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天作之合
宁郁绮脸上的骄纵和急切瞬间凝固,难以置信地看向老管家,“你说什么?”
声音不自觉拔高,尖利中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颤抖。
“姐姐怎会被禁足,她可是皇上宠妃。”
说罢,宁郁绮恍惚想起姐姐曾经隐约提过佳贵嫔小产一事,此事确实和姐姐脱不了干系。
当时她还觉得姐姐手段高明,成功除去佳贵嫔肚里那个隐患。
可是怎会留下铁证?还被纯妃拿了去。
老管家垂着头,声音虽低但能听出几分惶恐,
“此事千真万确。宫里刚传出来的消息。皇上震怒,直接下令封了娘娘的庆福宫,非诏不得出,亦不得人探视。”
管家的话让宁郁绮心头发寒,先前那股非要进宫的蛮横气焰立即消散,一种莫大的恐慌随之而来。
她和姐姐接连出事,绝非偶然,肯定有人故意为之。
她立即想起清平侯府设计戚妙筠一事,以及五皇子的警告。
戚妙筠果然出手报复她了。
但她曾经做的那些事极为隐蔽,戚妙筠是从何得知?
莫不是裴指挥使在帮她?
毕竟裴珝耳目众多,京城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他几乎知晓。
戚妙筠,好你个狐媚子。
姐姐的事说不定也是出自裴珝之手,否则纯妃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这时爆出小产那事。
“回房,近日闭门不出。”
宁郁绮眉头皱成一团,甩着手帕往回走。
暂且忍着,只要父亲还是宁国公,西南边境还需要父亲。皇上再生气也会平息。
*
上午,阳光透过细密的竹帘,在临窗的紫檀小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戚妙筠手执一本书坐在案前。
翠荞轻手轻脚地端上一盏新沏的雨前龙井,觑着自家小姐的神色,突然道,
“小姐这一页已经看了半刻钟,莫非是什么绝世孤本,才需花费这多时间。”
戚妙筠回过神来,飘忽的眸光回到书页:“是有些难懂。”
翠荞轻笑一声:“小姐莫不是在想裴大人?昨日裴大人连荣亲王都请来了,当真是这京中独一份。”
从前光是听到“裴指挥使”这几个字,翠荞的寒毛都要立起来。
自打从碧鸢口中知晓裴大人在西南对小姐多加关照,更是一路护送至京城,翠荞对裴大人早已改观。
如今看来,裴大人不仅正直良善,还极有眼光。
否则怎会神不知鬼不觉瞧中了她家小姐。
戚妙筠抬起眼:“也就那样。”
“是。小姐说的没错。”翠荞抿嘴一笑,语气带着几分俏皮,“若是小姐的嘴角不上扬,奴婢就信了这话。”
戚妙筠这才收敛那抹不自觉扬起的笑意,睨了翠荞一眼,
“你这丫头胆子越来越大了,敢打趣我了。”
翠荞嘿嘿直笑:“奴婢见小姐高兴,自个就高兴,胆子自然就变大了。”
戚妙筠被翠荞这一说,越发无心看书。
荣亲王素来只爱琴棋书画、山水风月,是宗室里最不管俗务、也最清贵超然的一位。
满朝文武,谁能请得动他老人家亲自出面做这纳采的媒使?
可偏偏裴珝请动了。
自从昨日知道这事,戚妙筠的心底就起了一丝异样的波澜,微甜,且容易让人恍惚。
她控制不住地去想裴珝的心思。
从清平侯府那日他露出强势的一面后,她便知道他对自己是有些意思的。
如今看来,或许还有些喜欢。
虽然裴珝嘴上没有明说,但他做的这些事实在让人忍不住多想。
裴珝那样手段狠厉的人,也会心动吗。
戚妙筠一把将书册放下,晃了晃脑袋,不能再想了。
*
几日后,裴珝派来的管事身着簇新礼服,满面红光,恭敬无比地将一张朱砂吉帖呈予镇北侯府管家,身后跟着一长串抬着纳吉之礼的仆从。
礼箱沉甸甸地落地,打开一看,皆是寓意吉祥的贵重之物:绸缎、美酒、玉器、玉雁,琳琅满目,光耀夺目。
而那张朱砂吉帖是钦天监正根据戚妙筠和裴珝双方庚帖,亲自合算出来的八字。
上面是钦天监正亲笔,仅写了八个字,字迹端正古朴,力透纸背。
“天作之合,大吉大利。”
戚冀读着吉帖上的字,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好好好。承蒙天恩,得此吉兆。我戚家谨遵天意。”
这番话便是同意了这桩婚事。至此,这婚约不再是初步意向,而是板上钉钉,只待后续的纳征、请期与亲迎了。
玄无迅速将镇北侯亲口应下女儿婚事的消息告诉身在锦衣卫衙署的主子。
“这钦天监监正竟如此给主子颜面,合出此等评语,当真圆满。”
裴珝站在大树下,指节分明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绣春刀的刀柄。
片刻后,他轻声道:“钦天监监正素来顽固执拗,怎会看在我的颜面去刻意修改批语。”
玄无立即反应过来,表情微诧:“这批语竟是真实的结果!”
说罢,他赶紧单膝跪地:“恭喜主子,贺喜主子,与戚小姐天作之合,大吉大利。”
裴珝的眼尾微微上扬,像是心情大好,“去将定国公的墨宝找出来。”
有些事该提上日程了。
*
戚妙筠翻看着吉帖,那八个吉利的大字让她有些半信半疑。
以裴珝的身份,钦天监那些会办事的人,哪怕合出他俩的八字不吉,估计也会睁着眼睛说瞎话。
“碧鸢,收拾收拾,明日去城外的灵安寺走走。”
灵安寺是大乾最负盛名的寺院,香火鼎盛,传闻卦签最是灵验。
她倒要去算算,她和裴珝的八字究竟如何。
灵安寺隐于西山麓,古木参天,钟磬悠远。
戚妙筠一早便和父亲说明,带着碧鸢乘坐马车出发。
青帷小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徐徐而行,越近西山,空气中的尘世喧嚣便愈发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寂深远的氛围。
待车马停驻,戚妙筠扶着碧鸢的手下车,抬眸望去,只见“灵安寺”三个古拙大字高悬于山门之上,墨迹沉凝,饱经风霜。
寺前广场以青石板铺就,被经年累月的脚步磨得光滑如镜。巨大的青铜香炉鼎立当中,炉内香火极盛,成捆的线香插在其间,燃烧出袅袅青烟。
往来香客络绎不绝,有布衣百姓,亦有锦衣华服者,人人面上皆带着虔诚之色,或跪拜,或静立祈愿,或低声向僧人请教。
(https://www.02shu.com/5038_5038825/4336561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