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科举不易,九族文盲出了个读书人 > 第35章 入学礼

第35章 入学礼


“娘,他们挖就挖了,非要跟着我们挖。”王家大儿子低声和钱氏埋怨。

钱氏看着紧紧跟在身后的村里人,怎么甩都甩不掉,有些脸皮厚的,甚至上前和他们寒暄两句,然后就一直跟着王家。

两家挖了一上午,碰头的时候,都从双方的眼中看出了无奈。

钱氏压低声音道:“幸亏栓子让咱们今天把草药给卖了,不然村里人这么挖,到时候不知道还能不能卖出去。”

“栓子这孩子,是有点说法的。”赵大娘咋舌。

昨日她还想着怎么顾家人竟让栓子这六岁孩子出主意,今日见到满山都是人,她就知道栓子的做法是最好的。

两人虽然大字不识,但生存经验足,一下就知道栓子昨日的主意有多正确。

他们两家比村里人占先机,肯定能比村里人挣得多。

已经不是能不能卖上价的事了,奇货可居,不管是什么东西,一旦多起来就不值钱,甚至会卖不出去。

此刻,老王头和吴老头已经跟着顾三郎来到顾家。

顾如砺见三人面色疲惫,连忙给三人倒水。

老王头看着乖巧给他倒水的顾如砺微微点头,这孩子是个懂事的。

他家里那几个孙子,比栓子年纪还大,可没一个这么贴心懂事的。

“怎么样?顺利吗?”老王氏着急地问儿子。

顾三郎喝完水,衣袖顺手把下巴上的水渍擦掉:“一切顺利,银钱还是先前的一样。”

说着,顾三郎把压在背篓最底下的铜板拿了出来放在桌上。

顾家这次挣的铜板没有上次多,就六百多文,王家挣了一千多文,吴家卖了九百多文。

听见三家就自己家挣得最少,老王氏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微妙。

“大山,嫂子,这次多亏你们带着我们一起了,不然我们也挣不了这钱。”

老王头和吴老头感激地看着顾老头和老王氏。

两人千恩万谢,老王氏心在滴血。

这本来是顾家挣钱的路子啊,白白让别家学去,特别是这次顾家挣得比两家还少。

“嗐,这山是附近老百姓的,咱们几家关系好,你们也没少帮衬我们顾家,犯不上道谢。”

闻言,两人眼中放松了些许。

刚刚见老王氏脸色变化,顾家带着他们挣钱,这次草药卖得比顾家多,说起来他们也有些不好意思。

聊了一会儿,两人在顾老头的挽留中,执意要回去吃。

“家里已经给留着饭了,就不吃了。”老王头说着用眼神示意吴老头。

吴老头也跟着附和:“是啊,家里做了饭,就不用留下来吃了,改日我让家里做顿好的,到时候我们喝两杯。”

两人起身,离开前,又从卖草药的布包里拿出二十文来。

“大山,你们好心,但我们也不能没点表示。”

“顾老弟,这次是我们占你们便宜,这钱你一定要收下。”

顾如砺看着桌上的铜板,两人怕是早就商量好了。

“这都是你们全家辛苦挖草药得来的,我们也就带着你们认草药而已,哪好意思要这钱。”

这山上的东西,谁挖到就是谁的,村里人一直这样默认的。

不说别的,今日进山挖草药的村里人,也是理直气壮的。

这二十文,差不多是壮力辛苦干一天的银钱,顾老头哪好意思要。

三人互相推着,老王氏尽管刚刚还觉得自家挣得比两家少,这会儿也开口拒绝道:“这钱是你们家里老老少少,天天不顾日头挖草药挣的辛苦钱,快拿回去。”

老王氏说着,麻利抓起桌上的铜板丢进二人的背篓里。

“栓子不是要去读书吗?栓子喊我一声爷,就当是我的心意。”

老王头又从身上摸出铜板,直接放在顾如砺的怀中。

顾如砺看着几人推搡着,不知道还以为是在吵架呢。

结果一个没注意,下意识就接着老王头给的铜板。

回过神的时候,老王头已经冲到顾家的大门了。

吴老头见状,也把铜板放在顾如砺怀中。

“亲家,给孩子买些读书用的东西。”

两人走得很快,生怕顾老头和老王氏追上去。

看着儿子怀中的铜板,老王氏轻笑:“亲家前日还因着栓子读书的事,闹着让家里分家呢,今日竟让买读书用的东西。”

一旁的吴氏有些不好意思,前日她娘突然在山里大声嚷嚷起来,要不是公婆人好,她这会儿在顾家肯定难过。

这种事,要是发生在别家,她这个做儿媳的早就被丈夫打了。

村里不是没发生过这样的事,婆婆教唆儿子打骂儿媳妇。

“娘,明日栓,如砺要拜师,我缝了件外衫,我回屋拿来给如砺试一下看合身吗?”

吴氏说着已经起身进屋,没一会儿拿了一件青色的外衫过来。

“大嫂费心了。”顾如砺腼腆一笑。

吴氏却已经把外衫给顾如砺套了上去。

外衫一套上去,堂屋内的顾家人眼前一亮。

“大嫂手艺好,如砺这么一打理,和那些地主员外家的公子一样精神。”顾三郎夸赞道。

顾如砺被顾二郎拉过去,不停啧啧点头:“小弟长得真俊。”

紧接着,顾如砺又被几个嫂子拉过去一番稀罕,顾老头和老王氏慈爱地看着孩子们。

顾如砺认命地让家人盘了好一会儿,额头都冒了汗,这才把外衫脱了出来。

吴氏把外衫拿在手中,含笑道:“衣摆有些长,一会儿嫂子回屋改好,保证不耽误你明天拜师。”

就在这时,陈氏转身回屋,拿着一个青灰色布包出来。

“如砺,这是二嫂给你缝的布包,到时候装一些小东西也轻便。”

顾如砺接过布包挎在身上,这布包倒是和以前七八十年代的军挎包很像。

没想到古代人已经背上这样的包了。

也是,古代人也不是傻子,这些时日,他去镇上,也见过几个背着样式新颖的布包,有些绣上好看的花样,比现代的斜挎布包精巧多了。

“谢谢二嫂。”

“如砺,二哥给你编了个小巧的书篮,这样你背着就不累了。”

顾如砺看着二哥手中小巧的书篮欢喜不已:“谢谢二哥。”

大房和二房都有表示,三房自是不可能没点准备。

杨氏一条方巾,顾三郎准备了一根簪子。

顾家人都看向顾三郎,因为顾如砺现在只用发绳绑了双紒衫子。

“那日在私塾外,我见那些学子有不少束了发。”

寻常人家的男孩,在十五岁束发,表示成童。

可那日顾三郎见到的学子,不少看着也就比小弟大个几岁就已经束发。

顾三郎怕小弟去了私塾,要是短了这些,被那些学子欺负。

那些学子瞧着就不好相处。

“谢谢三嫂三哥。”

顾如砺一一接过大家给他的入学礼,眼含感动。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41/4332734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