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一心向上 > 第6章 事物都有可变性

第6章 事物都有可变性


事物都有可变性。

去做一件事情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有些事情在你计划一刻悄然发生了改变。

有些事情在你实施过程中发生了改变。

当一件事情发生变化后,你需要对部署做出相应调整。

变化分两种:

一种是拆台;另一种是添花。

拆台指的是有人要针对你,想要对你实行打压。

添花指的是有人要给你助力,想要你变得更强大。

拆台,多因权利之争和利益之争,属于极为狭隘的一种行为,有些人就是喜欢损人不利已。

锦上添花,不外乎你好他好大家好,此为向上之心。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锦上添花才是主流。

明白了可变性,在遇到事情变化时,就应该积极随之而变化,保持一心向上,最终做出正确行为。

向上之心,尤其多发生在慈善事物上,著名慈善歌星韩红,就是其中一位向上之心集大成者。

还有香港著名演员古天乐,都是一心向上的代表人物。

《果摊风波》

县城的朝阳路不算宽,却挤着两家紧对门的水果店。

古东的“鲜丰果行”在路西,招牌是醒目的橙黄色。

每天清晨五点。

他准会踩着三轮车去批发市场进货,车斗里码得整整齐齐的草莓、樱桃还沾着露水,路过的街坊总爱停下挑两斤。

四十岁的古东生得周正,眼角虽有细纹,笑起来却透着股实在劲儿。

单身这些年,他把所有心思都扑在店里,连收银台的零钱都按面值码得像小山,顾客找零从不用等第二秒。

路东的“老陈水果铺”就显得局促些,深褐色的招牌褪了色,玻璃门上还贴着去年的春节福字,边角卷得像枯叶。

五十多岁的老陈总爱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双手背在身后站在店门口,眼神总往对门瞟。

按理说。

朝阳路就这两家水果店,客源足够分,可老陈的生意却一天比一天冷清。

不是他的水果不新鲜,而是他总爱对着顾客耷拉脸,有人问“苹果甜不甜”,他能噎一句“不甜你别买”。

反观古东,哪怕顾客只买一块钱的橘子,他也会多塞两颗小圣女果,笑着说“尝个鲜”。

入夏那阵,西瓜成了主打。

古东特意在店门口支了张竹桌,切好的西瓜块用保鲜膜盖着,路过的人都能免费尝一块。

有次放学的孩子围过来,他干脆切了一整个西瓜,让孩子们捧着瓜瓤蹲在路边吃,自己站在旁边看着,像看着自家晚辈。

这事儿传到老陈耳朵里,他坐在店里拍着大腿骂。

“傻子!纯属赔本赚吆喝!”

可骂归骂,看着对门排队买西瓜的人越来越多,他手里的算盘珠子拨得震天响,脸色也阴得能滴出水。

变故是从一个闷热的午后开始的。

那天古东正在给葡萄套网套,防止运输时碰伤,有个常来买水果的张婶拎着菜篮子凑过来,压低声音说。

“小东啊,你可得留意着点老陈,刚才我在他店里问梨的价,他跟我说你离婚是因为你前妻得了艾滋病。

还说你说不定也被传染了,让我别来你这儿买东西,怕沾晦气。”

古东手里的网套“啪嗒”掉在地上,他愣了愣,随即笑了笑。

“张婶,老陈可能是跟您开玩笑呢,您别往心里去。”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像被塞进了块冰。

他离婚是因为前妻嫌县城日子苦,跟着外地老板走了,跟艾滋病八竿子打不着,老陈这话要是传出去,对他这小水果店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果然。

第二天一开门。

古东就觉出不对劲了。

往常七点多就该有人来买早餐水果,可那天直到九点,店里连个鬼影都没有。

他站在门口往对面看,老陈的店里却人头攒动,老陈正拿着个大喇叭喊。

“新鲜梨啊!刚从产地拉来的,吃着放心!”

有个熟客路过,古东笑着打招呼,对方却像没看见似的,低着头快步走了。

中午的时候。

古东盘点了一下,一上午就卖了三斤香蕉,还是个不知情的外地游客买的。

他坐在收银台后面,看着玻璃门外的阳光晃得人眼晕,心里又气又急。

他不是没跟老陈争过生意,之前老陈把苹果降价五毛钱一斤,他就把自家的橙子也跟着降,可那都是正常的竞争,从没说过这种缺德的瞎话。

“来而不往非礼也。”

古东攥着拳头,指节泛白。

他想起老陈那个二十出头的女儿陈莉莉,总爱穿紧身的连衣裙,化着浓妆,傍晚的时候会踩着高跟鞋从店里出来,坐上不同男人的车。

古东去批发市场,还看见陈莉莉在停车场跟一个中年男人拉扯,男人塞给她一沓钱,她却嫌少,哭闹着不肯松手。

傍晚。

古东没像往常一样按时关店,而是搬了个小马扎坐在店门口,见有人往老陈店里走,就赶紧站起来迎上去。

有对小夫妻要去买西瓜,他拦着说。

“兄弟,弟妹,你们可别去老陈那买,他闺女在外边做‘那种生意’。

听说得了不少脏病,都带回家了,他店里的水果说不定都被污染了,吃了要是染上病,那可就麻烦了。”

小夫妻对视一眼,赶紧转身走了。

接连拦了几拨人,都是同样的说辞,古东看着老陈店里的人越来越少,心里竟生出一股报复的快感。

到了晚上关店的时候,他数了数钱,虽然还是不多,但看着对面老陈锁门时铁青的脸,他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老陈果然很快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古东刚把水果摆好,就看见老陈背着双手站在店门口,眼神像要吃人。

“古东,你有种!”

