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县试结束
“不是我。”吴庸愤怒地看着顾如砺:“你故意冤枉人是不是?!就因为我平常跟你不和。”
“我没那么无聊。”顾如砺淡淡道。
陈有志突然拿着自己的考篮翻看起来,赵来见状,同样如此。
“我这也有一张。”陈有志拿出纸条。
没多会儿,赵来也阴沉着脸,“大家都是同窗,有必要做这么绝吗?”
“凭什么因为吴庸不出圈就怀疑他,吾儿不是这样的人。”吴父挡在儿子前面。
就在此时,王永之颤颤巍巍拿出一张纸条。
这下,全部人都怒瞪吴庸。
顾如砺则是皱了下眉。
“时辰不早了,大家再仔细检查考篮,此事县试结束后再议。”
袁夫子发话,大家最后作罢,低头开始检查考篮。
索性并未再搜出什么来,顾老头把儿子的考篮抱在胸前,眼神警惕。
陈有志同样如此,此次县试对他来说很重要。
一行人沉默地往考棚走去。
“我没有携带夹抄,我没有。”前面有学子崩溃大喊。
顾如砺和陈有志对视一眼,心提了起来,想到来之前已经多次检查过,放心了些。
来到检查考篮的官差面前,见搜子没搜出什么逾规的东西,顾如砺这才放下心来。
顺利进去后,顾如砺想到刚刚的纸条,上面的笔迹似乎不是他们五人其中一人的。
同窗好几年了,顾如砺还是认得吴庸和王永之笔迹的,但他知道,此事只有二人有可能会做。
表面上只有吴庸的考篮里没有夹抄,但吴庸此人莽撞,却不是傻子,这样做是怕大家不怀疑他么?
可当时王永之表情又不像是演的,如果是他,那顾如砺都想大赞奥斯卡影帝。
只要不是个傻子,都不会做这样的事,但,人的嫉妒心确实让人变得面目可憎。
“县试第四场,始。”
顾如砺定了定心神,开始做题,能不能上榜,就看最后一场了。
最先开始的,是一道四书题,一道经义题,还有一道赋诗,最后一道是试论题。
前面两道是最简单的,顾如砺慢条斯理写完,用了点干粮,便开始写诗了。
这是一道悯百姓之苦的题,顾如砺下意识想到悯农这首诗。
别说,这要是默了,不想出彩都难。
大虞在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顾如砺也看过这里的史记,知道这里大概是个架空的朝代。
最后,顾如砺还是自己写了首诗。
他读了这么多年书,让他厚着脸做个文抄公实在也做不到,再说,他相信自己。
同时,诗已经写好,顾如砺眉眼弯了弯。
最后一题,就是论了。
‘今有一妇人王氏,夫张三失踪五载,王氏二嫁李四并诞下一子,张三归来,告至官府,欲要官府做主,把妻归还张家,李四按偷奸论罪,其子为奸生子,王氏与李四感情和睦,不愿归张家,二人也声称是正常婚嫁,何处之?’
好家伙,失踪五年,一回来就把前妻告了,还想把前妻的现任送进去,大虞偷奸的罪名可不小,不止要刺字,还要发配挖矿几年。
奸生子的名头若是落在小孩身上,一辈子都会是贱籍。
“答:大虞律,夫逃亡三年,经府衙发放婚嫁文书,便可另行改嫁,如有文书,王氏二嫁并无错。
若无文书,需询问可有婚书,若有婚书无文书,乃府衙出了纰漏,需妥善处理。”
无文书但有婚书,这可是衙门出了错,毕竟婚书得在府衙登记造册才行,而且张三失踪五年,为何没人给王氏出具另嫁文书。
“若无文书无婚书,需以双方和谈为主,原因其一:王氏其夫失踪多年,二嫁乃人之常情,合乎情理合乎国情;其二:王氏和李四夫妻感情和睦,且已诞下一子,若强硬归张家,定然心中不愿。”
“......”
顾如砺最先从律法讲起,最后又从礼法等等说起,连官府可能出现的疏漏都写了出来,还写了怎么补救。
要他来说,很大可能是官府那边出了纰漏,不然王氏和李四正常婚嫁,就算张三告到官府,也是无用的。
等写完,就听到提示还有三刻就要糊名交卷。
还好,还来得及,顾如砺看着晾在木板上的卷子。
等糊名的时候,顾如砺长舒了一口气,县试总算结束。
出了考场,看着不远处招手的父亲,橘红色的晚霞落在父亲的脸上,让顾如砺的眼神柔和了几分。
“可还顺利?”袁夫子抚了抚他的头。
“顺利。”
袁夫子含笑地点了下头,顾老头则是开始关心儿子。
“老儿子哟,要不要先回去收拾一下?”
“不用了,今天不急,等大家出来一起回去吧。”
不多时,人齐了,一行人沉默地往院子走去,今天的事还没完。
回到住处,袁夫子转身。
“永之父亲,也该给大家一个交代了吧?”
王永之的父亲听到袁夫子的话,当即恼怒道:“夫子这是何意?你觉得这件事是我做的?”
“我会给自己儿子放夹抄舞弊吗?事关我儿前途。”
袁夫子只是一瞬不瞬地盯着他,直到众人也觉得不对劲,王永之更是瞪大双眼。
“父亲,你,”
“你是我儿子,连你也不信我?”
王永之闻言,一脸愧疚,脸上却有些犹豫。
却见袁夫子神色平淡道:“永之父亲,你我二人通过书信,你的笔迹我亦是认识,非要如此,回青山镇之后,老夫拿出书信对峙,此事抵赖不得。”
听到袁夫子的话,王父后退一步,大家一看就知道他心里有鬼。
顾如砺冷笑一声,摇头出了堂屋。
晚饭的时候,顾如砺发现师父有些沉默。
翌日,天还没亮。
今天县试发长案,顾如砺有些紧张又期待,所以早早醒来。
洗漱的时候,发现另外几家都醒了,只是王家父子不见人影,不知是不是无颜面见大家。
顾老头压低声音跟儿子说话:“昨晚我听到你师父让王永之今后不用去青山学堂了。”
“夫子一向正直,同窗之间有小争执不便过多插手,但这件事已经踩到夫子的底线了。”
别看这几年他和赵来几人吵来吵去,但这两人在学堂内可不敢做得太过。
顶天了就在街市上嘲讽他两句。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41/4332727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