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墨韵文汇阁
“侄儿不是看您心情不太好吗?”赵炳煜露出讨好的笑容。
“朕赏罚分明。两万两金砖,收一半进朕的私库,送一半进户部。
你拿五个给霍小姐送去,再去内务府选一套头面给她送去,当作她以后的嫁妆。”乾德帝对有功者不小气。
而且还是霍凝玉。
他明显感觉到侄儿对那姑娘很上心。
估计这小子动了心,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他也不点破,等着他自己来求赐婚圣旨。
这缘分一来,挡都挡不住,以前催了多次,都白催了。
希望这回不要让他失望。
想到这儿,乾德帝淡笑的脸又收了起来。
靖王为了一个妓子,不要嫡子,说他不对吧,他又是个情种。
认准了就不改。
这种缘分就是孽缘,害苦了炳煜。
哎,还是皇权路闹的,那妓子本也是官家小姐。
可惜命不好,入了贱籍,进不了皇家。
“侄儿替霍小姐谢赏。”赵炳煜起身一揖。
“陪朕一起用午膳吧。”
而被两人谈到的霍凝玉,正在绘声绘色地向容华芝和霍鸣羡讲她今日去林府看到的。
把食不言完全抛之脑后。
“娘,你不知道,那金光灿灿突然出现在眼前,那冲击,真大。好久没看到过了。”霍凝玉说得眉飞色舞。
“哦?好久没看到过?意思就是妹妹曾经看到过?”霍鸣羡一下逮住她话里的漏洞。
“呃......”霍凝玉扫了一眼伺候在侧的几个丫鬟。
“你们都下去吧,我今日讲的这些事,你们听了就听了,不要乱嚼舌根。”霍凝玉突然冷声叮嘱。
霍家不逢高踩低。
林家的事,肯定会被人津津乐道,但她不希望霍家也参与其中。
落井下石有时并不一定大快人心。
平常心即可。
“是,小姐。”
下人都出去后,霍凝玉才又露出笑脸。
“我去国库里看过。”霍凝玉神秘说道,声音压得很低。
容华芝和霍鸣羡会心一笑。
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时候看到的。
“哪天,我也让父亲带我进国库看看。”霍鸣羡也来了兴趣。
“你去什么去?那是国库,进出都有严格要求,少给你父亲添麻烦。”容华芝笑骂道。
兄妹俩都不吭声,闷头吃饭。
“娘,儿子下午要出去会友,先给您说一声。”饭后,霍鸣羡报备。
“大哥,你要去哪里?我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
霍凝玉临时来了兴趣。
容华芝一听,立即笑道:“带上你妹妹。最近她也很爱看书学习,让她体验一下你们文人聚会都说些什么,让她长长见识。”
容华芝希望女儿能多接触一些青年才俊,说不定就看上哪个,动了嫁人的心思。
霍鸣羡看到母亲热情的笑容,如有神助,瞬间就懂了母亲的心思。
“行,你去换身衣服,打扮得漂亮些,别让人说我们霍家寒酸,我们又不故意装清贫。”
明年三月就要会试,一些家资丰裕的学子,就会提前进京。
一来是熟悉京城,二来多找找门路,三来与京中的学子多交流,相互进益。
而霍鸣羡过个几天就会出门与那些来京的学子交流。
他是户部尚书之子,在各学子中自是小有名气。
如果与他交好,以后也多条门路。
霍家虽不是世家,但霍家在京中也有四代了。
霍老太爷,也就是霍凝玉的曾祖父当年是一个州府来的学子,考了会试第五名,从此就在京中扎根。
再后来,她祖父也考上了进士,做到员外郎之职。
她还有两个堂叔父,一个叔父在外任职。
她还有两个姑姑,也嫁给了官身,不过都在外任职。
目前京中只有她父亲在。
霍鹏程作为户部尚书,为了不让皇上忌惮,特意让自己的兄弟和堂兄弟都不要回京。
在外任职更安全。
一旦一个家族在京为官者多了,圣上就会打压。
这是每个为君者最忌惮的。
所以这些年圣上时不时打压一下世家和勋贵。
霍鹏程作为霍家嫡长,又是家主,看得很明白。
兄妹俩来到京中东城一个文汇馆,名叫墨韵文汇阁,三层小楼。
一楼供文人聚集谈天说地。
二楼供文人下棋,私聊。
三楼收藏了很多书,如果想看,只需交十文钱,就可在里面看一整天书。
里面收录了很多书,什么类型的都有。
墨韵文汇阁是五十年前一位老翰林捐资建的。
他一生无儿无女,做了这么一件善事,造福天下读书人。
谁家想捐书就送到这里来,与人共享。
后来归到京兆府管理。
不以赢利为目的,收点小钱,只要够开管理者的月银即可。
这里深受一些文人雅士青睐。
一些学识出众的女子也可来此看书,研学。
各家都知道来这里的都是读书人,很放心自家闺女来此沾沾文气。
近来,每日都座无虚席。
霍凝玉与霍鸣羡二人刚踏入墨韵文汇阁的门槛,就听到各种声音错杂。
十几张黄花梨木桌旁坐满了身着长衫或棉袍的文人。
有的低声交谈,有的凝神倾听。
中央靠楼梯处,五六人围成一圈,其中一人声音清朗,正侃侃而谈。
“……故而,学生以为,如今西陲不宁,看似兵事,实为吏治。若边陲州府官吏皆能清正自守,安抚流民,劝课农桑,使百姓安居乐业,何来宵小煽动之余地?”
说话的是个约莫二十多岁的青年,穿着一件靛蓝直裰,身形略显清瘦,面容算不上十分英俊,但眉宇间有一股藏不住的英气与自信,目光炯炯,眼神灼灼。
他言语间条理清晰,声音不大,却有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霍凝玉目光一扫到此人,就想起了他是谁。
正是明年殿试后的状元公,廖含章。
当时她病得很重,自然没见过他。
而是死后魂飘认识了此人。
他入了翰林院后,只呆了一年就被安排进了六部中的吏部。
后来辰王成事后,得到重用,成了最年轻的丞相。
可她认为,前三甲其实文采区别并不大,就看谁写的文章正好入了皇帝的眼。
高谈阔论谁都会。
霍凝玉悄声对霍鸣羡道:“大哥,这人讲得似乎有些道理。”
霍鸣羡点点头,目光也落在那青年身上,低语:“见解不俗,非寻常书生可比。”
“可我总感觉他人浮于事,不切实际。”霍凝玉听了他刚才的话,有自己的想法。
霍鸣羡一愣,看了她一眼:“妹妹也懂?”
“不懂,但能分辨。”
霍鸣羡眼神一缩,妹妹话里有话。
不过并没有多问。有些事回家再谈更好。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999/433426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