老陈咬着牙说。

“你敢坏我闺女名声,我跟你没完!”

古东靠在门框上,叼着根烟,慢悠悠地说。

“陈叔,这话可不能这么说,是你先造我的谣,我这顶多算礼尚往来。”

“你!”

老陈气得手都抖了,却没再说别的,转身回了自己店里。

接下来的三天。

两家店的生意都一落千丈,路过的人要么绕着走,要么站在马路中间指指点点,没人敢踏进任何一家店。

古东倒也沉得住气,每天依旧按时进货、摆货,只是不再跟人闲聊,店里静得只能听见苍蝇飞的声音。

老陈却熬不住了。

他年纪大了,店里的房租、水电费每个月都得交,再这么耗下去,家底都得赔光。

第四天下午,老陈主动找上门来,手里还拎着一瓶二锅头。

“小东。”

他把酒瓶放在柜台上,语气软了些。

“咱们这么耗着也不是办法,都赚不到钱。

要不你把店转让给我,我给你个好价钱,你拿着钱去别的地方开店,咱们互不干扰,怎么样?”

古东差点被刚喝的茶水呛到。

“陈叔,您这是开玩笑呢?我这店开了五年,客源都是我一点一点攒下来的,怎么可能转让给您?”

老陈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他盯着古东说。

“你别给脸不要脸!我好说歹说你不听,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说完,他拎着酒瓶摔门而去。

当天晚上。

古东正在里屋睡觉,突然听见外面“哐当”一声巨响,紧接着就是玻璃破碎的声音。

他赶紧爬起来,冲到外屋一看,店里的玻璃门被砸得稀碎。

货架倒了好几个,苹果、梨滚得满地都是,几个穿着花衬衫的混混正拿着棍子往水果上砸。

“你们干什么!”

古东抄起旁边的拖把就冲上去,可对方人多,他没两下就被推倒在地,胳膊还被划了道口子。

混混们砸完就跑。

古东坐在满地狼藉里,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店变成这样,眼睛都红了。

他知道。

这肯定是老陈找来的人。

“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古东咬着牙,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老同学的电话。那同学在社会上混,认识不少人。

第二天凌晨。

老陈的店也遭了殃。

玻璃门被砸得粉碎,货架上的水果被踩得稀烂,连收银台都被掀翻了。

老陈站在店里,看着眼前的景象,气得差点晕过去。

他当即就报了警,可警察来查了半天,也没找到目击者,监控也正好坏了,只能不了了之。

从那以后,两家店就彻底停了业。

古东把破碎的玻璃门用木板钉上,老陈也在门口拉了根绳子,挂着“暂停营业”的牌子。

没人敢先装修,生怕刚装好又被对方砸了。

街坊们路过的时候,都忍不住议论纷纷。

有人说古东太冲动。

有人说老陈太缺德。

好好的两条生意路,就这么毁了。

没过多久。

这事就惊动了治安大队。

队长李刚带着人来勘察现场,还找了街坊邻居问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两家的矛盾说了个清楚。

李刚把古东和老陈都叫到队里问话。

可两人都一口咬定,店里的损坏是自己想重新装修,故意砸的,跟对方没关系。

“你们俩当我是傻子是吧?”

李刚把笔往桌上一拍。

“街坊们都看见了,你们俩天天对着干,现在店都砸了,还嘴硬。

要是再这么闹下去,别怪我按治安条例处理你们!”

古东和老陈低着头,一声不吭。

李刚看着他俩,无奈地叹了口气。

“都是成年人了,做事能不能动点脑子?为了点生意,闹到这份上,值得吗?

赶紧把店修好了,好好做生意,别再惹事了!”

说完,就让人把他俩放了。

出了治安大队,老陈恶狠狠地瞪了古东一眼。

“这事没完!”

古东也没示弱,回瞪了过去。

“奉陪到底!”

