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优越感。

苏晚听着,脸上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哪里是看重她的技术,分明是看中了他们夫妻摸索出来的这套成功模式,想把她挖过去当“活教材”,甚至可能还想借此打压本公社的风头。而且,对方只字未提陆衍,显然是想把她单独挖走。

“感谢领导的看重,”苏晚不卑不亢地回答,“不过,我和我爱人陆衍在这里挺好的。我们的这点成绩,离不开村里和公社的支持,也离不开互助小组乡亲们的共同努力。技术我们可以交流,但离开这里,暂时没有考虑。”

干部没想到苏晚会拒绝得这么干脆,脸上有些挂不住,又劝了几句,见苏晚态度坚决,只好悻悻地走了。

类似这样的“挖角”试探,后来又出现过两次,有的许以重利,有的打着“组织需要”的旗号,都被苏晚一一婉拒了。她很清楚,她的根在这里,她和陆衍的事业刚刚起步,未来的规划也在这里。外面的世界或许有诱惑,但这里的土地和人情,才是她重生的意义所在。

然而,更让苏晚感到困扰的,是来自家庭内部微妙的变化。随着她名声越来越响,赚的钱越来越多,母亲李桂芹来她这里跑得更勤了,话里话外总是绕着“你弟弟苏明将来怎么办”、“家里房子该修了”这样的话题。虽然每次来还是会带点家里的蔬菜瓜果,但那种刻意亲近背后隐藏的期待和算计,让苏晚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更让她意外的是,一向对她冷淡的父亲苏富贵,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是横眉冷对,现在虽然依旧话不多,但看她的眼神复杂了许多,有审视,有惊讶,似乎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有一次,苏晚和陆衍去送菜,正好碰到苏富贵在村口和人下棋,居然破天荒地主动对他们点了点头!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却让苏晚愣了半天。

她知道,父母态度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如今展现出的“价值”。这种因“有用”而获得的亲情,让她欣慰之余,也带着一丝淡淡的悲凉。她渴望的是纯粹的关爱,而非利益衡量后的亲近。但她也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够打破坚冰,已是进步。她只能把握分寸,该帮衬的帮衬,但绝不会无底线地满足,更不会让这些家庭琐事影响到她和陆衍的小家。

这些外部的纷扰和内心的波动,苏晚大多自己消化,只在夜深人静时,偶尔会和陆衍提起几句。陆衍话不多,但每次都会安静地听完,然后握住她的手,或者简单地说一句:“有我在。”这三个字,成了苏晚最坚实的后盾,让她有勇气面对一切风雨。

名声带来的不全是烦恼,也有温暖的回报。春节前夕,互助小组的几户人家联合起来,非要请苏晚和陆衍去王婶家吃顿饭,表达感谢。饭桌上,都是自家产的菜、养的鸡,朴实无华,却情意真挚。大家纷纷敬酒,感谢他们夫妻的无私带领,让这个冬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了绿意,口袋里都有了活钱。

看着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听着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苏晚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和困扰都值得了。她和陆衍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欣慰和满足。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赢得尊重、并带动他人一起过上好日子的成就感,是任何金钱和虚名都无法比拟的。

夜色渐深,酒酣耳热。苏晚和陆衍婉拒了大家的挽留,并肩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寒风吹在脸上,却吹不散心中的暖意。

“累了?”陆衍侧头看她,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低沉温柔。

“有点,但高兴。”苏晚笑着摇摇头,主动伸出手,勾住了他的手指。

陆衍反手将她的手紧紧握在掌心,放进自己大衣口袋里取暖。

“明年,”苏晚看着远处村落星星点点的灯火,充满憧憬地说,“等开春,咱们把坡地开出来,种上果树。再养几箱蜜蜂,你说好不好?”

“好。”陆衍应着,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你想做什么,都好。”

星光洒落,将两人紧密相依的身影拉得很长。声名如同潮水,有涨有落,带来的有珍宝,也有泥沙。但只要身边的人是彼此,他们就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辨别,去取舍,去守护真正重要的东西。成长的烦恼,终将成为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的阶梯。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84/1111111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