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投资
接下来的时间里,雪恒研究所开始了产品优化。
电池续航问题、优化信号接收灵敏度、降低功耗、完善外观模具、寻找可靠的零部件供应商、建立生产线…
每一项都是艰巨的挑战。
舒雪几乎又泡在了工厂和实验室,与工程师们一起攻克难关。
这对她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995年初,万事俱备。
迅捷通GSM数字移动电话,决定在京市、沪市、穗市等几个经济最发达,通信需求最旺盛的大城市率先上市。
当时的移动通信市场,依旧是大哥大的天下,笨重、昂贵且通话质量不稳定。
迅捷通,无疑是半路杀出的黑马。
舒雪和市场部精心策划,制定了一系列的推广策略。
首先,就是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以及地方晚报上刊登大幅广告。
广告内容重点突出迅捷通“数字技术、清晰通话、轻巧便携”的特点,打出了“迅捷通讯,掌握先机”的广告语,迅速吸引了一大波客户群体。
同时,她还在机场、高档酒店等商务人士聚集的场所,设立广告牌,抓住了精准客户。
其次,舒雪还让推广部与邮电局合作,在它们的营业厅内设立专柜。
同时,利用恒业集团在南方及海外的渠道,计划进入东南亚市场。
一切准备就绪,迅捷通闪亮登场。
虽然价格死贵死贵,每台售价近两万元,入网费还需数千元,并不比大哥大便宜。
但这时候的移动电话,针对的本就是高端商务人群、政府官员和先富起来的个体户。
更别说迅捷通的外形、质量各方面,完全碾压大哥大,这样一对比,性价比立马变高了。
上市当天,京市西单的邮电营业厅门口,早早地就排起了长队。
当柜台里摆出深灰色的迅捷通时,那小巧的外形瞬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么小?”
“听说声音特别清楚?”
“多少钱啊?”
各种各样的询问声不绝于耳。
这么贵的价格,原以为怎么说也得要点接受时间,谁知道首批到货的几百台手机,在短短几天内就被抢购一空。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了雪恒,工厂的生产线就算是开足了马力,仍是供不应求。
它不仅是一款通讯产品,更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开始从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迈进。
迅捷通凭借清晰的通话质量,便携的体积,迅速代替大哥大,成为了身份和实力的象征。
人们交流的对话,从“吃了吗”变成了“您手机多少号?咱们互留个联系方式”、“您还没买到手机呢?我已经用上了”…
迅捷通就此一炮而红!
火爆程度远超舒雪和团队的预期,原本他们预计,在首月能售出两千台就算是成功了。
可实际数据出来,仅京市一个城市,首月销量便突破了五千台。沪市和穗市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销量纷纷飙升。
这股迅捷通的热潮,迅速席卷了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
媒体对迅捷通的报道,也是铺天盖地。
从专业科技杂志到大众娱乐报纸,无一不提及这款引领时代的通讯产品,专家们纷纷撰文分析,迅捷通对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影响。
而雪晔也凭借此项目,一跃成为国内通信技术领域的明星企业,吸引了大量人才和关注;恒业集团也因此开拓了内地高科技市场,双方都获得了极其丰厚的经济回报。
舒雪作为项目核心推动者和重要股东,个人的分红收入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眼见着银行账户的存款越来越多,舒雪也开始考虑起了别的投资。
按照书中的描述,将来京市的房价会嘎嘎往上涨,尤其是那些位于核心地段,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老宅子。
舒雪心里琢磨着,既然手里有了足够的资金,何不趁着现在房价还未起飞,购置几处心仪的四合院呢?
不过想法虽好,但房子不好找。
在90年代中期,京城的商品房市场刚刚起步,单位分房仍是主流。
许多四合院还属于“经租房”,或是被单位占用,产权复杂,只有一些私房主愿意出售。
虽说这些院子的价格不菲,但还远不及后世,这时候入手,绝对是超值的投资。
舒雪向来是说干就干。
她和裴晔商量过后,通过裴晔,认识了他在区房管局工作的老战友马强。
马强根据舒雪“产权清晰”的需求,前后找了不少房源,在后海北沿联系到一个私房主。
房主是位老中医,打算出售祖产,子女都在国外,老人打算卖房后,出国投奔子女。
马强联系舒雪。
“小舒啊,你要不要去看看?”
“马哥,就这周日去看房吧。”
周日下午,春光明媚,舒雪和裴晔一起去看了那套院子。
院子位于一条安静的胡同深处,闹中取静,是标准的二进四合院,灰墙灰瓦,如意门楼有些斑驳,但依稀可见当年的精美。
推开沉重的木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影壁,上面福字图案的砖雕保存尚好。
绕过影壁,是宽敞的前院,方砖墁地,角落有一棵高大的海棠树,正值花期,粉白的花朵开得热热闹闹。
南北厢房和正房都是老式的木格扇门窗,油漆剥落,但骨架看起来还结实。
穿过垂花门进入内院,更显幽静,院中有口废弃的鱼缸,青苔斑斑。
院子整体有些破败,电线杂乱,也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但格局规整,古树犹在,有一种沧桑的历史感,重新修缮一下,绝对不差。
舒雪几乎一眼就相中了。
她喜欢这里的安静,喜欢院里的树,喜欢那种岁月沉淀的感觉。
“裴晔,你觉得怎么样?”
裴晔也很喜欢这里,点头道。
“挺不错的。”
两人当即就和老中医谈起了价格。
老中医也是个爽快人,见舒雪和裴晔都实在,加上他也急着出国,便也没有过多纠缠,给出了一个合理的价位。
“那就20万吧。”
舒雪和裴晔商量后,又和对方砍了两万,最终以18万的价格,签下了购房合同。
这笔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二三十年的工资,那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普通人家根本拿不出来。
但舒雪不是普通人啊,她账户上这些年日益增长的资金,足够她闭眼入手好几套四合院,都不会觉得肉疼。
购房的手续相当繁琐,不过有马强的帮助,还算顺利地办了下来,舒雪很是大方地给马强结算了佣金,并让他继续帮忙留意。
马强对这笔收入也是相当满意,马强的媳妇更是暗中吩咐他,一定要抓住舒雪这个金主。
两口子一起,卖力地寻找新房源。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119/4332856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