接下来的一个月。

两人就像仇人似的,见了面也不说话,各自守着自己破败的店。

古东偶尔会去批发市场转一转,看看水果行情,心里却没底,不知道这店还能不能开下去。

老陈则整天待在家里,跟老婆天天吵架。

他女儿陈莉莉也因为名声坏了,不敢再出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这天。

古东收到一条陌生短信,是老陈发来的,说要跟他在城外的干河沟了断,让他有种就一个人来,别带帮手。

古东看着短信,笑了笑,他知道老陈肯定会带很多人,可他也没怕。

他想起自己店里还有个没用完的煤气罐,又去五金店买了个喷火枪,装在包里,骑着电动车就往城外去。

干河沟在县城西边,平时没人去,沟里的水早就干了,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

古东到的时候,老陈已经带着三十多个人在那儿等着了。

都是些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手里拿着棍子、钢管,凶神恶煞的。

老陈看见古东一个人来,当即哈哈大笑。

“古东,你还真有种!不过就你一个人,今天我非让你横着出去不可!”

古东没说话,慢慢放下背包,从里面拿出煤气罐,背在背上。

又掏出喷火枪,拧开煤气阀,按下开关,“呼”的一声,蓝色的火焰瞬间喷了出来,照亮了他的脸。

老陈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眼睛瞪得像铜铃,身后的小伙子们也吓得往后退了退。

谁也没想到,古东竟然会带这种东西来。

“陈叔。”

古东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狠劲。

“我不想跟你拼命,可你要是非要逼我,咱们今天就同归于尽。

你砸我的店,我砸你的店,你造我的谣,我坏你闺女的名声,咱们早就扯平了。

要是你还想闹,我这煤气罐一炸,咱们谁也别想活!”

老陈看着古东手里的喷火枪,火焰在风中跳动,映得他脸色发白。

他咽了口唾沫,往后退了一步,声音有些发颤。

“古东,你……你别冲动,有话好好说。”

“好好说?”

古东冷笑一声。

“当初你造我谣的时候,怎么没想过好好说?

你找混混砸我店的时候,怎么没想过好好说?

今天。

你带这么多人来,想让我横着出去,怎么没想过好好说?”

身后的小伙子们开始窃窃私语,有人偷偷把手里的棍子藏到了身后。

他们都是老陈花重金找来的,可没人想跟一个背着煤气罐的人拼命。

“我……我错了,小东。”

老陈的语气彻底软了下来,他走上前两步,双手抱拳。

“是我不对,我不该造你的谣,不该找混混砸你的店,我给你赔罪了。

咱们别再闹了,好不好?你的店,我帮你修,装修的钱我出,你看行吗?”

古东盯着老陈看了半天,见他眼神里满是恐惧和哀求,身后的小伙子们也都没了气势,才慢慢关上喷火枪,关掉煤气阀。

“陈叔。”

他说。“我不是非要跟你斗,我只是想好好开个店,赚点钱过日子。

你要是早这么想,咱们也不会闹到今天这地步。”

老陈赶紧点头。

“是是是,你说得对,是我糊涂。

我这就带他们走,明天我就找人给你修店,所有费用都我出。”

说完,他赶紧回头对身后的人说。

“都愣着干什么?走!”

小伙子们如蒙大赦,转身就往回跑,老陈也赶紧跟上。

走了几步,还回头看了一眼古东,见他没追上来,才松了口气,加快脚步走了。

古东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草丛里,才慢慢放下煤气罐,瘫坐在地上,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刚才。

他虽然表现得很镇定,可心里也怕得要命,他知道,只要稍微有点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天一早。

老陈果然带着装修队来了,还拎着水果和营养品,一个劲地给古东道歉。

古东也没再揪着过去的事不放,毕竟再闹下去,对谁都没好处。

装修队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两家店都修好了。

古东的“鲜丰果行”重新挂上了橙黄色的招牌,比以前更亮了。

老陈的店也换了新的招牌,叫“诚信水果铺”,他还特意在门口贴了张告示,写着“诚信经营,绝不造谣”。

重新开业那天,古东和老陈都在门口放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吸引了不少街坊。有人问古东。

“小东,你跟老陈和好了?”

古东笑着说。

“都是街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哪有那么多仇怨?以后咱们好好做生意,互相照应。”

老陈也在旁边附和。

“对,以后咱们公平竞争,绝不搞那些歪门邪道。”

两家店的生意都格外好。

古东依旧给顾客多塞水果,老陈也学着对顾客笑脸相迎,偶尔还会跟古东互相借点货。

有次古东的西瓜卖完了,老陈还主动把自己店里的西瓜分给他一些,笑着说。

“都是做生意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夕阳西下的时候。

古东和老陈都站在店门口,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相视一笑。

他们都明白,竞争不是你死我活,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计。

就像古东当初想的那样,他只是想好好开个店,赚点钱过日子。

而老陈也终于明白,靠造谣、打压对手,是做不好生意的。

从这以后。

朝阳路的两家水果店再也没闹过矛盾,反而成了县城里的一段佳话。

有人说。

是古东的煤气罐让老陈醒悟了。

也有人说。

是老陈自己想通了。

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

在这个合作共赢的时代,锦上添花远比落井下石更能走得长远。

而古东也更加坚信,遇到事情变化时,积极调整,保持向上之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64/511810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