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被吓到的赵官家
养居殿。
皇帝寝宫。
赵官家每个月只住在这里十来天。
剩下的时间依旧在努力,睡在各宫嫔妃那里。
但养居殿仍旧是皇帝居所,真正的私人居所,只有他一个人能住。
而且严格意义来说,这里才是真正的后宫。
像御书房,宣政殿,弘文殿,这些理论上都属于前朝,皇帝办公场地。
类似于现代村镇街边自建小二层开店,一层是店铺工作区域,二层是自己家。
御花园则属于别院,也并不属于后宫范畴。
所以这算是梅呈安真正意义上来到后宫,也还是挺好奇的。
只不过好奇张望后,马上就是失望,但想想又觉得没必要。
明明知道大虞皇宫小,宣政殿都那么寒酸,稍微大点的一路主政府衙,都差不到哪里去。
后宫宫殿那就更别想多宏伟了!
养居殿就显得很寒酸,也就比自家宅子主屋占地大了点。
青瓦琉璃……
可能是现代思维,来源于明朝规制的原因。
亲王王府规制用青瓦琉璃顶……
像现代棒子国最著名的那个魔咒地,名字来源就是青瓦琉璃!
而他们在明朝的时候是郡王爵位,所以按照规制只能用青瓦琉璃顶,不能用明黄色!
因此……
每次梅呈安上朝,看到皇宫的琉璃顶,就有种身在割据政权。
没有半点天朝上国该有的气象。
再看看这青瓦琉璃顶的小家子气养居殿……
梅呈安觉得赵官家能产生迁都念头,也是属实正常的。
排出其他所有各种因素,就单单皇宫一条,迁都他就说的过去!
在官宦带领下进入养心殿。
赵官家见梅呈安进来,放下了手中的书,恰好被梅呈安看到书名。
汉书!
正好还是记载高祖迁都的一册!
汉朝建立之初最开始定都并不是长安,而是洛阳,经过娄敬,张良劝谏下,最终决定迁都长安。
其中收到过不少朝臣反对,以及刘邦应对之策,先修建未央宫,巩固要塞。
最后直接自己从洛阳跑路,强行耍无赖完成迁都的全部经过。
特意读汉书,还偏偏读这一册,赵官家迁都的意图非常明显。
梅呈安心中分析,对赵官家躬身下拜,“臣梅呈安拜见……”
“免了!免了!”
赵官家挥挥手,止不住笑意。
对梅呈安他可是满意到不能再满意。
年纪轻轻能镇压边军,在劣势下掌控瓦桥关。
通过些许不起眼的小事儿,就能洞察出高长书谋反。
能臣,忠臣,贤臣,干臣,在他看来这些都不足以评价。
真要给梅呈安定义,他给出的答案是传家宝。
年轻能干又能力还忠心耿耿,这不妥妥的传家之臣。
满是身体好点活个七八十岁,最起码能辅佐至少两代后世之君……
差一点也最少能辅佐一代后世之君!
这不就是妥妥传家宝嘛!
“朕知道你今天回京,特意吩咐膳房准备接风宴,来招待你这位大功臣!”
赵官家带着梅呈安到了前厅,吩咐宦官通知膳房上菜,特意还解释了这次接风宴膳食来历。
“最近膳房去苏家学习完厨艺大涨,听说苏家厨师的厨艺都是苏轼教的,你正好尝一尝,看看膳房学习的到不到家?”
说起这个他又想到了瓦桥关控制边军的奏书,“真没想到苏卿家还是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全才!”
“朕还真是幸运啊!”
赵官家由衷感叹,真觉得自己幸运。
且不提之前吕简仪,范仲淹,富弼,就说现在……
能有个梅呈安他就已经足够惊喜的了,结果没想到他同届进士,还有章衡,章惇,苏辙这样的人才。
章惇本次立功足够惊艳,苏轼更是让他意外。
最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名不见经传,只因娶了梅呈安姐姐,才让他有所印象的元昌松。
能文能武,痛殴边军叛将,最后还硬生生讲道理,让对方痛彻心扉认罪无误。
都是人才啊!
“官家过奖了!”
领导夸奖自然要谦虚,梅呈安漂亮话张口就来。
“此番巡边为官家指派,我等也只是为国尽忠,尽了人臣本分,只求对得起官家栽培,朝廷发放的俸禄,不敢居功自傲!
封建王朝论功行赏怎么能没皇帝?
你说事是你办的,那指派你的是不是皇帝?
反正皇帝又不能给自己赏赐,第一功臣肯定是皇帝!
皇帝因此高兴了,赏赐还会少了你的?
这就叫古代打工人必备技能,但不适配现代。
现代老板真能舔着脸给自己发奖金!
真能踏马舔着个比脸,说都是自己功劳,跟别人没关系!
“哈哈哈……”
赵官家开怀大笑。
做皇帝知道有些话是吹捧。
朝臣对自己吹捧大概率不是真心话,而且很可能是个佞臣。
但是也得分类……
吹捧自己的是怀诚,从小就实诚的梅怀诚!
