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山庄通异界古人来打工 > 第58章 换粮

第58章 换粮


昨天的两斤布,桃丫和杏丫已经洗了出来,熨平之后发现布料厚实,两斤布足有五尺宽,一丈半长。

足够做两身大人衣裳了。

但没想到今天林三娘带回来的布料更多,足有八斤!

黍哥儿掰着手指头算:“两斤布能做两身衣裳,咱们家有十斤布……能做十身衣裳啦?”

桃丫和杏丫欢喜不已。

林三娘摸摸黍哥儿的头,心里也很高兴,但她还是得跟孩子们说明。

“这些布给黍哥儿做一身夏衣,就做杏丫说的那个样式,再给杏丫做一双鞋子。”

“桃丫,你跟娘的个子只差大半个头,娘想做一身衣裳,按照东家小姐的衣裳样式来,二回去庄子里干活,就穿那身,可好?”

桃丫一口应下:“好呀!”

她可喜欢庄主姐姐的衣裳了,布料的颜色又鲜艳,样式又好看。

是跟大梁朝的不一样,刚开始看着觉得有点奇怪,但看久了,越看越喜欢。

“要是按照庄主姐姐的样式做,这一身衣裳的料子还有多。”

“对,”林三娘笑道,“东家小姐的衣裳真是省布料,桃丫,下午娘出门换米,晚上回来,娘教你裁剪衣裳。”

桃丫高兴极了。

杏丫和黍哥儿也缠着要学:“娘,我们也想学裁剪衣裳。”

林三娘心里欢喜:“好,娘教你们。”

林三娘心里有盘算。

先把她和桃丫共穿的这身衣裳赶制出来,而后黍哥儿的夏衣和杏丫的鞋子,就交由他们自己练手。

她和桃丫再用新带回来的布缝制衣裳。

她想好了,虽然东家小姐说这布料是她那里最不起眼的粗布,是用来当抹布用的。

但,林三娘接了那么多缝补的活儿,甚少遇到这样细密绵软的布。

便是城里最好的布庄的织布机,也难以织得这样平整,软和,又厚实。

葛和麻就不说了,本就粗糙,织出来的布也粗糙,好在耐磨,普通人家穿着干活,再合适不过了。

但说起棉布,若是想要棉布软和,便要将织布的棉丝劈得更细一些,摸上去软和,便不能像这样厚实,也不大结实。

故而只有富贵人家才舍得穿棉布。

若是为求保暖,织得厚些,要想粗线之间不漏眼,便要加紧使之结实。

代价便是粗硬。

可东家小姐给的这些布,又厚实,又细密,又绵软。

林三娘几乎想不出,到底是怎样的织布机,才能织出这样的布。

看着不像是粗布或者细布,反而像是将两层细布织在了一起。

想来他们这样的小城是没有这样的织布机了,或许江南、京城的贵人才有吧。

因而林三娘决定先做几件里衣。

一来这布料做里衣软和,招贵人喜欢。

二来,做成里衣之后,便不轻易示人,对这布料有疑问的人,便更少些。

于她,也是一层稳妥。

……

下午,林三娘便带着米面出了门。

这回她也不去别处了,就去张府。

上两回她一共也就换了一斤多的精米给张管事,但张府上下十几口主子,肯定是不够吃的。

在张管事这里,半斤精米,能换到四斤陈米。

去别人府上,多听些闲话不说,还只能换到两三斤。

至少还有两个月,地里才能有产出,叫人不饿肚子,林三娘便决定多换一些。

说是多,其实也不过是一斤米,一斤面。

张府角门上的小丫鬟见到林三娘,十分机灵地将人请进来,在角门里头等。

“张二妈妈说了,见着林夫人来,便请进来。”

林三娘也怕在外面惹人眼,便依言进来了。

如今饥荒饿昏了人眼,大家都盯着这些富户呢,林三娘也不敢显露太多。

幸好张管事很快就来了。

见到林三娘,张管事劈头就问:“你跟我透个底儿,到底还有多少精米精面,别一天天半斤半斤的,淅淅沥沥没个利落干净。”

她第一回得了脸,主子夸她办事得力。

第二回她巴巴地送了上去,叫跨院里的听见了,说她狗眼里瞧不见人,只知道侍奉主院,不把跨院的主子当主子。

这还不止呢。

主子吃了两回精米,再吃陈米,更觉得无味。

虽说主子常有应酬,但每日总有一餐是要陪着老太太吃的。

林三娘拿来的那点儿米,就够老太太和大老爷的,连大太太都吃不上。

亏得只有她弄来了两回好米,旁人都弄不到,才能一直挺着。

不然,大太太,和跨院的二房、三房,都要骂死她了。

林三娘连忙陪着笑:“这回有多。”

张管事起先精神,等看到才一斤米,一斤面,一口气又提不上来。

“你就不能多拿些来?我是亏了你还是怎么的?怕我换不起啊?”

张管事气得发晕。

林三娘连忙解释:“不是不是,主要这米也不是我的,我姐夫也是每每办了好差,人家才给赏点米面。”

张管事想起两次的米面确实不一样,估摸着这时节也确实难弄到新米。

指不定是镖局从多远运来的呢。

张管事想骂,也骂不起劲——林三娘一个寡妇,除了靠着亲戚接济,自己又能有多少呢?

一斤米,一斤面,张管事做主,给换了十斤陈米,又把主子中午没怎么动的半碟子小菜用干荷叶包了,一并给林三娘了。

林三娘千恩万谢。

张管事只斜眼看她:“再有好的,别抠抠搜搜小家子气,只管送来。”

林三娘应下,但并不说下回什么时候来。

但却问了一句:“府上的小公子小小姐,可要软和的里衣?”

张管事皱眉:“怎么,你有料子?”

“嗯,”林三娘多年帮工经验,也不是个憨傻的,自有说头,“我姐夫当镖师,这一年东家的货也不大好卖,银钱便没有许多,但商家有什么货,却是愿意拿出些边角料,当做赏钱给的。”

话很圆实,张管事并没有怀疑。

她在张府做事,日常也是赏银钱的时候好,主子用旧的东西,或是不喜的玩意儿,通常会赏给下人。

张管事寻思米面已经换了三回了,想来林三娘手里该是没有了。

便转而兜售布料,也是在理。

张管事说:“针线上和房里的事不归我管,但你要是有,可以拿来我去问问。”

林三娘赶紧道谢。

张管事这人虽然话不好听,但办事是牢靠的。

她没随口一说去帮林三娘问,而是让林三娘拿着东西来,多半是会帮这个忙。

林三娘承张管事的情。

换完米,林三娘在角门边上等了等,外头没人了,才快步离开。

先回家,把荷叶包和大半的米留下来,才拎着两斤米,两块布,去了林大娘家里。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35/433661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