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诸天长生:坑爹系统迟到百年 > 第126章 明教相助

第126章 明教相助


“农村包围城市”?众人虽第一次听这词,却觉得无比贴切和精妙!

“第三步,”李长安继续道,“待皖南浙西基本平定,集庆孤立无援,人心惶惶之时,再水陆并进,一举攻克集庆!将此龙蟠虎踞之地,变为你的根本之地!届时,进可窥视中原,退可割据江南,立于不败之地!”

徐达重重一拳砸在手掌上,兴奋道:“妙啊!如此,取集庆便是水到渠成,代价最小!”

“拿下集庆之后呢?”朱元璋急切地问。

“之后?”李长安笑了笑,“之后便是经营江南,积蓄力量。集庆只是开始,你要逐步消化整个江浙皖赣这片最富庶的区域。同时,别忘了你的檄文,‘驱除胡虏’的大旗要一直举着,但主力不必急着北上。让北方的刘福通、张士诚他们先去和元廷主力死磕,你在南边默默种田、练兵、造船。”

“等到北方打得两败俱伤,元廷元气大伤,你的力量也积蓄到顶点之时……”

李长安的笔尖猛地向北一挥,气势磅礴,“再以泰山压顶之势,挥师北伐!  届时,凭借长江天堑和强大水师,溯江西进可取两湖,北上淮河可图中原!一路打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必然应者云集,势如破竹,直捣大都!”

一整套清晰无比、循序渐进、风险极低却又潜力无限的战略蓝图,在李长安懒洋洋的话语中,展现在众人面前!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避实就虚,农村包围城市!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再北伐!  借力打力,坐收渔利!

这策略,完美契合了朱元璋现有的实力和处境,将他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将风险降到了最低!

书房内,一片寂静。

朱元璋、李善长、常遇春、徐达、马秀英五人,全都听得目瞪口呆,心驰神摇!

这已不仅仅是军事策略,更是争鼎天下的顶级政治智慧!

每一步都环环相扣,看似保守,却蕴含着最凌厉的攻势!

良久,朱元璋才猛地回过神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因为极度激动,声音都变了调:

“师尊……此乃定鼎天下之道!弟子……弟子茅塞顿开!拨云见日!得此方略,何愁天下不定?!”

李善长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对着李长安长揖到地:“前辈真乃神人也!此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非常人所能及!善长……叹服!五体投地!”

常遇春和徐达也是心悦诚服,齐声道:“末将谨遵老神仙方略!”

马秀英看着李长安,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敬佩与感激。

李长安坦然受了众人的大礼,打了个哈欠:“行了,路子指给你们了,具体怎么走,就看你们自己了。我老人家累了,回去睡觉了。”

说完,竟真的伸着懒腰,晃晃悠悠地走出了书房,留下依旧沉浸在巨大震撼和狂喜中的五人。

就在朱元璋于滁州紧锣密鼓地筹备南渡长江、按照李长安制定的方略进取天下之际,远在昆仑山光明顶的明教总坛,以及湖北武当山的真武大殿,也因他而掀起了波澜。

光明顶,议事厅。

十年过去,光明顶已恢复了往日的秩序,甚至因张无忌这位仁厚教主的调和,比以往更加团结。

此刻,教中高层再次齐聚。

白眉鹰王殷天正须发皆白,却依旧精神矍铄,声若洪钟:“诸位!近日江湖传闻,那朱元璋已正式发布讨元檄文,誓要‘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其兵锋直指江南,看来是要动真格的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教主张无忌身上:“教主,十年前,那位李老前辈曾言,让我明教助朱元璋取得天下,届时可得‘护国神教’之名。老夫当时便觉有些不妥!如今看来,更是如此!”

周颠立刻接口道:“鹰王说得对啊!那朱元璋不过是我明教一分坛坛主出身!就算要打天下,也该由咱们明教教主出面!咱们有五行旗,有各地分坛,教众数十万,凭什么要辅佐他一个分坛主?这天下若打下来,到底姓朱还是姓明?咱们辛辛苦苦,最后替他做嫁衣不成?”

说不得和尚也晃着胖脑袋:“阿弥陀佛,周颠话糙理不糙。教主,您才是天下共尊的明教教主,若您振臂一呼,天下英雄必然景从,何须假手他人?”

彭莹玉、张中等五散人也大多露出赞同之色。他们虽敬重李长安,但内心深处,自然更希望明教能独掌大权。

杨逍眉头微蹙,沉吟道:“鹰王,诸位散人,你们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但诸位想过没有,争霸天下,并非仅凭武功和人众。”

顿了顿继续说道:“朱元璋虽出身不高,然其十年生聚,深得民心,更有李前辈那等神仙人物在背后指点,其势已成。我明教虽众,却多为江湖豪杰,善于冲锋陷阵,却疏于治理地方,统筹全局。强行争夺,恐非良策,反而可能导致内部分裂,让元廷有机可乘。”

韦一笑阴恻恻地补充道:“而且,别忘了那位李前辈的手段。他既然选定朱元璋,岂会没有后手?与他相争,殊为不智。”

张无忌坐在主位上,听着众人的争论,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温和与些许困扰。他叹了口气,开口道:“外公,诸位前辈,你们的意思,无忌明白。但教主之位,于我而言,本就是机缘巧合,勉力为之。我之心愿,乃是化解江湖恩怨,救助天下苍生,而非称王称霸,君临天下。”

他站起身,目光清澈而坚定:“朱元璋虽出身明教,但其确有雄才大略,更能体恤民情,善于用人。师尊李前辈让他来结束这乱世,或许正是最好的选择。至于明教……”

他看向众人,语气真诚:“明教的根本,在于救世济民,而非争权夺利。若能助朱师兄平定天下,光复汉室,使百姓安居乐业,我明教能得‘护国神教’之名,将教义发扬光大,造福更多黎民,这难道不胜过陷入无休止的权力争斗,甚至与朱师兄兵戎相见吗?那绝非阳教主和历代先辈所愿见到的。”

他这番话,情真意切,毫无私心,完全是从天下百姓和明教道统的角度出发。

殷天正看着外孙,张了张嘴,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他知道无忌性子仁厚,无争霸之心,强逼反而不好。

杨逍和韦一笑对视一眼,齐齐躬身道:“教主仁德,胸怀天下,属下佩服!愿遵教主号令!”

五散人见杨逍韦一笑表态,又见张无忌心意已决,虽仍有不甘,也只好拱手道:“谨遵教主令谕!”

殷天正最终也重重一抱拳:“罢了!既然无忌你如此决定,外公便听你的!但愿那朱元璋,莫要负了明教今日之力!”

张无忌见达成共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此甚好!便请杨左使统筹,动用我明教遍布天下的情报网络,为朱师兄提供元廷兵力部署、粮草运输等机密;请韦蝠王协调五行旗,在关键时刻,予以朱师兄军事上的支持;请外公和五散人联络各地分坛,暗中策应。我等目的,非为争权,只为早日平定乱世,还天下太平!”

“遵命!”众人齐声领命。明教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悄然运转起来。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33/4332492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