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渔盐双丰收!全家终于不用饿肚子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六,辰时。
津门渔港的码头上,晨光刚把海面染成淡金色,空气中就飘满了鱼的鲜腥味——不是往日那种稀薄的、带着海腥的味道,而是浓得化不开的、属于丰收的鲜香。
几十条渔船并排停靠,渔民们正光着膀子,把昨天捕到的鱼从船舱里搬出来,竹筐堆得像小山,银闪闪的黄花鱼、肥硕的海虾、还有几条半大的鲈鱼,在筐里蹦跳着,溅起的水珠落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韩澈站在码头中央,手里拿着一个粗麻本,正低头记录着每家渔民要出售的鱼量。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打,袖口挽到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偶尔抬手擦汗时,能看到手腕上一道浅浅的旧疤——那是穿越过来第一天,帮母亲劈柴时不小心划的,如今倒成了他在这个时代“扎根”的印记。
“陈叔,你家这筐鲈鱼新鲜,等会儿让林阿福带去过江桥的集市,那边酒楼多,能卖个好价钱。”
韩澈抬头对陈三郎说,笔尖在麻本上画了个圈,“剩下的黄花鱼挑大的留着,咱们下午就开始腌,先做一批咸鱼干试试水。”
陈三郎笑着点头,手里的鱼叉还滴着水:“听你的!昨天这船改得好,我这辈子都没捕过这么多鱼,家里那口子今早煮了锅鱼粥,孩子们吃得直舔碗!”
旁边的周明也凑过来,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可不是嘛!我家小子说,以后天天能吃鱼了,再也不用啃野菜团子了。韩公子,要不是你,咱们哪有这好日子!”
韩澈听着这话,心里暖烘烘的。
穿越到这个时代快两个月了,从一开始连粗粮都吃不饱,到现在渔获满舱,他最在意的,从来不是自己能赚多少钱,而是母亲和妹妹不用再饿肚子,是这些跟着他的渔民能过上安稳日子。
他合上麻本,拍了拍周明的肩膀:“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光我一个人也不行。你们先忙着分类,我去盐场看看,那边今天该收盐了。”
离开渔港,韩澈沿着海边的小路往盐场走。
路两旁的芦苇长得比人高,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声响,阳光透过苇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想起穿越前,在现代超市里随手就能买到的鱼和盐,那时觉得稀松平常,可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唐代,却要付出这么多努力才能获得,心里不禁有些感慨——但更多的是踏实,这种靠自己双手改变生活的感觉,比在现代找一份普通工作要实在得多。
盐场离渔港不远,半个时辰就到了。
远远望去,白色的盐滩上搭着十几架晒盐的竹架,盐工们正弯腰把晒好的盐扫进竹筐里,阳光下,盐粒闪着细碎的光,像撒了一地的碎银子。
盐工老秦看到韩澈过来,赶紧放下手里的扫帚,迎了上去:“韩公子,你可来了!这批盐晒得太好了,比上次还白还细,产量也多了三成,你快看看!”
韩澈走到竹筐边,弯腰抓了一把盐,手指捻了捻,颗粒均匀,没有杂质,比官盐还要好。
他心里松了口气——晒盐法改良后,虽然试产成功过,但大规模晒还是第一次,现在产量和质量都达标,才算真正实现了“盐丰收”。
“老秦,辛苦大家了,今天收完盐,每人多给两斤粗粮当补贴。”
老秦笑得眼睛都眯了:“谢谢韩公子!跟着你干,不仅能学到新法子,还能得补贴,咱们盐工的日子也有盼头了!”
韩澈又在盐场转了一圈,确认没有问题,才提着一小筐新盐往家走。
到家时,已经是午时,赵氏正在院子里翻晒昨天收的野菜,看到韩澈回来,手里还提着盐和一条新鲜的鲈鱼,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去:“澈儿,这盐……晒得真好啊!还有这鱼,这么大一条!”
韩婉儿听到声音,从屋里跑出来,看到鲈鱼眼睛都亮了:“哥!咱们今天能吃鱼了吗?我好久没吃鱼了!”
韩澈笑着点头,把盐递给赵氏,又把鲈鱼递给婉儿:“今天不仅吃鱼,还能吃炒青菜,咱们全家好好吃一顿。”
赵氏接过盐,手指轻轻摩挲着雪白的盐粒,眼眶突然红了:“以前你爹在的时候,咱们一年也吃不上几次鱼,盐更是省着用,有时候煮菜都不敢放盐。现在好了,有你在,咱们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韩澈心里一酸,走过去拍了拍母亲的背:“娘,以后会越来越好的,不仅不用饿肚子,还能让婉儿读书,让咱们住上结实的房子。”
婉儿抱着鲈鱼,用力点头:“我要跟哥学本事,以后也帮哥做事!”
韩澈笑了笑,转身进了厨房。
唐代的厨房很简陋,只有一个土灶和一口铁锅,但这并不影响他做饭。
他先把鲈鱼处理干净,切成块,用新盐腌了一会儿,然后在铁锅里加水,把鱼块放进去,又切了点姜片去腥,慢慢炖着。
接着,他从院子里摘了几颗新鲜的青菜,洗干净后,等鱼快炖好时,在另一个小锅里加油——这油是上次卖盐赚了钱后买的,以前家里根本舍不得用油炒菜。
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了鱼的鲜香和青菜的清香。婉儿趴在厨房门口,不停地咽口水:“哥,好香啊!比镇上酒楼的香味还好闻!”
赵氏也走进来,看着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鱼汤,脸上满是欣慰:“澈儿的手艺真好,以后谁要是嫁给你,可有口福了。”
韩澈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他还没心思考虑婚事,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产业链做起来,稳住脚跟。
他盛出鱼汤,又把炒好的青菜端上桌,一家三口围坐在小桌边,开始吃饭。
婉儿夹了一块鱼肉,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眼睛瞬间亮了:“好吃!太好吃了!娘,你快尝尝!”
赵氏也夹了一块,尝了尝,笑着说:“嗯,好吃,比以前吃的鱼鲜多了,这新盐就是不一样,提鲜得很。”
韩澈看着家人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满足感。这就是他穿越过来最想得到的——家人平安,衣食无忧。
但他也没完全放松,吃饭时偶尔会想起柳存义,那个乡绅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越来越好,肯定还会找机会刁难,得提前做好准备。
吃完饭,韩婉儿主动收拾碗筷,赵氏去缝补旧衣服,韩澈则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想着接下来的计划:明天开始正式做咸鱼干,联系县城的商铺,把咸鱼干和盐一起卖,形成稳定的收入。
他正想着,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还有周明的声音:“韩公子,在家吗?县尉府有人找你!”
韩澈心里一动——县尉府?王承嗣是县尉,他派人来找自己,是为了盐的事,还是为了渔的事?或者……是有其他麻烦?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打开门,看到周明身边站着一个穿着青色差役服的人,手里拿着一个信封。
差役看到韩澈,拱了拱手:“可是韩澈韩公子?我是县尉府的差役,奉王县尉之命,送封信给你,另外,王小姐也让我捎句话,说改日想邀你去津门湖一游,有要事相谈。”
韩澈接过信封,心里疑惑起来——王承嗣送信给自己,王瑾萱又邀自己游湖,他们找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最近渔盐丰收,想了解情况,还是柳存义又去县尉府告状了?
他看着手里的信封,又看了看差役离开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丰收的喜悦背后,似乎还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https://www.02shu.com/5039_5039010/5026409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