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抗战:谁说农业系统不牛逼? > 130 一声军爷,把战士们整不会了

130 一声军爷,把战士们整不会了


难民涌入,小鬼子本想把他们留下来,分配到附近没人的村寨里劳作,可是他们很快发现不可行。

留人可以,饿上几天让他们劳作也可以。

但不能一直饿着呀!

起码得让他们有力气干活儿。

要有力气,就得有吃的。

小鬼子都快吃了上顿没下顿,哪里养得起?

它们也想过把难民都杀了,不过很快就否定。

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它们想出个“好主意”:把难民都赶到八路地盘上去!

八路不是仁义之师嘛,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同胞饿死、病死吧!

就不信他们能养得起这么多人!

于是,小鬼子便将难民成群驱赶至根据地边界,企图“放包袱”。

还和严老抠眉来眼去,无声合作,默契把难民往根据地赶。

根据地本来实行“坚壁清野”围困小鬼子,就吸收了大量人,现在又来大量难民,有些吃不消。

上报后,得到指示:筛选部分有一技之长的人去延。

其余人暂留根据地,安置于临时收容所,分发粗粮与药物,等待安排。

筛选之后,约两千人来延。

经过考虑,让他们来南呢弯。

一则过来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二则这里还能接纳。

钱沱沱吸了口气,筛选过后还有两千人,还是部分,这得多少难民啊!

多灾多难的种花家人,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时她卫星电话响起。

王胡子听到铃声,自觉先离她远一点。

她一看来电显示,是大先生打来的。

“小鬼,没提前和你说不是不把你这个总指挥放眼里。”

大先生告诉她,没提前和她说而是让王胡子先去接人,是为了防止难民中有间谍特务混入,察觉到她是主事人对她不利。

先由王胡子出面接应,可迷惑敌人耳目。

钱沱沱告诉大先生,她理解:哪怕经过筛选也怕有漏网之鱼。

万一间谍的任务是“刺杀主事人”呢?

谁也不敢赌,哪怕她有“铜皮铁骨”也不敢。

王胡子把人接到南呢弯,有三五九的战士们在呢,间谍特务想活动也没那么容易。

她后面露面,就算间谍知道她是总指挥,想行动那就难咯。

“那接下来你来安排。”

“好的,你放心。”

结束通话,钱沱沱再次深吸口气。

“走吧,我们过去。”

钱沱沱叫上王铁山,和王胡子一块儿先去难民临时安置点。

远远的,她就看到黑压压的人。

有战士在一边协助,倒也井然有序。

走近了,钱沱沱眉心拧成一个疙瘩。

入目所见真是太让人揪心了!

衣衫褴褛的男女,瘦得像纸片人一样仿佛一口气就能吹倒。

每个人脸颊深陷,双眼无神,却仍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

她不禁想起迅哥儿的形容: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几个孩子蜷在母亲怀里,不哭不闹,小手紧紧抓着破布衣角。

“我的意见是,先给他们安排吃的。”

“等他们有些力气了,再给他们检查身体,换衣洗澡。”

“生病的,先治病。”

“身体还行的,跟着搭建屋子。要和他们说清楚,以工代赈。”

钱沱沱眼圈微红,和王胡子说着她的想法。

王胡子告诉她,吃的已经在安排,他们营地的医护人员,以及农垦社医疗点的医生护士也都接到通知作好准备。

只是要她确定安置地点,以及安排建材。

钱沱沱点头,很快选好临时医疗点,以及安置点。

建材好办,王铁山开车去“拉”就行,仍是水泥预制房。

衣物也好办,一块儿拉过来就行。

王胡子已经让人统计好人数,男女老幼各有多少,多少以家庭为单位,多少是单身。

以及他们都会什么,擅长什么。

钱沱沱拿着单子,和王铁山去安排建材、衣物、药品等等。

不远处,已经架起大锅,炊事班的战士们正熬着小米粥。

饿太久的人,不能吃饱更不能吃太饱,最好是吃流食,初期要少吃,不能吃油腻。

小米粥的香味渐渐在空中飘散,闻到香味的人不禁咽口水,不停朝着大锅方向看。

“娘,俺饿。”

小孩子吞吞喉咙,声音细若蚊蝇。

“乖,一会儿就不饿了。”

他母亲手抚着孩子的头,却不敢说“一会儿就能吃”了。

万一这些军爷不是给他们吃的,又或是要他们拿钱买呢?

他们哪里有钱呀!

虽然这些军爷和别的军爷不一样,从XX到延这一路,给他们水喝,给他们吃的,可……很多人仍是非常惶恐。

来了能活下去吗?

不知道。

可以说,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浑浑噩噩来的,仅是凭着求生的本能过来。

这孩子舔下唇,眼睛紧紧盯着不远处的大锅。

他年龄小,只记得“好饿”和“这些军爷给他吃的”,他觉得,一会儿就能吃上香喷喷的东西,就像送他们过来的军爷做的一样。

“铛铛铛!”

炊事班长敲敲大锅盖,扬声道:“开饭了!大家不用拿碗,过来排队!谁不好好排队,没得吃!”

人群动了起来,两千人分成十个纵队排好。

粥的香味一个劲往他们鼻里钻,让他们不停咽着喉咙。

没人不好好排队,也没人捣乱。

不管是因为旁边拿着枪的战士,还是因为他们懂秩序,反正不乱就好。

队伍安静地向前移动,每个人包括小孩子,都发放了一个双层不锈钢碗,一双筷子和一把亮闪闪的不锈钢勺子。

人们顾不上欣赏手里的新碗,只顾着盯挥起来的勺子往碗里倒的小米粥。

热腾腾的粥倒入碗中,白雾升腾,拿着粥碗的人迫不及待离开队伍,走到一边不顾烫往嘴里吸溜。

有的人边走边吃,边掉眼泪,烫得直哈气也舍不得停下。

炊事员大声告诉他们:不是不舍得给你们吃,你们饿太久了,不能吃饱!不然人受不了!晚些还有!

大家几口粥下去有了些力气,抬头湿着眼睛尽量大声说“谢谢军爷,俺们知道!”

一声“军爷”把炊事员和战士们给整不会了,又赶紧和他们解释:

别叫军爷!

我们不是军爷!

我们是八路军!

是人们的子弟兵!

是穷人的队伍,是来救大家的!

叫“同志”就行啦。

粥吃完了,每个人的碗几乎都不用洗,舔得得干干净净。

不过带队的排长还是让他们去另一边把碗筷洗了,“这碗以后就归你们了,好好保管,不然没吃饭的家伙。”

得知这么好的碗给他们,人们先是愣住,然后再次确定是不是真给他们,得到肯定答案后,感谢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老百姓过得太苦了啊!

碗都是重要家当!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45/433648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