他还是个纯正的忠臣,能臣,贤臣,干臣……
那些话就不是他故意吹捧,而是他说的真心话!
所以赵官家心里也是真的开心,大手一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朕可不会忽略了!”
果然皇帝都这个性格……你越是不居功自傲他就越是会记住你的功劳……轻松拿捏……梅呈安心中很是得意。
君臣两人开始闲聊。
赵官家对瓦桥关张来成叛国的事情很感兴趣。
尤其对梅呈安中门对狙射杀副总兵,攻心为上收服边军的细节更加感兴趣!
奏书虽然也有记录,但并不详细,许多细节都是一带而过。
没有梅呈安讲述的清楚。
一套讲完下来,赵官家听的如痴如醉,更是感叹:“君子六艺!晏卿培养的没错!”
“朕就是习得不全面,才过于文弱!”
“读书人还是要全面的好,等回头科举也得改一改,得加上射艺,御艺!”
“文武兼备方为朝臣嘛……”
其实大虞读书人情况还好,虽然比唐朝时候差点,但读书人也大多数都是文武兼备,远远没到读书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地步。
大部分正经入朝为官的官员,不说都能带兵打仗,但也大多数精通军事。
真正导致文臣成了弱鸡的还得是明朝!
只能说老朱研究出来的八股文,真正打断了读书人的脊梁……
饭菜端上桌,还特意上了两壶酒。
君臣两人边吃边聊,赵官家不停给梅呈安夹菜,把话题扯到了汴梁上。
“怀诚,你觉得汴梁如何?”
“天子常在,国之都城,商业繁茂,人口充足,自然是天下繁华第一城!”
梅呈安装作不知道迁都之议,给出了他对汴梁的评价。
当然这话也没有吹捧,现在的汴梁城也确实繁华。
真说起来比清明上河图那个时期的汴梁还要繁华的多。
“那作为都城呢?”赵官家追问。
“汴梁周围水网发达,交通便利,粮食运送轻便!”
梅呈安依旧如实回答,汴梁作为都城确实有优势,因为水网密集,交通便利,不管是陆运,漕运,都非常发达。
能轻易把南方的粮食运过来,满足汴梁几百万人口的粮食不足。
这也是为何这里会成为都城的原因!
国家人口增长太快,都城自然也会因人口太多,而导致产生粮食危机。
这也是为何许多唐朝开始定都长安,后来都往洛阳跑的原因。
就比如说唐朝,开元盛世余晖下的天宝初年,唐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首都长安附近竟然出现饥荒,粮荒……
而大虞呢?
都城人口可比唐朝时长安多的多!
但汴梁的优势,也同样是劣势。
交通便利因为地处平原,平原劣势便是无险可守,这对古代王朝来说是都城致命缺陷。
“只不过汴梁乃是四战之地,天下一统尚可为都,外敌环绕下为都风险过高!”
赵官家顿时双眼迸发出精光,“所以朕想要迁都,但文武百官尽皆反对,无人支持!”
“这次高长书意图谋反,把朕给猛然惊醒,每每想到四周关隘如果失守,汴梁就无险可守,朕就一身冷汗啊!”
被吓到了……梅呈安秒懂。
真正能威胁汴梁的只有北辽,而北辽恰恰是大虞最大的敌人。
过了大名府就能长驱直入,汴梁面对北疆所拥有的屏障实在是太少了……
同样对北汉,西夏,拥有的屏障也不多!
只要跨过了为数不多的屏障兵临汴梁,城外京郊大营有几十万大军无险可守也白扯!
以前哪怕兵败损失惨重,都没有过最后屏障被威胁的事情,赵官家没有太多感觉。
可这次高长书是准备在大名府搞事情,赵官家就被吓到了!
那是真的做了噩梦,好几次被吓醒啊!
一时间他觉得汴梁哪哪都不安全,所以就动了迁都的心思!
“迁都事关重大,且我大虞立国以来,便定都于汴梁,贸然迁都势必引起朝野动荡,还需要说服朝臣,最起码也要得到一部分朝臣支持!”梅呈安说道。
自古以来非被迫迁都的案例,那就没有顺顺利利迁成的。
远的盘庚迁都,到近的北魏孝文帝迁都,都不是啥轻松的活。
因为迁都会损伤太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就最简单的,汴梁朝中好不容易买了房子的官员,借的钱可能都没还清呢!
这个时候迁都,他们还得重新买房子,而且在汴梁借钱买的房子也会不值钱降价,一来一去可能得损失半辈子俸禄……
更不用说那些在汴梁置地,产业颇多的人了!
道理赵官家自然也懂,但他实在是被吓到了,自己倒是也还好,没多少年过头了。
现在最让他害怕的是后世之君,要来个昏庸的,除非能灭了北汉,西夏,北辽,最差也得夺回燕云十六州,才能稍稍安心。
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哪怕为了江山国祚不亡于昏庸之君,他也得迁都保证不出现被长驱直入,兵围汴梁的情况。
所以赵官家当即追问:“怀诚,可有办法?”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35/4312943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