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反派别杀我,是系统让我亲你的 > 第51章 粮行

第51章 粮行


日头将落。

戚妙筠勒住马,看着眼前那块饱经风霜的“石林驿”牌匾。

“进去看看。”

墨遥有些不解:“小姐,时辰不早了,我们得在城门关闭前赶到甘南县,为何要在此停留?”

戚妙筠出声解释:“石林驿位于官道,又处于进出甘南县的必经之路,十四年前那批粮草必会在此留下痕迹。”

“若那力夫说的是真的,此地驿丞的记录上会有粮草进出记录。谨慎起见,我们进去确认一番。”

墨遥恍然大悟:“还是小姐考虑周全。”

时近黄昏,驿站里还算热闹。几个驿卒正忙着给几匹刚跑完腿的驿马卸鞍。

驿站大堂里,三三两两的人散坐着,各忙各的事,无人注意刚进来的戚妙筠三人。

驿丞是个鬓角花白的老吏,墨遥拿出在禾顺县衙顺的官府文书递给驿丞,提出要查旧档。

老驿丞认出文书上盖的是真章,便带着他们去了存放旧文书的屋子。

打开木门,一股陈年旧纸夹杂着灰尘的气味扑鼻而来。屋内,厚厚的驿簿堆叠如山,泛着黄边。

“你们慢慢找吧。”驿丞丢下这句话便走了。

三人捋起袖子,根据年月寻找对应记录。

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终于,碧鸢指着一册书页低声说:“小姐,找到了。”

戚妙筠和墨遥立即凑过去。

年代久了,书页上的记录有些模糊,但依旧可以辨认出内容。

【宏明十年,十二月初一。户部朱弘行,押军粮车百三十乘,役夫两百,入驿停宿,勘验无误。】

戚妙筠看着朱弘行的名字,心头微动,“再看看后面。”

三人又往后翻了数十日的记录,一页一页,仔仔细细。

只有其他官员、信使、商队的来来往往,却唯独没有朱弘行那支庞大粮队的出县记录。

“只有进,没有出...”碧鸢呢喃着。

但北镇抚司的案宗记录上却记载,十二月初五,全部粮草运抵西玦大营,由定国公签收。

显然,北镇抚司案宗上的户部记录是伪造的。

军粮进了甘南县,压根没有出来过,怎么到的西玦大营?

戚妙筠合上书页,心中发沉。

背后之人竟如此猖狂。

驿站记录上留了这么大的漏洞,对方不可能不知,但他连补齐漏洞的举措都没做。

就好像笃定西玦城一战,不会有遗漏。无人会怀疑军粮上出了问题。

但偏偏,他又对调查朱弘行的人赶尽杀绝。

再者,那人能伪造户部记录,显然位高权重。

戚妙筠想起平沛县令指认,有人拿西南军的令牌命令他行事,难道背后之人就是宁国公?

可宁国公干这一出,是为了什么?

宁国公十四年前就是国公,肯定不是为了爵位。

宁国公年轻时是个纨绔,常年待在京城,并不爱国爱民,没有守护边境百姓的大义之心。

他上赶着把定国公害死,再接手西南这个不好守的大摊子,不像他会做出来的事。

戚妙筠舒展眉头。

罢了,背后是谁先不想。继续往下查,证据会告诉她真相。

*

夕阳落下,三人赶在城门关闭前抵达甘南县。

甘南县是距离当年西玦大营最近的城池,还是边境最繁华的城池。

城内街道宽敞,商铺鳞次栉比,人来人往,还能看见不少商队。

戚妙筠站在客栈窗前往下望,“这么多的军粮进了城,肯定不是用来造福当地百姓。墨遥,你去查查当地的大粮商。”

“是。”墨遥领命。

“碧鸢,我们去楼下茶楼坐坐。”

一盏香,县城最大的茶楼,此时正是人流量最多的时候。

戚妙筠花高价挑了个临窗的雅座坐下,叫了一壶清茶,盯着窗外街道上挂着“盛”、“泰”、“昌”三个字号招牌的粮行。

“盛字号粮行的铺面怎么比另外两家大这般多?”

她状似不经意地发出一声疑问,声音不大,但正好够茶楼不少人听见。

几个好事路人接过话头。

“公子刚来甘南吧,难怪不知‘盛兴号’粮行的名头在甘南有多响。”

“咱们甘南县,有一大半粮仓、粮铺是他家的。”

戚妙筠顺势问:“产业这般多,想必是多年的老字号?”

“倒是有些年头,但说多老也不至于。”一名穿着不错的茶客侃侃而谈,“‘盛兴号’是十几年前做起来的粮行。好像是十二三年前?”

“那时,他们的东家刚从外地经商归乡,一来便斥巨款建粮仓、办粮行。”

“起初名号不响,生意不佳。东家大手一挥,将优质粮以低于市场普通粮的价格出售。”

“一时间,大量百姓蜂拥而入。‘盛兴号’借此收获人心,打响了名号。”

“哪怕后期粮食回归高价,百姓们也愿意去他那购买。”

“一时间,粮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下就把其他家压了下去。”

戚妙筠放下茶盏,沉思起来。

这个“盛兴号”的兴起,过于蹊跷,得细查。

一刻钟后,戚妙筠起身:“碧鸢,我们走。”

茶楼对面的酒楼雅间,裴珝站在窗前,望着走出茶楼的戚妙筠出神。

这时,方才那名在茶楼侃侃而谈的男子从门外进来,“主子。”

“属下已将‘盛兴号’的事告知戚小姐。”

“办得不错。下去吧。”

“是。”

手下人刚走,裴珝便见戚妙筠回了客栈,出去探查消息的墨遥也回了。

她比他想象中要聪明得多。

从朱府到粮仓,再到当年粮草实际运达目的地,她一路查过来,都没有出错。

想必,就算他没有特地派人告知她粮行之事,她也能发现“盛兴号”的异常。

客栈内。

墨遥将打探到的消息尽数说出:“甘南多家粮行,嫌疑最大的是‘盛兴号’”

他所说的疑点和茶楼那些客官说的几乎一致。

接下来,重点探查盛兴粮行。

次日,街市熙攘喧闹。戚妙筠依旧一身年轻公子打扮,与碧鸢慢行于市集之间。

这条街粮铺最多,且都挂着盛兴粮行的招牌。

行至一个岔路口,忽见前方起了一阵骚动。

几个伙计模样的人正围着一辆运粮的骡车,似乎遇到了麻烦。

一个穿着绸缎长衫、体型微胖的中年男子正焦急地指挥:“快,快抬起来。堵在这里像什么话?哎呦,怎么偏在这个时候坏了。”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25/433656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