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遗憾
GSM技术,是全新的领域。
从射频电路设计、基带信号处理到协议栈软件开发,陈越带领团队日夜兼程,查阅大量外文资料,消化吸收,反复试验。
很多关键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如高性能的射频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小巧的锂电池,国内供应链几乎空白,价格昂贵不说,交期还不稳定。
哪怕是恒业有海外渠道资源,也有很多元器件买不到,供应链团队面临巨大压力。
除此之外,懂数字蜂窝通信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研发中心通过恒业,高薪聘请了两名海外华裔专家,对技术团队进行了短期指导,加紧培养本土的年轻工程师,过程相当艰难。
GSM技术的壁垒,对于90年代初的国内研发团队而言,如同一座陡峭的雪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攀登。
陈越带领的技术团队,驻扎在研发中心,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实验室里堆满了各种仪器、电路板和外文技术手册,空气里总是弥漫着焊锡和咖啡混合的独特气味。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兴奋地喊道。
“陈工!陈工!你快来看!”
陈越从一堆图纸中抬起头,几个箭步冲到频谱分析仪前。
屏幕上,一条原本杂乱无章的信号曲线,在经过无数次算法调整和硬件调试后,终于呈现出清晰稳定的GSM信号特征。
“射频前端的基本接收功能调通了!”
陈越脸上露出了几个月来的第一个笑容,周围熬得双眼通红的团队成员们,也纷纷围拢过来,爆发出小小的欢呼声。
“太好了!这下基带处理部分有希望了!”
“赶紧记录数据!”
“老王,把测试环境稳住!”
团队的士气为之一振。
但在尝试进行基带信号处理时,他们又遇到了瓶颈。
进口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性能强大但极其复杂,配套的开发工具和文档全是英文,理解和使用起来非常困难。
团队里最擅长软件的工程师小张,对着满屏的代码和逻辑图,愁得直抓头发。
“这玩意儿太绕了,时序总对不上,一跑就死机。”
舒雪过来探班,看到的就是这个场景。
“别急,慢慢来。”
她给小张打气,自己也帮忙一起分析。
“你看这里,中断优先级设置可能有问题,还有这个缓存机制…”
对于一些久攻不破的难题,舒雪有时也会求助裴晔。
裴晔在研究所工作这么多年,通讯类、武器类的研发都接触过不少,对处理通用的数字信号有着深厚的经验。
周末,他和舒雪到研发中心帮忙。
裴晔没有直接参与具体编程,而是花了半天时间,仔细阅读了技术文档和团队写的代码框架。
然后,他拿起笔在白板上演示。
“小张,你们的问题可能不全是软件的事。看这里。”
他指着射频和基带接口的框图。
“射频芯片输出的信号,同步精度够不够?如果时钟有微小抖动,处理器这边再怎么优化算法也白搭。”
他接着又分析了几处数据优化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的建议,这些都是从更底层的计算机架构角度思考的,让大家豁然开朗。
陈越由衷佩服。
“裴工,您这一说,真是令人茅塞顿开啊!”
裴晔的视角,往往能跳出他们陷入的细节陷阱,从系统层面指出关键。
裴晔不愧是中科院的教授,在传授技巧和知识这时上,那是信手拈来。
“这种复杂的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至关重要,不能各干各的。”
在裴晔的指导下,团队重新检查了硬件设计,改进了时钟电路,并优化了软件算法。
几天后,基带处理模块,终于能够稳定地解析出初步的数字信令了。
这次突破,让裴晔在研发中心赢得了极高的威望,虽然他并不常来,但每次关键节点的指导都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人人都夸舒雪有个强大的外挂,舒雪骄傲得感觉人都年轻了几岁。
对这次合作,舒霈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就像舒雪预料,这可能是他商业生涯中最后一次,也是最具技术挑战性的一次豪赌。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坐在港岛的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直接住在了京市,亲自坐镇研发中心。
他利用恒业的海外关系,不惜重金,终于通过特殊渠道,采购到了一批现在对国内禁运的高性能射频芯片和关键设备。
当这些宝贵的元器件和设备运抵研发中心时,整个团队都沸腾了。
“舒先生,您可真是这个!”
众人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舒霈脸上带着自豪。
“只要能加快进度,花点钱算什么!我们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和频繁的旅途奔波,对于年近七十的舒霈来说,负荷实在太重了。
他本来就有高血压,这段时间更是常常忘记吃药。
一天下午,在研发中心听取项目进展汇报时,他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晕,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冷汗直冒,身体晃了晃,险些从椅子上栽倒。
“舒先生!”
“大舅舅!”
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离他最近的舒雪一个箭步冲上去扶住他。
舒霈的手冰凉,呼吸急促。
“快!快叫救护车!”
舒雪急道,同时迅速去倒了些温水,加入了修复剂,二话不说,给舒霈喂了下去。
随着温水下肚,几分钟后,舒霈感觉翻江倒海的眩晕感渐渐消退,心跳也慢慢平稳下来。
他虚弱地睁开眼,看到舒雪焦急的脸,勉强笑了笑。
“没…没事,老毛病了。”
救护车很快来了,将舒霈送往医院检查。
医生诊断是过度疲劳导致的高血压,需要静养,在舒雪的坚持下,舒霈只好住院观察两天。
晚上,舒雪拎着煲好的汤来到病房。
舒霈正靠在床头看书,气色好了很多。
看到舒雪,他放下书,叹了口气。
“老了,不中用了,净给你们添麻烦。”
“大舅舅,您这是说的什么话。”
舒雪把汤倒出来。
“您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心血,大家都看在眼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您可不能倒下了。”
舒霈接过汤碗,沉默了一会儿。
“这次生病,躺在这里,想了很多。我这一辈子,争强好胜,总觉得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对家里人…特别是对爸妈,还有你,做了很多错事。”
舒雪静静地听着,并没有打断
“看着你们年轻人,为了一个技术难题,可以没日没夜地钻研,那种纯粹的热情,让我很羡慕。”
“我那个年代,环境不一样,很多时候想的先是生存,是出人头地,反而把最初喜欢钻研技术的那点心思给磨没了。搞到现在,除了会做生意、整合资源,真正的核心技术,一样也没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舒雪第一次听到,舒霈如此坦诚地剖析自己。
她看到的不再是那个精明算计的商人,而是一个年华老去,回首往事时带有几分遗憾的老人。
舒雪示意他喝汤,汤是家里保姆煲的,但里面加了修复剂和营养液呢,对身体可有好处。
“大舅舅,您现在支持我们做研发,就是在弥补这个遗憾啊。”
“这个项目成功了,就是咱们国内人自己掌握的一件厉害东西,这份成就感,比赚多少钱都实在。”
舒霈喝着汤,重重地点点头。
“你说得对!所以我这次拼了老命,也要支持你们做成!等我出院了,还得去催那批锂电池的货呢!”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19/433285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