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青年联合会会长
按照当初的清单,这次一共需要10万箱罐头和七万两千箱白酒,但是陈卫民手里的物资只有四万箱罐头,白酒倒是足够,有七万八千箱白酒。
罐头远远不够。
陈卫民承诺,在未来一个月内,把所有物资全部支付到位。
这次给陈卫民运送物资的专列,一共有二十二个车厢,经过改造后,一个专列最多只能拉走一百五十辆左右汽车。
车厢改造工作,也交给了高尔基汽车厂,作为报酬,陈卫民额外支付了两千箱二锅头。
整个物资的交接是一项大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且,指望这一条专利,至少要运到年底才能把这三千多辆车子运回国内,所以,陈卫民还得去莫斯科协调一下铁路部门,最好在K3和K19后面加挂几个专用车厢,源源不断的向国内运输。
而协调工作并不轻松,陈卫民已经决定,过段时间后,他会再去莫斯科,相信莫斯科市长的儿子戴什坎特能够帮助他。
实在不行,还有叶戈尔的秘书阿尔焦姆。
当得知厂里得到了几万箱罐头和白酒之后,整个高尔基汽车厂两万多名职工沸腾了,整个汽车厂好像又活过来了一般。
晚上回到住处,陈卫民和胡大海迫不及待的商量起来海鸥生产线的事情。
拿到海鸥生产线的难度,应该不大,对高尔基汽车厂来说,能用一堆废旧钢材交换一批他们急需的物资,何乐而不为?
关键在国内计委,他们同意不同意陈卫民搞一条汽车生产线还未可知。
“老胡,你跟第一批车回去吧。”
胡大海说道:“确实该回去了,还缺这么多物资,王杏一个人忙不过来,而且我先回去和国家计委咨询一下,是否允许我们搞汽车。”
“老胡,这事就靠你了哈。”
“老板放心,要是咱们能搞出一条汽车生产线,也不枉活这一辈子。”
三天后,第一批车装车完毕,高尔基汽车厂和铁路部门协调之后,火车缓慢驶出了高尔基汽车厂,缓缓向东方开去。
高尔基汽车厂两万多名职工,每人都分到了两箱午餐肉和两箱白酒。
有的人现场就打开开吃,先填饱肚子再说。
但是也有人意识到,这四箱物资完全可以换取足够一家人生活两个月的面包和酸黄瓜。
高尔基汽车厂外面竟然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集市。
陈卫民的目光,就没离开那两辆海鸥。
陈卫民又试探性的和沙尔瓦提过几次海鸥生产线和技术资料的事,沙尔瓦都搪塞过去了。
陈卫民非常无奈,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不过,陈卫民也没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沙尔瓦身上。
在高尔基汽车厂待了好几天时间,陈卫民也逐渐摸清楚了高尔基汽车厂的情况。
高尔基汽车厂青年联合会会长伊凡·库帕拉,在厂里的影响力很大,尤其是在三十五岁以下年轻职工中,更是一呼百应。
甚至某些时候,高尔基汽车厂党委都要征求青年联合会的意见后,才会具体实施。
索菲亚和陈卫民坐在车子里,看着不远处的伊凡.库帕拉,问道:“暴死,你确定要和他接触吗?”
“是的,沙尔瓦始终不肯松口,我只能通过他或者副厂长们打开突破口,但是你也接触过那些副厂长,他们都是沙尔瓦的铁杆盟友,如今,高尔基汽车厂只有伊凡能帮助我们。”
“但是伊凡的倾向性太明显,他的背后站着福特的人。”
伊凡是坚定的美国自由派。
而且,伊凡对于沙尔瓦抵制拆除生产线的做法很不满,因为他们不拆除现有生产线,福特公司就拒绝向他们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
伊凡.库帕拉曾经在很多场合批评高尔基汽车厂的领导层不肯接受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年轻职工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陈卫民笑道:“虽然他的背后站着福特甚至美国人,但是对伊凡个人来说,并不介意多拿一份利益。”
陈卫民和索菲亚的车子缓缓停在了伊凡.库帕拉的身边,陈卫民缓缓摇下车窗,“伊凡同志,你好。”
伊凡.库帕拉惊喜的问道:“你是来自华夏的陈?”
“是的,伊凡同志,准备去哪里?”
“我们要出差。”
“是去莫斯科吗?”
“是的。”
陈卫民笑道:“太好了,我们也正准备去莫斯科,伊凡同志,请上车,我可以带你一程。”
伊凡看了一眼陈卫民后面车子上荷枪实弹的军人,钻进了陈卫民的车子里。
“伊凡同志,她是我的助手索菲亚。”
两人打了招呼后,伊凡说道:“陈,感谢你为我们厂的职工带来了食物和希望。”
“哈哈,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伊凡同志,你要去莫斯科开会吗?”
“是的,莫斯科国立大学有一场关于现代经济学的演讲,他们邀请我代表高尔基汽车厂的年轻人去参加。”
“是吗?那太棒了,正好,我的另一位副手胡大海也回国了,我在莫斯科军区为他准备的套房空下来了,如果伊凡先生不介意,你完全可以住在莫斯科军区招待所,我来支付你的费用。”
伊凡脸上一喜,“陈,你太慷慨了,谢谢。”
两人聊着关于高尔基汽车厂的一切,下午就到了莫斯科。
下车之后,伊凡忽然问道:“陈,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找我?”
陈卫民哈哈笑了起来,“伊凡,你看出来了?”
伊凡耸了耸肩膀,说道:“你和那些可恶的官僚一样,总喜欢云里雾里的绕圈子,不肯直说你的诉求。”
陈卫民并没有生气,“伊凡先生,不如我们去军区夜总会喝一杯?”
“可以吗?”
“当然,请吧。”
在招待所住下后,陈卫民和伊凡去了夜总会的酒吧。
一杯红酒十卢布,这是对顶级权贵的价格,因为一般人根本就住不进莫斯科军区招待所。
“伊凡会长,我听说你们准备拆除高尔基汽车厂的生产线?”
“是的,我们厂的生产线已经老旧不堪,生产出来的车也不如美国福特,尤其是那几条伏尔加生产线,都是五十年代的产品。”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29/433842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