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探花如此多娇 > 第35章 夹菜

第35章 夹菜


第三十五章  夹菜

魏良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紧绷的脸上扬起水波一样的笑意,眼睛像是莲花池子底下的石子,盈盈水光要淌出来似的,是一种别样的,不同的感觉。

心好像要跳出来一样,萧瑾瑜看着她的脸,不知不觉的凑近了些,扭扭捏捏的亲她的唇。

香甜又柔软的唇被含在唇齿间,一股怪异的快乐充斥着她的四肢百骸,魏良时踮起脚尖,呜咽着抓紧了他的肩膀。

与巷子深处的悸动截然相反的是回家后沉闷的空气,到家的时候太阳已经早早的落山了,天色黑沉沉的,门虚掩着,堂屋里亮着光,她走进去,看见母亲魏陈氏带着一条黑色毛皮抹额,以手支颐,闭着眼斜躺在软榻上。

兰香噤若寒蝉的站在屋檐下,远远的就朝她使眼色。

使了也是白使,魏良时默默叹了口气,摸了摸嘴巴,硬着头皮进了堂屋。

“良时回来了?”

母亲声音略微沙哑,睁开眼,眯着瞧她。

人最先老的就是声音,不比年轻时候的清亮,每一个音调都往下沉。

她忽然惊觉母亲的衰老。

母亲真的老了,从前的她走路都是抬着脚,挺着胸,撒下天大的谎也能镇定自若的与人周旋,可是如今她从榻上起身去倒水的几步路,脚仿佛在较劲似的要铲平地面——

鞋底与地板发出沙沙的摩擦声音,脖子前倾着,嘴巴不受控制的微微张开,露出点点盈盈的水光,不知道是堆积的口水还是牙齿上的反光。

她连忙上前帮她倒水。

“怎么回来的这样晚?”

魏陈氏披着衣服斜靠在榻上,低声道:“天都黑了,饭热在灶上了。”

魏良时顿了顿,道:“在太学里温习了一会功课。”

“是吗?”

母亲抬起脸皮含笑看着她,“我瞧你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她笑了笑:“是不是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说给母亲也听听?”

“没什么特别开心的。”

她硬着头皮道。

“那脸色怎么这么红?跟涂了胭脂似的。”魏陈氏打量着幺儿的脸,“我还以为有什么喜事。”

魏良时如芒在背,几乎僵硬的笑了笑。

母亲扯了扯嘴唇,扶着抹额缓缓道:“那今日,你们太学的夫子教了什么?”

“学了弹琴,学了离骚,还学了礼仪。”

母亲点点头,忽然叹了口气:“你两个姐姐没福气,不能像你这样天天往外跑,你要好好珍惜。”

魏良时一颗心“咯噔”一下,点了点头。

“那吃饭的时候,你跟我说说,你在外头都学了什么。”

魏陈氏扶着扶手从榻上缓缓起身,让兰香布了饭菜,魏良时扶着母亲坐下,对她讲先生教授诗书礼易春秋——

魏陈氏也是出身好人家的女儿,曾经也读过许多的书,听到她今天学的离骚,魏陈氏也能接上一两句,只是年纪大了,意思也忘记了。

她问道:“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魏良时解释道:“意思是说,她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久久徘徊不定,想要返回调转她的车头重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太远。”

“她在绝望中犹豫,要不要与世俗妥协,放弃理想。”

魏陈氏“哦”了一声,“我看这些人也不过如此,教的东西都是虚的,不着地面的,教你们这么多无用的东西,却不教你们如何拿筷子。”

她扫了一眼魏良时的手,淡淡道:“我瞧着,学了还不如不学,学多了,反倒是生了坏处,指引着人往不着调的地方去了。”

“这样的路,还有什么好走的。”

魏良时一滞,有些别扭的整理了一下手里的筷子。

她从小拿筷子就和家里其他人不一样,习惯用食指与中指托着两只筷子。

父母与阿姐们常常纠正她,却徒劳无功。

其实用左手拿筷子还是右手拿筷子,用两只手指托着筷子还是三支手指夹着筷子又有什么影响?

只要能吃到自己想吃的菜不就好了?

母亲乜着她的手,低声道:“对,就是这样,用那根手指夹稳了,这样才像拿筷子的样子。”

“哦。”

她硬着头皮姿势别扭的捏着筷子去夹面前的那盘肉。

母亲皱了皱眉,叹了口气。

“动作这么僵硬做什么?手往前伸些,再往前伸一些。”

“对。”母亲点点头,“就是这样。”

魏良时低头盯着桌上的菜。

“不要再伸了,再往前伸,就要伸出去了。”

母亲忽然出声。

她有些无奈道:“你这么大个人了,难道还不知道怎么夹菜吗?”

“怎么夹菜怎么吃饭,分寸和度量要掌握好,你也大了,我不会时常跟在你后头看着你,你要学会自己看着办。”

“不然连口热乎的饭菜都吃不上了。”

魏陈氏忽然道。

魏良时顿了顿,良久,她“嗯”了一声,点头应声。

母子俩相对无言,良久,魏良时忽然问道:“芸娘呢?”

魏陈氏面色自若的吃了一口饭,“明日就回来了。”

魏良时点点头。

——

庐江这些日子常常下雨,眼看着要入秋了,细雨如丝,衣服都阴不干了,晾在杆子上生了霉味,就连铺子里的茶叶,严丝合缝的盛在桶里,也泛着湿哒哒的水汽。

王婆从京都来,存了一笔钱辗转进了庐江,在西街上落了脚,靠着积蓄盘了个铺面,这些年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与做掮客的功夫,生意倒是越做越红火了。

一间铺面扩成了四间,王记茶坊倒是做的有声有色,原本这几年茶叶生意不景气,她却总有些意外之喜从天而降。

一来近日庐江官府下令征集茶商送货进京,平白的天降横财,百年难得的皇家生意,哪有错过的道理。

二来,京都的老熟人忽然来看她,请她过去玩耍几天。

此乃二喜。

她在庐江有家有业,若不是对她有大利,雇抬轿子抬她去京都,她也是不去的,不过如今正赶上送茶叶献给京都的大人物,正好赶上便利,怎么说,也要和老相识叙叙旧的。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928/1111111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